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就必須同時在軟、硬兩條戰線上戰勝美國的霸權挑戰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不久,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2012年12月據西方媒體的報道,經濟合作組織預測到2016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一,美國中央情報局也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越美國。無論究竟何時中國的經濟規模超越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二十年將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必然面臨著來自美國越來越激烈的遏制、圍堵。
美國阻撓中國崛起決心已定
早在2010年奧巴馬在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就誓言捍衛美國全球第一的地位,美國高層智庫首腦甚至威脅美國將會通過戰爭手段阻止全球權力向中國的轉移,就意味著中國崛起的趨勢必然同美國霸權發生矛盾。這不是由中國希望和諧的善良愿望或“惹不惹美國”決定的,美國為維護世界霸權利益必然千方百計遏制中國崛起,中國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大國也無法置身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
2012年7月1日,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保羅•羅伯茨博士,在西班牙《世界報》上撰文,揭露了美國將中國視為敵手的戰略圖謀。羅伯茨揭露了美國絕不能容忍其全球霸權因中國崛起而衰落,正采取重返亞太的戰略并在中國周邊及南海地區興風作浪。他指出華爾街金融投機家、龐大軍工財團的利益,被華盛頓置于國家利益和公民福祉之上。美國經濟日趨走向衰退時,中國經濟卻在快速增長。中國的經濟規模預計在不遠的將來超過美國,中國將替代西方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華盛頓面對被超越的前景寢食難安,其對策是圍堵中國并將亞太地區軍事化。
美國正在將越來越多的隱形飛機、航空母艦部署在亞太地區,不斷加強美國在沖繩、關島和其他軍事基地的力量,鼓勵日本右翼政府越來越強硬對抗中國,顯示出越來越強烈的意愿促使釣魚島沖突升級。國際媒體正熱議中日圍繞釣魚島爆發戰爭和美國介入的危險。盡管美國在軍事上圍堵中國的姿態咄咄逼人,但是,中國畢竟是擁 “兩彈一星”的核大國,美國雖然是軍事力量位居全球第一的超級大國,但歷時10年之后仍無法軍事征服伊拉克、11年之后仍無法軍事征服阿富汗,美國選擇與中國交戰前必須掂量這樣做的代價風險。
“智能帝國主義”是顛覆中國的主要方法
美國圍堵中國將會更多采取“智能帝國主義”攻擊手法,即不貿然發動大規模戰爭,以軍事施壓和軟硬兼施的全方位“巧實力”攻勢,而將顛覆、分裂中國的希望更多寄托在運用“巧實力”手腕,圖謀聲東擊西地攻擊中國在政治、經濟、金融諸多方面的薄弱環節。正像里根政府在實施瓦解蘇聯的秘密戰略過程中,“星球大戰”等軍事項目表面聲勢浩大,實質只是虛張聲勢,為動搖蘇聯領導人意志的攻心戰伎倆,重點放在從政治上培養代理人進行內部分化瓦解,從經濟上壓低油價促使蘇聯外匯來源趨于枯竭,從意識形態上利用代理人制造歷史觀和理論思想的混亂,動搖蘇聯領導人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誤入改革歧途,最終不戰而勝導致蘇聯陷入瓦解分裂。
未來數十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逐漸接近或超越美國,中國的國防力量日趨強大將逐步減少爆發硬戰爭的危險。但是,即使是中國經濟成功崛起并真的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也將面臨來自“智能帝國主義”的更多攻擊、挑戰,正像獅子群面對體型超過自己的大象也不會放棄貪心,而會更多運用謀略尋找大象群的薄弱環節然后進行攻擊。因此,中國就是變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也不能麻痹大意,倘若中國缺乏警惕稍有大意就會遭到種種隱蔽攻擊。中國無論是在崛起過程中還成功崛起后很長時間,都必須將如何應對“智能帝國主義”的威脅放在首位,挫敗西方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輿論等領域杠桿,發動遲滯、破壞中國崛起的全方位“巧實力”戰爭。
