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戰略家們借日本右翼之手,挑起釣魚島爭端,成功地阻斷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的進程之后,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正日漸變得復雜和嚴峻。中日、中菲、中越之間此起彼伏地島礁及海洋權益之爭,不僅對我國現實的邊海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更對我傳統的邊海防觀念產生強烈沖擊和挑戰。
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全球資源爭奪日趨激烈的大前提下,邊海防安全不能僅僅理解為領土、領海及海洋權益的得失問題,而是關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國家生存大戰略問題。
其次,我們還必須看到,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下,中日釣魚島之爭、中菲黃巖島、仁愛礁之爭、中越南海海洋權益之爭,都不能僅僅看作是雙邊的島礁領土和海洋權益之爭,而是美國試圖通過“代理人遏制”阻斷中國發展,維護美國霸權大棋局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確立新的邊海防觀。而確立新的邊海防觀,則需要先準確判斷對手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路徑。
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解除中國對美國霸權的潛在挑戰和威脅。
那么,美國將如何做到這一點?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看到美國人為此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壓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提高關稅壁壘,給中國從海外獲得資源及并購外企設置重重障礙,把中國排除于TPP之外,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些小打小鬧的動作,已很難從根本上撼動身量日漸壯大的中國。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對中國的強大無可奈何了呢?未必。我們眼下決不可盲目樂觀,更不能掉以輕心。當中日、中菲、中越的島礁和海權之爭,幾乎不約而同地在中國周邊相繼突現,美國人用地緣政治策略配合其金融大戰略的圖謀,也逐漸清晰地顯示出輪廓——
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人真正獲得金融霸權以來,通過向全世界輸出廉價紙幣,換取各國實物財富,就成了美國國家生存的基本方式和美國國家大戰略的核心設計,也就成了不容任何人挑戰的美國核心利益。四十余年里,美國人通過戰爭或其他制造、挑起地區性危機的辦法,與美元起伏漲跌的趨勢相配合,已經數次掃蕩或攫取過不同地區和國家的財富。如果我們還有記憶的話,應該不會忘記1978年至1984年美元指數轉強之后,拉丁美洲金融危機爆發。結果,一度欣欣向榮的拉美繁榮,瞬間繁華凋敝,阿根廷這些已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佼佼者,重新淪落為發展中國家!更令我們記憶猶新的是,1996年至2002年,美元指數又一次走強之時,與之對應的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一時間,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無一幸免,全部被這場風暴打得“倒退二十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美元走強的時間全都在大約6年時間,顯現出某種周期性。
現在,隨著美國經濟呈現復蘇跡象,美元指數自2011年開始,已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一個重要信號是,美聯儲正在有步驟地退出量化寬松,這意味著美元的泄洪閘正在落下,美元的流量將會很快收緊,對已經習慣美元資本洪流的各國經濟來說,流動性不足的時刻即將到來。而參照拉美金融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情況看,這時候如果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只需要在某個資本云集的地區,制造一次地區危機,讓全球投資人感到投資環境正在惡化,與此同時,美聯儲再趁機吹響“加息”的號角,全球的投資人就會恐慌性地競相從該地區撤資抽逃,一來對該地區的資本產生強大的抽血效應,二來掉頭去美國避險,追捧加息后的美元,推高美國的債市、股市,創造又一波美國經濟大牛市!但故事并未到此為止。因為這時,除美國之外,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已處在風雨飄搖、哀鴻遍野之際,已在債市股市賺的缽滿盆滿的美國人,會趁勢殺回馬槍,到那些深陷危機的國家去抄底,以極低廉的價格,收購掃蕩各國的優質資產……
當我們看穿了美國的這一金融大戰略魔術,再把它與時下中國周邊驟然緊張的地緣態勢聯系起來看,美國人想干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么?在美國寧可放俄羅斯一馬,吞咽下克里米亞這枚苦果,也要不遺余力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因島礁或海權爭端,釀造一場地區沖突以滿足其用地緣危機配合“幣緣”攻勢時,中國周邊的邊海防問題,也就不再是局部的單純的領土主權爭奪。
因此,中國的新邊海防觀和相關戰略必須立足于對中國整體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通盤考量,著眼于對對手扼制中國崛起,鯨吞中國財富的金融大戰略的破解,而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守疆戍邊固土的小格局之上。
2014年6月22-23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