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新華社報道,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當晚,新聞聯播播發了新聞稿,不過令外界失望的是,此次報道只有文字沒有畫面。
港媒文匯網稱“央媒報道謹慎,關于國安委人事方面仍無官方消息。”
大公網評論稱“國安委的首次會議,卻只見文字不見畫面,其人事組織方面的消息仍是空白,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安全問題的特殊敏感性、重要性。”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昨天也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5周年。在XX事件25周年臨近之際,有分析指出中共選擇在這時召開國安委首次會議,包含了防止內外勢力借XX紀念生事的考量。
附一 國安委人事成謎 央媒報道無畫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4-15]
【文匯網訊】自今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置國安委,三個月后,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4月1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而香港文匯網也在3月份獨家報道了“栗戰書料任國安委辦公室負責人”的消息。
據本網觀察,國安委的首次會議,央視只見文字播報,不見會議畫面。而新華社稿件也只點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常務委員、委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可見央媒報道謹慎,關于國安委人事方面仍無官方消息。
(http://news.wenweipo.com/2014/04/15/IN1404150072.htm)
附二 習李張三常委領銜 國安委正式啟動運作
2014-04-15 21:03:50|來源:大公網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4月1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這是自今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置國安委,時隔近三個月之后,這一超級機構正式啟動運作。
大公網評論員馬浩亮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4月1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這是自今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置國安委,時隔近三個月之后,這一超級機構正式啟動運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安委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提出并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國家安全體系”等概念。主要內容包括: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謀求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安全與發展的有機統一,并將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都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可以說,習近平為國安委指明了職能責任、管控范圍、基本遵循和運行原則,描繪出了國安委的框架。
而回顧近期習近平的國內外行程,安全也是一個重中之重的核心關鍵詞。3月24日在荷蘭海牙,首次闡述中國的核安全觀;4月9日,視察武警特種警察學院,強調武警部隊作為國家反恐維穩的重要力量,要認堅決有力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14日視察空軍機關,要求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這些都顯示出習近平對于國家安全問題的憂患意識與戰略思考。國內接連發生的惡性暴恐活動,周邊日、菲等國的挑釁,轉型期經濟模式對資源環境的消耗破壞等,都對國家安全提出嚴峻挑戰,加深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安全思考。綜合近期言行,加之此次國安委第一次會議的講話,習近平的國家安全思想日漸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成立的另外兩個超級機構即中央深改小組、中央網信小組,在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央視《新聞聯播》都播出了會議畫面。這令外界得以管窺這兩大機構的基本人員架構。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安委的首次會議,卻只見文字不見畫面,其人事組織方面的消息仍是空白,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安全問題的特殊敏感性、重要性。
且與前二者不同的是,國安委設立了常委和委員兩個層次,這說明其運行機制將更多元,工作頻次將更高。常委層面主要是黨政軍領導人,委員層面則以正部級官員為主。據筆者了解,近期已經從中辦秘書局等機構抽調人員,充實到國安委辦公室。而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陳冀平曾對筆者透露,國安委辦公室由中辦主任栗戰書掌管。
在習近平為國安委確立的五項原則中,既有“科學謀劃”,也有“協調行動”,足見其既負責決策設計,又負責部署執行。而最后一條原則是“精干高效”,亦即上有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三常委領銜,下則設立精干的辦事機構,屬于“小馬拉大車”的模式,既保證權威,又注重效率。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4-04/2423579.html)
附三 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趙琬儀
2014年04月16日
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委)主席習近平昨天主持召開國安委首次會議時表示,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而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制,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是成立國安委的目的。
習近平指出,當前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因此“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習近平隨后提出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還有軍事、文化、社會安全、國際安全,并要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他也指出,要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兼顧外部和內部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安委副主席李克強、張德江出席了昨天會議。有別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首次會議召開時的發布形式,昨晚的新聞聯播并沒有播出開會的畫面,外界無從得知出席會議的國安委常委、委員組成。
習近平的講話并沒有涉及中國與周邊關系的熱點問題,而是強調要重視共同安全,互惠互利。
受訪的學者分析,習近平闡述的是一個宏觀的大戰略,但僅屬于中國對外政策的一部分內容,在涉及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態度較以往強硬。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本報指出,“打造命運共同體”是中共十八大以后的新表述方式,主要是應對西方把中國視為“異類”而提出的戰略觀點。雖然這是長期戰略,但中國也不排除在具體問題上,跟某些國家爭議。
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則進一步分析,習近平的講話只是涉及到部分的對外政策內容。他說:“如果光看這個聲明,中國非常非常和平,但(中國)有些行為,對東海、南中國海問題,和過去相比可能增加了一些硬的成分。”
昨天也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5周年。在XX事件25周年臨近之際,有分析指出中共選擇在這時召開國安委首次會議,包含了防止內外勢力借XX紀念生事的考量。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治黨治國的重大原則;中共要鞏固執政地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習近平指出,中國目前面對的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對內求發展、變革和穩定,對外求和平、合作和共贏。他提出,構建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安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金燦榮分析,中國近十年來外交環境已有所改變,包括國內外交決策環境變得比之前復雜,民意壓力大了、各個部委參與度增加、利益集團的參與也很深。國安委今后將肩負戰略謀劃、政策協調、危機管理的重任,在制定對外政策方面的戰略將更有系統。
(http://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140416-33280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