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的公投已經水落石出,接下來上演的就是西方的制裁大戲了,制裁與反制裁,這大概是今后一個時期俄羅斯與西方世界交鋒較量的主要內容。
俄羅斯能頂得住西方的制裁嗎?
顯然,俄羅斯注定要承受支持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所帶來的代價,因為西方世界的戰略總瓢把子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說了,要讓俄羅斯付出代價。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因為無論基于全球戰略還是從國內政治出發,美國都必定這樣做,并且還要見到明顯的成效才行。對于這一點,相信普京比誰都清楚,他對此不會抱絲毫幻想。但站在俄羅斯的角度,普京更知道,為了俄羅斯整體與長遠的戰略利益,為此付出一定代價是完全值得的。
但是,值得與否是一回事,能否頂住則是更重要的現實問題,不管普京怎樣強硬,但條件是付出的代價必須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如果因此把大局搞砸,把國家置于危機的境地,那就愚蠢到家了,普京是不會干這種事情的。也就是說,普京早已勝算在握,俄羅斯完全能夠頂得住西方的制裁。
其實,西方對俄羅斯玩這種制裁把戲,已經屬黔驢技窮之舉。眾所周知,動輒對他國實行制裁,對西方而言完全是小兒科,真正有殺傷力的,是設立所謂的“禁飛區”,這才是利劍高懸、作勢欲擊的嚇人招數,近十幾年來這樣的招法“國際社會”不知使用了多少,早已駕輕就熟了。但是到了俄羅斯這兒,這樣的把戲就不敢粉墨登場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乞靈于制裁這根大棒。
這根制裁大棒對俄羅斯不會沒有作用,但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對于這一點,不要說精明強干的普京,就是清醒一些的西方戰略家們也早有預言。建立在前蘇聯所鋪墊的經濟基礎上,現如今的俄羅斯盡管經濟總量并不起眼,但不會因為西方的制裁就傷筋動骨。
非但如此,面對制裁,俄羅斯還會發起強有力的反擊。西方掄起了大棒,挨打不還手不是普京的性格,以攻為守,可說是俄羅斯的戰略天性,普京更是這一戰略的集大成者,他一定會打出一系列精彩的反擊,這一反擊定能將對手打得鼻青臉腫、狼狽而逃。所以,可以預計,西方對俄羅斯聲勢浩大的制裁最終將不了了之,熱鬧一陣子就將黯然收場。
這樣的結果一定將使中國的公知們痛心疾首、夜不成寐。目前他們正聲嘶力竭地謾罵俄羅斯,未來他們將咬牙切齒地詛咒普京,把一切有關流氓、邪惡等骯臟詞句都吐到俄羅斯身上。這其實沒什么不好,這倒恰恰說明了俄羅斯的強大。這就引出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今日中國能有這般強大嗎?如果有朝一日這樣的制裁落到中國頭上,中國能夠承受得了嗎?
說到這個話題,有的人可能要拿歷史說事了。說這有什么啊,西方社會不是也制裁而且封鎖過中國嗎?中國不是照樣發展到今天經濟世界第二這等突出程度嗎?
我們說,不錯,事實的確是這樣。歷史上中國的確頂住了西方的封鎖、制裁,但做到這一點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那時的中國有強烈的自力更生精神,并且主要是在自力更生政策的指引下發展自己。可時過境遷,現如今的中國經過幾十年“國際化”、“一體化”改造,據說已經與美國高度融合,完全離不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美國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中國怎么辦呢?
這并不是異想天開,這樣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比如在臺灣問題上,還比如在釣魚島問題上。不要以為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美國及西方高舉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成的大旗,將來就會在事關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上也照此辦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從來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對中國完全是另外一種標準。難道在恐怖主義問題上中國還沒受到足夠的教訓嗎?
