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島爭中的中國海洋戰略——專訪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
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么能》一書,通過作者瑪雅與十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對話,從不同角度探討總結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對“中國為什么能”這一叩問做出了響亮回答。
瑪雅:美國認為,中國的西太平洋戰略是在推行“反介入”,有意把美國趕出西太平洋。這是戰略誤判?還是事實?
羅援:這個問題,美國用的是“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兩個詞,我們解放軍的話語里沒有這兩個詞,我們的軍語是“反侵略”。你如果侵略我,我當然要反侵略。我們不是要阻止美國干什么,美國要是怕我們“反介入”,那就不要介入。這本來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或者是中國和一些周邊國家之間的事,美國要是不介入,也就沒有“反介入”。這個問題,首先是美國要搞清楚,為什么要介入?介入的理由是什么?希拉里說,美國在南海有其國家利益。那我們要問,南海哪一個島嶼是美國的?哪一個海域是美國的?有你什么國家利益?
瑪雅:也就是說,所謂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是美國在制造議題,為遏制中國找借口。
羅援:中國和周邊國家產生主權爭端,美國總是偏袒另一方。比如釣魚島問題,是美國一手造成的。如果沒有1951年的《舊金山合約》,沒有1953年美國在托管琉球群島時把釣魚島納入琉球群島,如果不是美國在1971年把琉球群島連同釣魚島一塊交給日本,那么釣魚島今天就沒有問題。歷史上釣魚島是中國的,二戰以后《波茨坦公告》確立,把日本占領的所有領土,包括臺灣,都歸還中國。為什么現在釣魚島反而成了問題?始作俑者就是美國。
所謂的“介入”“反介入”,其實很多麻煩都是美國自己制造的。一再說戰略重心東移不是針對中國,誰相信?有哪一個亞太國家值得你這么興師動眾、勞師伐遠,把三分之二的艦艇移向亞太?11艘航空母艦6艘移向亞太,60%的核潛艇移向亞太,你說你是針對誰?拿一個朝鮮來說事兒,誰也不相信。美國指責中國有“反介入”戰略,實際上中國是正當的自我防衛,完全不帶有進攻性。如果中國有什么介入戰略,要到美國去,那你可以拿來說事兒。但是現在,中國是近海防御,美國的說法根本不占理。
瑪雅:美國1971年把琉球群島連同釣魚島交給日本時,只是因為與日本是盟友,與中國是敵手?還是早有戰略企圖,為了造成日后中日之間鷸蚌相爭,它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羅援:它就是要留下一個火種。當時美國有這方面的考量,中美關系開始緩和,有建交的可能。如果建交后中國提出對琉球群島的主權要求,美國在沖繩的軍事基地將會丟失,于是就匆匆忙忙把琉球給了日本。現在我們說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日本說它擁有主權,始作俑者還是美國。東海、南海問題今天出現這么混雜的局面,有歷史原因,但幕后推手是美國。
瑪雅:美國國防部針對中國提出“空海一體戰”。有人公開鼓吹,做好“與中國開戰”的準備,毫不隱晦把中國當做假想敵。
羅援:沒有假想敵,美國似乎就沒有發展動力。以前把蘇聯當作假想敵,蘇聯解體后,它就沒了方向,又把中國當作假想敵。空海一體戰和網空作戰,美國說是針對某些國家的“反介入”能力和“區域拒止”能力,指的就是中國。美國有意無意把中國作為潛在對手和現實對手,從它搞的聯合軍事演習就可以看出。比如釣魚島,本來局勢已經挺緊張,美國還和日本一起搞登島演習,明顯是支持日本,針對中國。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想和平發展,美國卻在想方設法干擾中國和平發展,而且確確實實以我們為假想敵。
瑪雅:日本一向是依仗美國之勢,解決中日爭端的關鍵其實在美國,正所謂“功夫在島外”。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需要“巧博弈”,比如,中俄韓都與日本有島嶼爭端,中國應該有效利用這種“三對一”的局面,不僅逼迫日本,也給美國出難題。美國有意在中日之間攪渾水,但卻不愿意在日韓之間趟渾水。
羅援:你說得對。在釣魚島問題上,我們要從更深層次的戰略來考慮。現在日本說要變為一個“正常國家”,實際上是想翻歷史舊案。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要和俄羅斯、韓國甚至美國,結成一個維護二戰勝利果實的統一戰線。我們要策應俄羅斯和
韓國,以后所有對外稱謂,不要再采取那種貌似公允的提法,俄羅斯叫什么,韓國叫什么,日本叫什么,就明確站在俄羅斯和韓國一邊,叫南千島群島和獨島。
為什么這樣?這是一種戰后安排。俄羅斯說得非常明確,我是為了維護二戰勝利果實。日本在戰后把北方四島割讓給了蘇聯,這是它作為一個戰爭策源地、一個戰敗國,必須付出的歷史代價。琉球群島也一樣,《波茨坦公告》補充第八條款就講到,《開羅宣言》必將實施。日本的主權只限于四國、九州、本州和北海道以及戰勝國所指定的幾個小島內,根本就不包括琉球,更不包括釣魚島,也不包括俄羅斯說的南千島群島和韓國說的獨島。
所以,我們要策應俄羅斯和韓國,與它們結成一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是為了維護二戰勝利果實,維護雅爾塔體系。日本現在是想翻歷史舊案,摘掉戰爭策源地和戰敗國的緊箍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