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認為,中國已經調整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系發展模式,改以某種程度的斗爭來尋求合作的可能;美國則在方方面面向中國施壓,最終將導致中國在各項國際事務的“脫美化”。美國學者則指出,亞太多國仍然樂見美國在區域內發揮保障安全者的作用,并對中國感到“非常焦慮”。
中美兩國近來互動頻繁,但無論是外交、經濟,還是最近冒出的新一輪網絡安全爭議,雙方的動作都在劍指對方,并且已然發生正面沖突。
受訪中國學者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美“低烈度的廣泛對抗”或將成為兩國錯綜復雜、膠著關系的發展趨向——中國已經調整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系發展模式,改以某種程度的斗爭來尋求合作的可能;美國則在方方面面向中國施壓,最終將導致中國在各項國際事務的“脫美化”。
但受訪美國學者指出,亞太多國仍然樂見美國在區域內發揮保障安全者的作用,并對中國感到“非常焦慮”;中國須證明它有意愿維護讓大國小國都能繁榮發展的公平、和平、講規則的地區秩序。
就在上月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剛結束亞洲之行不久,中國分別與菲律賓和越南在存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再掀波瀾,引發中美直面交鋒。美國批評中國“挑釁”,中國反指美國“一系列罔顧事實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助長了有關國家危險和挑釁的行為”。
在中美因南中國海局勢升溫而對峙互批的背景下,美國財長雅各布·盧以總統特別代表的身份在本月中訪華時,先后當著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汪洋的面,敦促中國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表達對美國在人民幣問題及南中國海爭端中批評中國的不滿,罕見地拒絕與雅各布·盧會晤。
沒多久,在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離美赴港、揭露美國也對中國進行網絡監控的一周年之際,美國本周一又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向中國發難,以網絡竊密為由起訴五名中國軍官。中國當晚便中止雙方網絡工作組活動,并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提出抗議。
口頭交鋒已升級為正面沖突
中美過去三周的上述互動,意味著兩國原先的口頭交鋒已升級到當前的正面沖突,使這個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陷入緊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美國其實早就想在網絡問題上對中國“保持一定的壓力”,只是因斯諾登事件陷入尷尬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在美國看來,現在正好是可以高調提出的時候,它也就著手進行了。
王湘穗認為,美國的連串舉動源于國內政治對中國的焦慮,其中包括擔憂中國近年與日本、韓國和亞細安推進自貿區建設和貨幣互換,將使美元體系及美國利益受到極大挑戰。美國因此在所有事務上向中國施壓,期望中國能讓步,但中國作為一個長期受到帝國主義威脅的國家,覺得美國不斷打壓非但是不愿合作的表現,而且還導致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深化,所以中國不會就范。
王湘穗進一步分析說,美國現在所做的一切,恰恰離它想追求的利益更遠,最終將導致中國在經濟、政治、安全等國際事務的“脫美化”。
中國已開始在安全領域“脫美化”
事實上,中國已開始在安全領域試圖推進“脫美化”的工作。官方近來不斷倡導亞洲新安全觀、強調亞洲事務應由亞洲國家主導解決,過去兩天又高調通過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第四次峰會,對外發出推動亞信成為覆蓋全亞洲的安全對話合作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的呼吁。
王湘穗認為,中國這么做,是因為美國近來為日菲越等國站臺,不但沒有在亞洲發揮穩定作用,還扮演“拉偏架”的角色,導致這個區域出現安全亂局、軍備競賽、緊張局勢。“時間長了,大家都能看明白了,覺得美國(在亞洲)不受歡迎。那怎么辦?我們就自己談。”
對此,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持保留態度。她告訴本報,中國對亞信給予高度關注,但它究竟是否是個重要的平臺還得檢驗會議的成果。
也是美國政府東亞事務顧問的葛來儀,引述一份該研究中心即將出版的調查結果指出,幾乎每個亞太國家仍希望美國在區域內扮演保障安全者的角色,并對中國感到“非常焦慮”。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同意說:“在中國近日在南中國海采取挑釁行為的背景下,我認為中國領導人將難以說服亞太各國,它們再也不需要美國的領導來維護和保障亞太的安全。中國的舉動正讓鄰國日益擔憂其意圖,促使它們希望看到美國在亞太區域發揮更大而非更少的作用。”
韓磊曾從2007年至2009年于前美國總統小布什及現任總統奧巴馬任內,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主管中國等事務的主任。他認為,中國須要證明的是,它不僅要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也有意愿維護讓大國小國都能繁榮發展的公平、和平、講規則的地區秩序,唯有這樣,才能讓各國支持它在亞洲安全方面扮演更重要的領導角色。
中美近來的連串摩擦,也讓外界質疑中國所提出的“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究竟將如何繼續發展下去。
王湘穗分析說,中國對新型大國關系的概念目前來看已經發生轉變,它原先設想雙方能承認彼此核心利益并避免對抗,但美國顯然“不接這個口號”,現在倒是中國和俄羅斯漸漸形成了中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系。既然沒能與美國避免抗爭,中國只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放棄強調共同利益來實現合作的方式,改以某種程度的斗爭來尋求合作的可能。
但王湘穗強調,中美雖然正在發生正面沖突,但烈度比較低,局勢仍然可控,雙方并將在廣泛的博弈中試探彼此的利益邊界。“現在的中美仿佛是兩只豪豬,正在慢慢通過相互刺探,來找尋安全邊界。”
然而,他不認為中美之間的沖突會失控,因為兩國在交鋒期間將會更了解彼此的利益底線,也會拋掉“一些幻想”,知道哪些事可實現、哪些事辦不成。
韓磊則認為,中美雙方已對建設新型關系展示決心,這種關系擺脫了過去崛起強國和現有強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模式,需要時間和努力實現,而且必須在一套曾為中國及其鄰國的發展提供和平環境、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制度下建立起來。
韓磊又指出,中美元首必須針對彼此間的分歧,坦率找尋建設性方法加以管控,同時繼續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區域及國際問題上,擴大實質合作。
葛來儀則相信,盡管中國對美國的再平衡越來越有意見,美國也指中國對鄰居進行威脅和恫嚇,但這不會影響中美關系的大局,兩國領袖仍有意愿在利益重疊的領域上加強合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