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原因何在?
――駁斥新華社和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袁楊的謬說
張興德
昨天聽到日本已經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今晨讀到一則新華社電訊的“解讀”文章:電訊說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員袁楊“認為,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大背景之一是中日矛盾,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軍事力量強大,客觀上對日本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日本認為需要對中國極力遏制,解禁集體自衛權也包含這一目的。”(見《大連晚報》7月2日 A7版)
我想讀了這段新華社的電訊,有點國際時事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這不是安培的“中國威脅論”的翻版么?這么會出現在我們軍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員之口?怎么會出現在我們國家通訊社的新聞稿中進行傳播?
眾所周知,當前的中日矛盾是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否定“二戰”后的國際秩序,比如,否定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參拜靖國神社、否定“河野談話”,其中最主要的還包括有正在運籌否定日本戰后《和平憲法》,解禁自衛權等等。日本這些作法,極大的傷害了亞洲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世界的嚴重關注。中國為此同日本經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這才使中日矛盾產生并日益尖銳。新華社和袁楊如此的倒果為因,是無知還是什么意思呢?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軍事力量強大”,這對世界的經濟發展,對世界和平穩定,都是重大的貢獻。如果按新華社和袁楊的觀點,難道中國經濟軍事都不發展,日本就不會解禁自衛權了嗎?這是何等的荒謬幼稚的說法。日本解禁自衛權,從根本上講,它是在否定“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的實際步伐,是為所謂“恢復”昔日的軍事大國、稱霸世界而邁出的重大一步。他那里是因為什么中國 “崛起”而威脅了它。解禁自衛權的指向是針對中國的,但同時也是針對亞洲和世界的。這一點,一些外國通訊社都十分清楚,我們的新華社和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員怎么卻不清楚?
日本安培散布“中國威脅論”,是為了掩蓋其解禁自衛權的狼子野心,是制造一個拙劣的口實。歷史上,日本準備發動戰爭和發動戰爭之時,總是要制造一些拙劣口實的。甲午戰爭之前、開戰之時是這樣,“九一八”事變之前和之時是這樣,“七七”事變之前、之時也是這樣。這些歷史的常識,難道我們都忘了嗎?而新華社和袁楊,卻在中華大地,借用中國的媒體,為安培的荒謬拙劣的借口作義務的宣傳,又是為何呢?
現在人們都在總結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竊以為,最大的一個教訓被我們“總結教訓”的國人忽略了。這就是,在甲午戰爭之前的二十年、十年直至開戰前夕,日本一直在積極準備一場侵略清朝的戰爭。對此,清朝的當權者根本沒有絲毫的意識到這一點,完全以一大國自居,處于自我良好的狀態,雖然化巨資建設了一支在當時來說是先進的海軍,但不是為了作戰,而是盲目的炫耀大國的武力,想以此保持 “和平”。甚至是在開戰以后,還以大國之尊,對日本和國際社會充滿了幼稚的幻想,尋求國際的支持和調節而求日本罷戰,沒有拚死打一場戰爭的決心。我們現在的形勢很像甲午戰爭之前的二十年、十年,一些人盲目地宣揚大國的軍力,甚至說,中國不想打,戰爭就打不起來的謬論。我們不是敵人的參謀長,我們不鬧事,不等于對方不鬧事。凡事都有兩種可能,如果沒有真正的“兩手準備”,中國早晚要吃虧。前車不遠,就在120年前的清朝。如果認為中國的經濟、軍事的發展,“刺激”了日本,采取不刺激的政策,那就是在走120年前的清朝的老路。如果中國的軍事研究按這個思路去研究,那中國可就危險了!袁楊先生、新華社的領導,你們以為如何呢?
2014-7-2 上午急就
張興德簡介 1941年生 , 黑龍江鶴崗市人。 曾長期在部隊工作 , 退休前為大連市中山區宣傳部副部長,現為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自由撰稿人 。曾在《紅旗》雜志 《求是》的《內部文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報》《文學報》《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紅樓夢學刊》《紅樓夢輯刊》 等重要報刊發表四百余篇學術、理論、言論等文章。約四百萬字 。有二十余篇學術、理論文章被 《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復印社》《新華文摘》《文摘報》《鄧小平理論文庫》等書(報)刊轉載。有紅學專著 《文學的哲學--紅樓夢的第三種讀法》被《紅樓夢大詞典》收錄和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收藏。新著《對社會發展史幾個重大理論的反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