一旦西方對中國實行制裁,中國就將面臨巨大的沖擊:“密切依賴”的經濟風雨飄搖,資產精英與知識精英如喪考妣,公知人士及第五縱隊伺機而動……這樣一來,中國社會就很可能出現一場空前的危機,遠不像現如今的俄羅斯社會這般“淡定”。
所以,筆者以為,與其琢磨一旦大難臨頭中國怎么辦,不如現在就把怎么辦的問題擺到議事日程上來,這是當代中國戰略安全的核心問題,也是實現中國轉型發展的核心內涵。對此,筆者以為,首先要認真學習俄羅斯是怎樣應對的,擺在眼前的活生生的教科書,不學是傻子。更重要的是,到那個時候,中國的境遇很可能與今日俄羅斯如出一轍,也是孤家寡人一個,任何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展望未來,不管愿意與否,中國都必須得自己更生,不但在經濟上要自力更生,還要在政治上自力更生,更要在戰略上自力更生,這才是中國的出路。從根本上說,不能自力更生,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關自力更生的問題,筆者在2012年寫過一篇短文,一并附在本文之后,供大家批評。
附:自力更生:中國面來未來的戰略底線
(2012年3月12日)
當代中國存在有一種奇怪的想法,似乎什么都是與世界聯系得越密切越好,其領域以經濟為甚,其方向以西方為主,同西方的密切聯系成了一種驕傲,成了一種資本,好像只要把這樣的聯系一直堅持不懈地推進下去,所有的問題就都將迎刃而解,中國前途也就充滿光芒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這種想法既幼稚又危險。
我們認為,與西方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經濟貿易聯系,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戰略性危險。這是因為:
第一,制裁與封鎖是霸權主義的戰略“殺手锏”。
制裁與封鎖是維護世界霸權主義最得力的戰略工具。有關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需要多費筆墨了,近十幾年來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向全世界做了最明晰的詮釋。問題在于,西方世界的制裁與封鎖之所以能夠生效,能夠發生作用,關鍵還在于那些被封鎖對象存在對西方的依賴,其中特別是經濟貿易的依賴。以一些石油國家為例,這些產油國經濟單一,國民經濟不成體系,連起碼的自給自足都做不到,日常生活必需品嚴重依賴貿易交換,有的國家出口石油卻要進口汽油,號稱是世界級的石油出口大國,卻時時面臨汽油荒,這是一種多么滑稽的現象。眼下,伊朗、敘利亞都被西方制裁,日常用品短缺,物價飛漲,國民生活苦不堪言,成為國家必須面對的沉重的戰略壓力,這兩個國家究竟能支撐多久,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軍事能力,而取決于經濟上的承受能力,這一點,現在已經越來越明顯。實際上,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世界的侵略顛覆,無一不是用制裁封鎖打頭陣,可以說,經濟制裁與封鎖是他們揣開對手戰略大門屢試不爽的“殺手锏”。
第二,中國面臨被西方制裁與封鎖的巨大風險。
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忘記,中國曾屢次遭受西方的封鎖制裁。直到今天,這個封鎖制裁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對中國高科技技術的封鎖,比如對中國投資有形無形的限制等。面向未來,西方霸權封鎖制裁中國的風險與日俱增、日益迫近。這是因為:
其一,中美貿易戰爭不可避免,美國對中國的實施緊急貿易制裁的力度和范圍將越來越大。
美國的統治者正在掙扎著挽救美國的經濟,要挽救美國經濟,就必須減少貿易赤字,就必須振興美國的制造業,所以美國提出要“貿易再平衡”,要增加出口,減少赤字;提出了制造業回歸,要保護國內市場,促進制造業復蘇。為實現這個目的,美國所瞄準的主要目標和對手就是中國,他們認為,只有在經濟貿易上打敗中國,貿易在平衡和制造業復蘇才有可能實現,這是美國當局的基本判斷,也必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白宮主人的治國方略。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精英”們一直都津津樂道的中美經濟貿易聯系,恰恰成了中美兩國的沖突源泉,如今,中美貿易戰已經拉開了序幕,今后美國將越來越多地對中國揮舞貿易制裁、經濟制裁的大棒,將越來越毫不留情地狠狠打擊中國的對美貿易和國際金融往來,必要的時候還將拿中國在美國的資產開刀。