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4多用途重型直升機(資料圖)
S-64是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研制的雙發帶尾槳起重直升機。美國陸軍編號CH-54,綽號“塔赫”又稱“空中吊車”。1992年,美國埃瑞克森公司(Erickson Air-Crane)從西科斯基購買了S-64型號合格證和制造權,并在原有設計基礎上對機身,儀表設備及商載能力進行了超過350次的改進。目前,S-64直升機裝備2臺普惠公司JFTD-12A渦軸發動機,單臺起飛功率4800軸馬力,最大總重21320千克,商載能力可達11340千克。日前,這款多用途重型直升機已經宣布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由中航國際獨家代理其在中國的整機銷售及租賃業務。
填補多用途重型直升機的空白
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通航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進入“黃金期”。
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通用航空機隊總需求量將達到7576架,其中公益航空1926架,工業航空350架,培訓體育1300架、公務旅游1500架、私人交通2000架、特種行業500架;我國的通用航空航空器需求量按照不同類型又可分為多用途飛機2620架、2-4座飛機2120架、輕型直升機1460架、農林專用機700架、噴氣公務機670架、中、重型直升機690架。
根據以往經驗假設,中型直升機和重型直升機的比例為4∶1,到2020年,中國大陸對重型直升機的需求量約為138架。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內地共有包括米-26、米-171、米-8、卡-32A11BC、AC313、S-92、EC225、AS332在內的47架重型直升機在參與通航運營,到2020年還需要增加91架重型直升機。
中國的直升機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重型直升機將被廣泛應用于應急救援、航空護林、搶險救災、石油開采與勘探、高壓線路架設、公用事業等通航作業領域。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發展緩慢,救援飛行力量捉襟見肘。專業救援直升機全國也僅有十多架,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救災需要。特別是大、中型直升機主要還是依靠國外進口,重型直升機更加缺少。
除米-26外,目前國內的其他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都小于15噸,最大外掛重量都在6噸以內。中國內地目前還沒有在合理地使用經濟條件下,商載/外掛在10噸左右的直升機,S-64起重直升機的出現將填補我國多用途重型直升機的空白。
S-64直升機具備精準的吊裝能力。如今,已在全球范圍內執行著各種空中重型精密吊裝作業,從高山之巔的巨型風電葉片吊裝,到摩天大樓頂層的空調機組安裝,從數千千米的輸電線路建設,到幾百米高的廣播塔架搭建,S-64直升機在北美地區已經完成了超過12000千米輸電線路電塔的建設工程。1993年為美國國會大廈圓拱安裝“自由雕像”使得這款直升機備受矚目。
S-64起重直升機的多用途性及顯著地吊掛能力與其他直升機相比具有一定優勢,在國內應用范圍廣泛,市場潛力很大。考慮到價格、使用成本、飛機性能和適用領域等因素,S-64直升機預計在中國重型直升機市場占有率為10%,則到2020年,預計中國內地對S-64直升機的市場需求為12架。
中航國際為S-64直升機中國地區獨家經銷商
9月26日,美國埃瑞克森S-64多用途重型直升機推介會舉行,中航國際作為S-64直升機中國地區獨家經銷商將獨家代理其在中國的整機銷售及租賃業務。中航國際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宇明告訴記者,中航國際將借鑒國際市場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在國內選擇合適的商業合作伙伴,以租賃或銷售的方式將S-64直升機引入中國市場。
中航國際通航業務團隊成立16年來,已累計進口通用飛機近300架,廣泛應用于海事搜救、警務執法、電力巡線、護林防火、航拍航攝、公務飛行、私人娛樂等方面,并與中國救助打撈、中國海事、公安警航、國家電網、國家林業局、飛龍通航等客戶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憑借S-64直升機優異和獨特的作業性能,中國的通航市場必將出現一款全新的直升機和全新的作業模式。我們也希望以此對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做出貢獻。”付宇明表示,根據S-64直升機的產品特性和使用情況,可以將此款直升機的用戶市場定位為“需要空中承載較大載荷,并具有空中懸停能力的作業平臺”。在“護林防火”和“工程建設”兩大市場,S-64直升機或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付宇明介紹,目前我國林業部門每年都租賃包括米-26、米-171、卡-32等類型的直升機參與護林防火任務。S-64直升機是介于米-26和卡-32、米-171直升機的中間機型,或許會得到林業部門的關注。并且,由于以前在國內并沒有用于純系統性作業的直升機,S-64直升機的引入也將填補我國吊裝作業的空白。中國的山脈較多,西電東輸等大型項目都需要這樣一款直升機進行作業,電力部門或許也將成為S-64直升機的需求用戶。
