1937年7月7日 (農歷五月廿九),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借此全面發動侵華戰爭。
從這個意義論及,“7.7”事變即是中華民族奇恥大辱之日。
在77年后的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習近平對此作重要講話。
對今次的“7.7”紀念活動,有日媒認為,這顯示對日強硬姿態的決心和意志更加鮮明。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中國各地預計舉辦各種愛國活動,這勢必進一步刺激反日感情。尼瑪的,我們紀念自己的國恥還要忌諱刺激什么?中國因為日本侵華戰爭付出了極其慘重代價,現在針對日本又出現反常之象,就是說了一些話什么又怎么樣?
中國人天生就賤么?被殺被打還不能出聲?這又是誰制定的規則?
中國官媒發文稱:“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但令人憂慮的是,作為當年法西斯軸心國的日本,正在走向危險境地。繼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拋出‘侵略未定論’、對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進行所謂背景調查等之后,今年7月1日,安倍內閣更是急不可耐地通過了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決議案。韓國《中央日報》日前撰文分析稱,安倍正在效仿希特勒,其領導下的日本下一步將會有何動向,有待觀察。”
同時又認為:“安倍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種種做法,也引起了日本民眾的抗議。共同社7月1日、2日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不支持率比上個月頓然提升了7個多百分點,在其二次執政以來首次超過四成;而力挺安倍政策的《讀賣新聞》7月2日、3日的民調亦顯示,不支持率較一個月前增加了9個百分點,達到四成。日本媒體指稱,安倍內閣已現‘脫離民眾之兆’。”
——來源鏈接:“中國罕見高規格紀念抗戰爆發 高層將出席”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politics/2014-07-07/56345.html
無可否認,由于77年前的“7.7”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也從而使得中國人民為此付出極其慘重的犧牲代價。關于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后,據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余縣市,面積600余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后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
當然我們也承認,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抗擊外侮所取得的巨大勝利。也正是通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達到空前團結,國共兩黨拋棄政治歧見走向合作,尤其是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與人民戰爭的法寶奠定了抗戰最終勝利。但是,對于一場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的侵略戰,雖是取得勝利,但如果不注意挖掘遭受侵略根本原因,不去深刻反省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屢遭受侵略的即成事實,而是依然沉浸在以無數先烈鮮血與生命付出為代價取得的勝利享受與炫耀中(從一直以來大量的影視作品可資證明),能有效起到絕對防止下一場侵略戰爭被引燃的作用嗎?
筆者感覺,有關抗日戰爭的研究與評論文章雖是不少,但都沒有走出一個思想認識誤區。那就是刻意將日本侵略者與日本劃分開來。必須明白,所謂日本侵略者決不是來自真空,它的誕生土壤即是日本人民這個群體。如果七十多年前的那場侵略戰爭確實得到日本人民的集體反對與有效抵制,還會有戰爭后期日本國內上自15歲下止60歲的幾乎是全民參戰?還有是自打“改開搞”以后,鄧小平作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定論,以此推動私有化改革之步。真的落后就必然要挨打?無論是19世紀末的鴉片戰爭,還是上世紀的抗日戰爭,是否當時的受害國中國當真比那些沒有遭受戰爭肆虐的國家更為貧窮?
綜合中國近現代面臨侵略戰爭的客觀原因,我們感到無非具下述原因:
一):由于財富的誘惑遭致侵略國家覬覦;
二):國家當權者的畏戰、避戰心理作用所致使;
三):應對戰爭能力的相對弱勢所決定
……
上述第一點與第三點粗看是有矛盾,既然富有卻怎么應對戰爭能力弱勢?我們必須明白,并不是財富就可以轉化為戰爭物資,顯示財富的因素有許多,即如生活奢侈品、住房、車輛等等。但上述都不能在必須時候作對戰爭準備的轉化。
還是拿日本侵華說起。“7.7”事變前先有6年前的“9.18”事變,其時日本在華總兵力只有區區幾萬人,而且以當時日本的國力,無法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但結局是前后三個月間,美麗富饒的東三省淪陷,三千萬東北人民淪為亡國奴,三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在當時中國是最好的)一槍未發,退入關內。如果“9.18”事變是日本的全面侵略武力試探,那時的國民政府如果有足夠強大的戰爭意志以及應對之策,又怎么會有東三省淪陷與“7.7”事變全面抗戰爆發?