中美之間這場貿易戰,其實質不只是一場經濟戰,更是中美全面戰略對抗的一部分,如果中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中斷,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中道崩殂的危險;如果美國不能通過這場戰爭拯救美國經濟,在經濟上淪為一個二流的國家,那么美國從霸權寶座上跌落就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所以,今后中美的貿易關系必將迎來一個嚴峻的考驗期。美國同中國打貿易戰,必將帶動整個西方世界及其走狗跟風,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其二,中國的海洋運輸通道面臨著被西方封鎖的危機。
當今的中國經濟太過依賴國際貿易了,不要說對外貿易額占GDP的比重已經不符合大國應有的品質,僅僅就原材料來源而言,一旦離開海外石油與礦石原料,龐大的經濟機器將立刻就將陷入困頓狀態,而所有運輸石油和礦石原料的海上通道一概都掌握在西方手中,特別是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范圍內,中國被堵了個嚴嚴實實,這實在是太危險了!一旦局勢惡化,霸權國家掐斷中國的遠洋運輸易如反掌。經濟命脈操之于人,在戰略上已然被動受制,而這樣命脈如今還是操之于虎視眈眈欲置中國于死地的潛在的敵人手中,想到這些,中國的戰略指導要是還能睡安穩覺的話,那要么是麻木不仁,要么就是戰略白癡。
第三,西方的封鎖與制裁將使中國在戰略上相當被動。
有人說,現在中國手里攥著一把好牌。在他們看來,當今中國似乎是游刃有余,在戰略上相當主動。
筆者以為,所謂“中國攥著一把好牌”的說法,完全是手里的那幾個錢兒燒的,因為有幾個糟錢兒,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就忘乎所以了起來。我們認為,實際的情形恰恰相反,當今中國在戰略上處在相當被動的困境中。具體表現:一是在戰略上孤立無援,沒有可靠的盟友,幾乎是孤身一個面對整個西方世界體系;二是面對著西方的政治圍剿,“民主”、“人權”的魔咒揮之不去,現在又刮起了“顏色”、“之春”一類的東西;三是嚴重依賴歐美市場。僅以大飛機為例,美國對臺軍售了,就轉向去買空客的,歐洲支持達賴了,就掉頭買波音公司的,這些年來在這兩家之間顛來倒、倒來顛地不知折騰了多少回,不覺得悲哀相反還沾沾自喜、自鳴得意。
還有人說,中國已經超越了可以被孤立、被包圍的階段。他們認為,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就是想包圍孤立中國也做不到了,因為中國是亞洲許多鄰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因為中國的海外利益已經與國家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伴隨著經濟上的“走出去”,必然是軍事上的“走出去”,云云。這樣的觀點,見諸于《環球時報》2012年3月2日題為《不必害怕美國重返亞太》的文章。這大概代表了相當一些人的想法,他們認為,只要中國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美國也好,西方世界也好,就將拿中國無可奈何。
我們說,如此輕敵真是令人震驚!難道我們就可以如此小瞧西方龐大的全球戰略體系嗎?難道美國及西方幾十年上甚至百年苦心經營的世界體系就這樣不堪大用嗎?打破西方的戰略包圍就這般容易嗎?
看來,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當代趙括在今天的中國還真是不在少數。
但是,事實是無情的。現實的中國一方面對著整個西方體系,而另一方面可資抗衡的本錢卻并不厚實,不然的話也不會搗鼓出“韜光養晦”這一寶貝并死抱著不放了。這其中固然有軟弱和能力不夠的問題,但迫于戰略劣勢的因素還是客觀存在的。
中國所面臨的危險是:一旦西方的封鎖和制裁走向表面化、公開化和全面化,中國社會就要受到強大的沖擊,改革開放整個進程都將被迫調整,所謂的“開放”至少丟掉了半壁江山,不但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困難,而且還很可能引發國內激烈的思想和政治上的沖突。中國的和平發展面臨顛覆的危險,中國就要不戰而敗,西方就將不戰而勝。
如何規避這樣的風險?如何擺脫可能的被動呢?
