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烏元春】2013年12月7日,由環球時報社主辦的“環球時報2014年會:中國改革勁,亞太變數多”在北京召開。本屆環球時報年會邀請來自國內外的70余位專家學者針對深化改革、國際格局、沖突可能、經濟前景、“輿論”整頓等五大議題展開討論。
前段時間,日本防衛省聲稱考慮擊落中國無人機的狂言,將戰爭的可能性一下子拉近到中國人面前。長時間和平穩定,讓這一代中國人覺得戰爭異常遙遠。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表示,現在來看東海、南海要打一次全面戰爭,所有人都不會同意,中國正處于戰略機遇期、需要和平發展,并無打仗的意愿。另外,羅援認為,日本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和中國這個有戰略威懾能力的大國打全面戰爭,兩國打仗不可想象。對日本民族,戰爭也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
解放軍少將彭光謙則稱,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的鄰邦,一旦沖突對中日兩國都不是好事,但是能不能保持和平下去,能不能發生軍事沖突,不取決于中國,而取決于日本。購島鬧劇改變現狀的是日本,極右化的日本,才是麻煩制造者,現狀的改變者、和平的破壞者。
日本駐華大使館副大使、公使掘之內秀久在會上說,是中國在單方面改變東海現狀。他說,中日應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總談論軍事沖突只會令人擔憂。他還對反日游行中日資企業遭襲表達不滿,稱日資企業給中國創造利潤和就業,是中日友誼的橋梁。對于掘之內秀久的話,羅援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羅援認為,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是“被逼無奈”,因為日本已經提出了在其設定的防空識別區內發射警告彈,加劇了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另外,日本防衛省聲稱考慮擊落中國無人機,也會激發矛盾。
羅援指出,中方設立防空識別區,就是向周邊國家劃了一個底線——哪些地方可以自由航行,哪些地方不許去,哪些地方要經過允許才能去,他認為劃設防空識別區實際上是一個“防火墻”,是一個“減震器”,會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趨于穩定,告訴別國不能在這些地方為所欲為。羅援說:“這本身是一個危機預防,而非加劇危機。”
彭光謙表示,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今天的日本也不是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日本戰略空間狹小、資源奇缺,經濟結構脆弱,軍事力量又依附美國,所以跟中國這樣獨立自主、有強大戰略反擊能力的國家較量,還不在一個檔次上。彭光謙認為,日方或許錯誤估計了形勢,要跟中國較量一把。
中日關系問題專家馮昭奎認為,中日擦槍走火很可能引發戰爭,中日打不打要看日本、中國、美國會如何應對。現在的情況是日本頻頻挑釁中國,但是不敢大打,中國已做好了應戰的準備,但是不想打,同時也不怕打。美國是兩邊“勸架”,因為中日關系不打不合的狀態對美國最有利,因此美國的態度是不讓打。在這三者當中,美國的態度最為關鍵,因為中日戰爭會不會真的打起來,取決于美國管控挑釁一方的意圖和能力。
對此,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戴旭也認為,中國不怕打,也不想打,而且就新中國歷史而言,合理的、合法的戰爭是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一個發動機和推進劑,若戰爭要強加于中國頭上,中國將勇敢的迎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