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這是演講結束后習近平主席回答科爾伯基金會常務副主席魏邁爾的提問。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原標題:習近平柏林演講敲打日右翼
強調日軍侵華史不容忘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30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發表演講時表示,日本當年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發表演講,闡釋了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和平發展道路,演講中兩次提及日本當年的戰爭暴行,表明中國不會忘記。
不過,他也同時引用中國古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實現自己提高13億多人口生活水平和質量的發展目標。
對于兩次世界大戰,習近平也表示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他同時呼吁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不過,在回答關于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問題時,習近平也強調,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將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中通社昨天引述不具名的北京學者分析,在習近平訪歐之行中,此次演講是最重要的對外闡釋中國外交政策的機會。習近平的表態客觀上起到了對日施壓效果:一方面顯示中國不重蹈歷史覆轍的決心,同時也呼吁歐洲各國維護二戰戰后的和平成果,暗含對日本右傾政策的批評。
學者也指出,科爾伯基金會的主要負責人是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他的父親曾因參加二戰在戰后被判刑,魏茨澤克在擔任總統期間對戰爭持明確的反對態度。借由他所負責的基金會邀請習近平演講并談及戰爭,是中德雙方達成的默契。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0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德國時表示,日本在二戰期間的暴行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中國必須有足以自衛的國防力量。
在柏林發表講話時,習近平還重申,中國的崛起不會對世界構成任何威脅,并且中國承諾與鄰國建立友好伙伴關系。
在此前訪問法國時發表的講話中,習近平把中國比作一頭“睡醒的獅子”,但他稱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在德國首都發表的講話中,習近平也表示,中國不是墨菲斯托--德國文學作品《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
他說:“有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必然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
他說,這些觀點凸顯了對中國的深深偏見。
習近平在講話中兩次提到日本的侵略,并稱中國明白和平的重要性。
顯示中方對日強硬姿態
【日本《讀賣新聞》3月30日報道】 正在訪德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在歷史問題上點名批評日本等突出對日強硬姿態。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如此大張旗鼓批評日本,使本就處于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糟糕狀態的日中關系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
去年3月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在公開場合回答提問、披露自身想法是極其罕見的。習近平自身的對外強硬姿態在上述一系列行動中可見一斑。
習政權去年5月也曾在公開場合批評日本。
當時,李克強訪問德國波茨坦,就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稱日本必須歸還所竊取的中國領土。
這次習近平批評日本,意在加強對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的安倍首相施壓,同時拉攏韓國總統樸槿惠。樸槿惠25日參加了日美韓峰會,而且26日會見默克爾時未點名批評日本。習近平可能試圖通過演講刺激韓國輿論,營造使樸槿惠不好對日軟化態度的環境。
【日本《產經新聞》3月30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執意批評日本。和今年初動員中國駐世界各地的外交官譴責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樣,此舉也意在拉上第三國孤立日本。
習近平訪德期間譴責與此行毫不相關的日本,這背后含有批評安倍首相歷史認識的目的,提醒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戰敗國,德國對罪行做了深刻反省,日本卻毫無誠意對自己的罪行進行深刻的懺悔反省,反而卻對自己的二戰罪行大肆美化歪曲并歌功頌德。
今年1月,反日活動家安重根紀念館在哈爾濱火車站開館。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事件(即南京大屠殺--本網注)國家公祭日。此外,中國政府還動員民間反日活動家,讓戰時在日被勞役的前中國勞工起訴日本企業。
習近平在德國的演講是上述戰略的一環,反日宣傳戰今后也將持續下去。
【德國N-TV電視臺網站3月29日文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的演講使用了大量引言、警句和典故。除了一些中國的哲學家和成語外,他還提到了歌德、萊布尼茨、萊辛,以及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特。
習近平借此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楚:我努力去理解你們,也請你們這樣做!
習近平在柏林的講話表明他的國家將日益走自己的路。中國的良好發展不僅需要國內和諧,而且也需要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
習近平一再強調,不論中國的發展看來是什么樣子,都一定是和平的。他用歷史來證明,中國5000年的文化一直是和平的文化。他還用充滿和平、經濟發展和合作特點的“全球趨勢”來證明,誰不順應這一趨勢,將“被歷史拋棄”。
現在習近平保證,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日本當局厚顏無恥地提出抗議
【共同社東京3月30日電】關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演講時就南京大屠殺稱日本屠殺了30多萬中國人民一事,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30日在東京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外務省29日已就此向中方提出抗議。
菅義偉就南京大屠殺表示:“不否認舊日本軍在南京進行的殺傷及掠奪行為,但關于死難者人數存在各種意見,日本政府未予斷定。”
他還就日本戰后的表現稱:“一貫致力于為世界和平作貢獻,將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帶領下努力實現和平國家的目標,絕不會動搖。”
在此前的富士電視臺節目中,菅義偉就習近平的發言批評稱:“在第三國提及日本的歷史并作出如此發言,令人極為遺憾。”
中國今年2月以立法形式設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之后還在荷蘭舉行的中韓首腦會談上確認雙方將在歷史問題上合作等,正在加強對日攻勢。
【法新社東京3月30日電】東京今天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德國期間發表的關于日本戰爭罪行的講話,稱日本政府已經提出了抗議。
日本時事通訊社和共同社報道,習近平28日在柏林一家智庫發表講話,批評日本的戰爭罪行,稱1937年日本軍隊在占領南京時屠殺了30多萬人。
共同社報道,習近平還稱,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造成3500多萬中國人傷亡。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記者說:“中國領導人在第三國發表關于日本歷史的這種講話是極其沒有建設性的。”他還說,日本外務省29日已經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抗議。
【德國《商報》網站3月28日報道】德國政治學家托馬斯·貝格爾研究日本、德國和中國的歷史反省問題。他的著作《二戰后的戰爭、罪行和政治》被視為這方面的權威。
在談到日本戰后反省問題時,他對記者說,日本討厭被拿來與德國作比較。因為這種比較假定日本人沒有達到國際公認的認罪標準。中國人和韓國人正嘗試在國際上將日本釘在恥辱柱上,讓日本顯得不可靠。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應對失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安倍政府確實在推行修正主義路線。
安倍也許是自其外祖父岸信介以來民族主義色彩最濃烈的日本領導人,甚至比岸信介還要右傾。安倍堅信,日本被虛弱的民族自豪感所折磨,而缺乏愛國心正在削弱國家。在社會上、經濟上和軍事上,他想彌合人民和國家間的裂痕,因此安倍才表現得如此堅決。他的觀點顯然是民族主義的,并且嚴重損害了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很難說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希望安倍顧問中的現實主義者會占上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