美國和北約輪番力阻土耳其購買中國紅旗-9導彈
2013年10月09日 09:49 來源:環球時報
據路透社7日報道,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當天對土耳其準備同中國公司合作生產導彈防御系統表示關切。他說,選擇導彈防御系統是一個國家自己的決定,“但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個別國家采購的系統……必須能與其他國家的系統協同工作。我希望土耳其能遵守這一點。我當然希望每個盟國都清楚這一點,這是每個北約成員國都應該做到的。”拉斯穆森還表示,知道土耳其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仍在就購買新的導彈防御系統進行磋商。
“北約擔心土耳其購買中國導彈”,奧地利《維也納日報》8日以此為題稱,一些北約外交官也對土耳其的做法表示擔憂,稱一旦在北約防御體系中引入中國系統將引發網絡安全關切,數據安全將受到威脅。報道說,土耳其當局上月宣布,傾向采用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的FD-2000(即“紅旗-9”出口型)導彈防御系統,合同價值達34億美元。路透社稱,一些西方防務分析人士對土耳其選擇中國導彈感到吃驚,他們一直認為土方會選擇美國雷神公司的“愛國者”導彈系統或法國、意大利合資的歐洲防空導彈公司的SAMP/T系統。美國今年2月宣布,因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違反美國的《防止向伊朗、朝鮮和敘利亞擴散法》而對該公司實施制裁。
在北約之前,美國已通過多個渠道向土耳其施壓。土耳其《今日時代報》稱,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兩度當面警告土總理埃爾多安不要與中國公司簽署協議。土中達成初步協議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說,美方向土耳其表示“嚴重關切”。土耳其《每日新聞》稱,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里希亞多尼表示,“我們對這家中國公司感到擔心”,美國正同土方就此展開磋商。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6日以“憤怒的美國試圖阻止北約盟國購買中國導彈”為題稱,美國對它的北約盟國竟然從美國制裁的向伊朗出口導彈技術的中國企業購買武器憤憤不平,正發動外交攻勢,阻擊土耳其從中國采購34億美元的導彈防御系統。
“土耳其轉向東方不明智”,美國彭博社8日以此為題稱,土總理埃爾多安今年1月曾說,由于加入歐盟談判遇阻,土耳其可能尋求加入中國和俄羅斯所在的上海合作組織。很少有人將此威脅當真,上世紀50年代初土耳其就是北約成員國,但土政府決定與中國國有企業簽署防空導彈合同,表明埃爾多安正轉向東方尋找新的安全伙伴。文章稱,從地緣政治看,中國向土耳其出口武器頗有意義,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上升。對于土耳其而言,這種關系卻不明智。兩國在敘利亞問題的全球角力上立場相反,土耳其支持反政府軍,希望西方強硬對待敘總統巴沙爾,而中國與俄羅斯一道在聯合國保護巴沙爾政權。埃爾多安無從知曉中國是否將在未來的危機中與土耳其一路同行,目前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表明它可能不會。
面對美歐不斷施壓,土耳其在辯護的同時也表現出猶豫態度。土耳其《時代報》4日援引土國防工業顧問巴亞爾的話稱,土方不會與北京分享軍事機密。如土方與中方的合同得到批準,首批將采購288枚防空導彈。如合同未被批準,政府會考慮歐洲防空導彈公司的競標。法新社稱,土耳其國防部長耶爾馬茲辯護說,中方報價最好,而且中方企業同意跟土方合作生產。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土方將同中國企業進行磋商,但結果并未最終確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表示,中國公司與土耳其的有關合作是兩國間正常的軍貿合作,希望各方客觀理性看待,不應將正常的商業競爭政治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