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貌似唯物主義,其實是機械決定論。在中美關系中他們認為中國綜合實力不如美國,所以我們打不過人家的,所以事事聽美國的,不敢有絲毫的違背。他們不懂得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懂得辯證法,不明白美國雖強但力量也是有限的,相對于它的全球目標來說也是不夠的,不懂得這些年來中美的軍事差距在減小,不懂得在東亞我占地緣優勢,尤其是不懂得我所捍衛的自己的主權及生存發展權,民心在我,因此看不到我們可以戰勝敵人實現自己的有限戰略目標(保護祖權及生存權、發展權而非在全球范圍內同美國全面爭霸的無限目標),從而也就沒有我們是一定能夠戰勝敵人的信心;
2、忘記了矛盾雙方轉化的條件性,堅持著唯心主義的轉化論。如何解決美國間差距?他們忽悠中國人“如果再給我N年,我國將如何如何。”請問你們向誰要這N年時間——美國還是中國人民?如果中國人民可以做到不做太高的期望,給國家、政府留有很大的政策操作空間的話,請問我們的想法能瞞得過美國人嗎?美國人會給中國留下足夠的時間來坐等中國的超越而不會想盡辦法遏制中國嗎?這樣的想法你們自己信嗎?你們都不信的東西中國人民會信嗎?如何實現敵我雙方的強弱轉化的?現實的途徑就是發展自己、進行斗爭,在這一進程中促使雙方力量的消長從而促進轉化,一味避戰只能給對手以更多的扼殺自己的機會;
3、簡單聯系觀,忘了具體聯系是有條件的。在他們看來,我們甚至連菲律賓也得害怕,因為它的背后是美國。他們忘了,按照他們的第一點理論中強菲弱的現實,忘了美國眼里菲律賓只是一個棋子,沒有棋手為棋子犧牲自己的根本道理,中美是否決戰不在于菲律賓,它取決美國根據國家(資本)利益及中美雙方力量對比進行的總體規則,借口隨處可找;
4、似是而非的抓主要矛盾論。他們主張要無限遷就日本,否則會讓美國坐收漁翁之利。他們不懂得日本、美國對中國而言是分別的小敵與大敵、急敵與緩敵的關系。所以是敵因為他們在侵害著中國的利益,只有通過斗爭讓他們付出他們無法承受的代價才能制止他們侵犯中國的沖動。由于美國還沒有做到與中國戰略總決戰的準備,所以他采用的是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進行麻雀戰式的干擾,日本則沖在了前面,打擊日本就是打亂美國的進攻中國的總戰略,即打擊日本這個急敵兼小敵的同時也打擊了美國這個緩敵兼大敵;辯證法中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分清輕重緩急,一方面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時還要兼顧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的恰當解決推動著事物的發展進程也為主要矛盾的解決創造條件,正確處理主次矛盾的區別在于力量的分配不同,對主要矛盾應集中主要力量、優勢兵力而不是全部力量解決,不能忽略次要矛盾,它們之間解決的先后必須視情況而定;急敵緩敵是解決的先后要解決的;
5、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我國實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他們片面解釋為我國應該消極防守、對外放棄使用武——好像軍事斗爭有多大的原因似的。他們從來都不懂得我國實行的是積極的防御政策,要把戰略的防守與戰術的攻擊相結合,對于確定的即將對我進行武力攻擊的勢力,先發制人的打擊不是西方人的專利;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指我國要靠自己的努力與自主創新而不是依靠掠奪實現自己的發展,對于搶奪我國建設成果的行動進行堅決的打擊是我國作為主權國家天然的權力(平等權、獨立權、自衛權、管轄權),也是我國軍隊的神圣使命,是軍人的最高價值所在,沒有什么輸理的地方;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也沒有正確理解內容與形式這對范疇的關系,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
6、靜止觀點看問題。他們主張“韜光養晦”要一百年不變,不懂得任何一個策略的產生和適用都有一定的特定條件與背景,條件變化了,它們要隨之變化。當年我們能夠韜光養晦是因為美國有更重要的事就辦、它還沒有把我們當作頭號敵人并且它寄希望于中國內部的和平演變而不想當時直接用武力解決中國問題。自從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之后,再也沒有沖在前面為中國遮擋來自美國的槍林彈雨的了,中國已經被美國鎖定為第一對手、敵人而無法走向對方的準星,中國除了斗爭、戰斗別無選擇。他們只提韜光養晦不提有所作為,居心何在呢?
7、混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對中國與美國胡亂比較。他們美國、西方當作世界、當作國際社會的代稱,言必稱美國。豈不知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霸主,居于世界生態鏈的最頂端、提供了霸權主義的世界秩序、是世界游戲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中國屬于下苦力的、被剝奪的。許多東西只適用于美國,是不可復制的。同樣中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著自己的特殊國情。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沒錯,但這個普遍性必須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人為杜撰的,中美發展的共性就是在崛起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外力的打壓必須通過武裝斗爭才能最終實現,差別在于其內容是靠掠奪還是自身創造;
8、否定實踐標準,用詭辯來推行錯誤。面對富人移民、兩極分化,他們大肆宣揚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偽改革;面對人們的詰問他們會問是改的不夠徹底(實質是說錯的不夠)。鄧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判斷改革及一切工作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矛盾指向大眾、讓人們越來越難過的偽改革可以休矣。改革應該掌握在群眾自己手里,網友痛批發改委。
9、鼓吹私有化,違背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當然他們所鼓吹的私有化要形成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必然決定上層建筑的資本主義性質,這與我們提倡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相違背。他們妄圖改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習總在相關講話中給予了堅決駁斥,強調改革必須服從群眾的利益與愿意,甚至應該以群眾是否同意決定改革的進。
10、扮演施舍者的角色,違背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道理。他們總是在吹噓改革的成就、用人民今天生活水平高于幾十前來說明他們所提倡的“改革”的正確。他們不懂歷史是發展的、生產力是加速提高的,把社會財富的增加歸為某種辦法有“醫者好治不病以為功”之誤,人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必然是社會財富的享受者,不是要讓人民分享發展成果,他們本來就應該是享受發展成果的主力軍、主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受青衫文章的啟發,草就此文,算是對端午節的獻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