所以說,貧窮落后也許是被戰爭加身的可能原因,但決不會是必然之因。一群庸碌無能、只顧自己發財、政治獨裁而罔顧國家安危的精英竊踞廟堂才是導致國家被侵略、人民遭受戰爭屠戮的最根本之因。
關于“7.7”的紀念已被進行了多次,又為此收獲了怎樣的效果?當年的侵略者日本可曾有絲毫戰爭反省?相反我們看到,日本安倍內閣上臺后,正在改變國家的走向,7月1日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企圖逐步使日本成為一個能夠戰爭的國家。那么,一旦日本要發動對外戰爭,它必將戰爭的對象國先行瞄準誰?
還可以思考,為什么歷經三十多年私有化改革,中國周邊會發生那么多島嶼與領土、領海之爭?在被特別是無恥精英誣為瀕臨崩潰的毛澤東時代,是否也有如此緊張的國際趨勢產生?私有化精英進行私有化改革的理由據稱是求發展與求進步,那么,三十多年來,是否真正的發展與進步?試問,一個真正發展與進步的國家又怎么會收獲如此多國際敵對面?而三十多年的改革紅利都歸了誰?當國家真正面臨了戰爭威脅時,所謂改革紅利會發生作用嗎?如果不能,那么,三十多年了,付出巨大犧牲的改革又為了什么?
我們看到,代表當局態度與最高聲音發出“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問題是,依靠什么來求團結?一個不斷醞釀、變生出巨大社會矛盾的私有化發展道路,又怎么能促使國家團結?“先富者”外逃了,待富者還必須為生存苦苦掙扎,至于國家,許多人們也許感覺離他們很遠。試想,一個制定政策利于“先富”,動用政權力河蟹與維穩待富、以改革紅利不斷送與外國以求虛妄河蟹世界的國家,一旦它面臨了危急,靠什么來保全護衛?
開了個會紀念“7.7”,再發表一些聲討昔日侵略者的慷慨之語,但對于日本國內今日出現的必須警惕因素,還用了所謂“令人遺撼的是”:“仍然有少數人無視鐵的歷史事實”云云……為什么不點名了日本國家?安倍內閣?怕刺激了誰?既然是少數人無視,只要還有可貴的多數人不會無視,自不打緊的。但事實是什么?我們感覺后怕的,是日本國內“無視鐵的歷史事實”的少數人正是足以制造戰爭的決策者,而所謂可貴的多數人不會無視,他們卻是中國國內沒有能力左右國家決策、甚至連話語權都不被重視的P民百姓,那么,一旦戰爭被加臨,他們除過作炮灰,再不過就是以血肉所作的新的長城了。
而且,日本一旦再發動戰爭,一定會避免七十多年前導致那場戰爭失敗的許多客觀因素。很可能是,再以七十多年前的人民戰爭持久戰作應對,大概很難收獲既定成功了。因為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武器因素,都發生了翻天覆地之改變,所以,杜絕戰爭發生就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了。值此紀念“7.7”之時,不能不對此表明:對日本國內已發生的軍國主義抬頭傾向,應對之策決不能僅停留在話語譴責上。而應實實在在確定應對之策,對日本表明中國旗幟鮮明反對態度,不僅是在口頭上,更應在經濟制裁、政治方略等等方面都要拿出切實之措施。再是還須深刻反省所謂私有化發展之謬之誤,然后再以圖作改變。否則,所謂的紀念“77”也只能僅停留在口頭的話語表達上,而難以獲取實質之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