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同日本針鋒相對、群情激憤相比,中國媒體在對待東京爭辦2020奧運會問題上卻表現出一股奇怪的“事不關己”的“客觀”。國內媒體介紹東京在目前三個申辦奧運會的城市中暫時領先的情形時,甚至不吝援引日本人自己的話稱贊東京。這種置身事外的冷漠,跟中國花大力氣同日本爭奪釣魚島主權,維護領土完整的決心,形成尖銳的對比,更彰顯出中國人不善于從國家競爭的整體戰略高度,綜合考察和評估具體事件,最大限度實現國家利益的現狀。
過去三十年,在中國崛起的同時,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20年”,令中、日歷經百年的競爭態勢發生了不利于日本的轉折,日本政經人士紛紛感受到了焦慮和狂躁,“安倍經濟學”被認為是振興日本的唯一良藥。據東京202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評估,主辦2020年夏奧會能為東京創造379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和15.2萬個工作機會。這379億美元中,將有211億美元產生于東京都地區,另有超過160億美元來自承辦奧運會對日本全國經濟的推動。對日本來說,這筆巨大的收入絕對是其目前最急需的一針雞血,更能由此振奮日本社會!中國不應眼睜睜看著日本打一場順利的翻身仗,獲得機會扭轉兩國競爭中的劣勢。
另一方面,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直是日本覬覦的目標,而聯合國會員國中眾多的非洲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無疑是兩個很大的、代價低廉的“票倉”。如果在東京舉辦奧運會,日本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展開外交攻勢,拉攏非洲國家和太平洋島國,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日本把申辦奧運會同日本“入常”的圖謀捆綁一起,希望通過舉辦這一屆奧運會,達到擴大日本影響、拉攏發展中國家的目的,既可以讓它們支持日本“入常”,又可以牽制中國的海洋發展,收到抗衡和圍堵中國的效果,可謂“一箭三雕”。
基于上述原因,在當前釣魚島僵局無法打破、軍事行動有可能引發難以控制后果的局面下,中國應該另辟戰場,先發制人,旗幟鮮明地公開宣布反對東京申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并在9月份國際奧委會在阿根廷投票時組織有效反制,挫敗日本“申奧”計劃,收“不戰屈人之兵”之效。
從目前三個候選城市的競爭態勢來看,東京作為三個申辦城市中唯一有過舉辦奧運會經歷的城市,在“舉辦重大賽事的能力、交通狀況、體育場館及其他基礎設施情況”等等硬件中,明顯領先于西班牙的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東京還利用沒有美國城市爭辦2020年奧運會的良機,利用其遭受地震、海嘯和核災害之苦來博取世人的同情,把兩者生拉硬扯在一起,把這次奧運定名為“復興奧運”,企圖利用這個訴求來把世人的同情心轉換成選票。
但日本的真實表現是,這幾年日本在領土問題上四處出擊,不斷向中國、俄羅斯、韓國尋釁,幾乎跟所有鄰居翻臉。中國應該聯合、協調這些國家和地區,集體對東京申奧說“不”!中國還應該積極利用伊斯蘭國家支持土耳其、歐盟國家不會反對西班牙的局勢,立即行動起來,組織有效反制,在國際奧委會9月7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第125屆全體會議上決定主辦權時,不讓東京勝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