說到這里,有人立刻又要祭出“韜光養晦”這個法寶來了。他們說,實行“韜光養晦”法呀,只要中國不主動挑戰西方,西方就不會拿中國過不去。
我們說,這樣的辦法,說得輕一點,這是“求人”的辦法,是想通過自己的妥協與退讓求得西方的寬容,說得重一點,這是屈膝告饒的辦法。且不說這樣的辦法是否高尚,關鍵在于,這樣的辦法現在已經不管用了,美國已把中國當作主要戰略對手,已經盯死中國,再繼續“韜光養晦”,已經不是麻痹敵人而是麻痹自己了,所謂的“韜光養晦”就要演變為“鴕鳥政策”了。
還有人說,中國應該與俄羅斯等國家組成戰略聯盟,以聯盟對抗聯盟,增強中國抗拒霸權、抵御西方集團制裁與封鎖的風險。
我們說,這是正確的選擇。筆者就堅決主張,面對一超獨大的世界格局,面對全球戰略嚴重的不平衡,中俄等戰略大國早就應聯手團結新興國家和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打造一個堅強的戰略同盟,具體地說就是以大陸同盟對抗霸權的海上同盟,破解其封鎖制裁之術。設想一下,如果今天伊朗和俄羅斯是戰略盟國,伊朗就完全可以依據里海通道破解西方的封鎖,即使西方拒絕購買伊朗石油,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也不會發生大的困難。中俄伊等國之間有極強的戰略互補性,實現戰略聯合可以取得1+1〉2甚而1+1+1〉4的戰略效果。
但是,僅僅這樣也還是不夠的。這個辦法雖然正確,但還是沒有擺脫“求人”的窠臼,還帶有一定程度的戰略依賴,這同樣有一定的風向和相當的被動。
我們說,最根本的辦法還是依靠自己。俗話說得好,求人不如求己。個人生活是這樣,國家的戰略生活也是這樣。要想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要想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必須立足于自主自立,必須立足于自力更生,這是當代國際一個又一個侵略顛覆案例昭示給中國的慘痛經驗,這是老一輩偉大戰略家留給我們后人寶貴的思想遺產,這是確保中國面向未來的戰略底線,更是確保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生命線。
要做到自己更生,就必須動員組織最廣大人民群眾。須知,只有他們才是中國最靠得住的力量,而西化的“精英”以及“買辦”們是無論如何也靠不住的(有關這個問題,筆者在《當代中國能否經得起戰爭的考驗》一文中已經作了闡述)。
要做到自己更生,就必須在經濟上確保最低限度的自給。坦率地說,今天中國在經濟上已經不是自給自足的了,其實只要不發生重大沖突,強求百分之百自給自足也沒必要。但是,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戰略底線,最低限度的自給能力必須完整無缺,這其中包括:關鍵技術必須自己掌握,基本的能源、原材料必須有切實的保證,國民經濟體系必須基本完善并能在最嚴酷的實行下自主運行。做不到這些,中國的戰略危險就思之不寒而栗。
要做到自力更生,最根本還是要在思想意識上確立自力更生的核心地位,不要讓什么“普世價值”、“地球村”之類的東西蒙蔽了心靈。筆者前幾天聽了一場報告,一位大學校長在演講中明白無誤地宣告,他們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世界公民和國際人才,學生畢業后將奔赴發達國家,創造業績,過去那種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思早已無影無蹤。筆者不好說這樣辦學有什么不對,因為這畢竟是一所學校的事情。但是,一切愛國的中國人必須明白,西方世界歷來都是排他的,在他們所謂“樂見中國繁榮強大”之類外交表白的背后,隱藏著的是比地獄還要恐怖的陰謀,但愿每個中國人對此都能有清醒的認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