近代史上中國的衰落、民族的苦難始自鴉片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其實并非單純是一場軍事戰爭,同時也是一場大英帝國運用“智能帝國主義”謀略的戰爭,涉及利用清朝的腐敗官員、內應來達到戰略性目的,致使當年擁有世界最多的財富和軍隊的清朝陷于失敗。人們研究歷史時往往重視鴉片戰爭中英國的堅船利炮,而忽視英國運用“智能帝國主義”手腕的重要作用。今天中華民族接近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時刻,重新研究鴉片戰爭中英國的“智能帝國主義”謀略,對抵御西方故伎重演和歷史悲劇再現有著重要意義。
鴉片戰爭正是敗于“智能帝國主義”
一般的歷史教科書都強調在清朝后期,中國國力衰弱、軍事落后,與擁有堅船利炮的大英帝國的軍事對抗中遭到慘敗,最終導致鴉片戰爭的失敗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盡管道光年間清朝的國力有所衰落,清朝的經濟規模仍然不僅遠遠超過英國,而且超過了所有歐洲國家的經濟規模的總和。據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182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于歐洲的1.22倍,堪稱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的國家。清朝擁有的軍隊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當年英國對亞非的小國往往直接發動殖民戰爭,而對大國往往采用“智能帝國主義”手腕。
清朝的海軍力量雖然無法與英國的堅船利炮抗衡,但轉入陸地作戰后力量對比就可能發生變化,清軍有可能以天時地利人和彌補武器的不足。在陸地上,清軍有熟悉地形、供給方便、人數眾多的優勢,發揮得好就能重創英軍并令其不敢踏上中國土地。鴉片戰爭爆發前不久的1839年,英軍曾派數萬軍隊從印度進攻阿富汗,阿富汗人民利用地形等優勢彌補武器缺陷,成功抵抗英軍并消滅了其3萬多有生力量,挫敗了英軍入侵并令其數十年不敢發動殖民戰爭。
在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派遣了一支4000多人組成的“東方遠征軍”,人數僅為入侵阿富汗的英軍規模的十分之一,后來隨戰事擴大增兵后英軍也不過萬余人。英國深知中國的國土、軍隊規模遠遠超過阿富汗,派遣如此少的軍隊說明其目的不是全面軍事征服,而是通過襲擾沿海顯示武力恐嚇清朝屈服。倘若清朝避開英軍海上火炮鋒芒并發揮陸上優勢,即使不能像阿富汗那樣幾乎全殲入侵的英軍,也很容易做到長期對抗并阻止鴉片走私貿易泛濫。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是殖民征服、擴張的先鋒,也是對華走私鴉片和挑起鴉片戰爭的罪魁禍首。東印度公司是英國1600年成立的最早股份公司,是為了分散海外殖民掠奪過程中的風險而成立的,曾長期被英國政府授予海外統治、外交和軍事行動的特權。東印度公司作為肩負著英國殖民擴張使命的資本主義股份公司,特別重視如何以最小的成本代價來掠奪最多的財富,善于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手段配合軍事擴張行動。
培育戰略性腐敗力量是“智能帝國主義”的主要手段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就廣泛采取了“智能帝國主義”謀略手腕。英國通過行賄收買印度統治階層來培育戰略性腐敗力量,挑撥印度不同派系、地區的統治者相互爭斗甚至發生戰爭,然后向沖突雙方提供武器從中漁利并趁機軍事介入,逐步以較小代價征服了印度,不像對待緬甸、阿富汗等亞洲小國一樣直接進行全面的軍事占領。
鴉片戰爭期間,關于英軍在中國沿海地區的侵略襲擾活動有許多史料記載。但是,由于英國運用戰略性腐敗手法屬于秘密活動很難有公開史料記載。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1830年至1839年,英國對清朝走私輸入鴉片規模達到61776箱,以當時的市場價格每箱754兩白銀計算,這種違法走私活動的規模高達數千萬兩白銀,遠遠超過后來中國洋務運動三十年投資總和。英國進行如此大規模的鴉片非法走私活動,必然花費大力氣來廣泛賄絡收買清朝各級官員,這樣才能打通關卡并對抗朝廷的查禁活動。鴉片戰爭期間,英國為實現以有限軍事行動迫使清朝屈服的戰略目標,也必然充分利用長期以來在清朝統治階層中培育的戰略性腐敗力量。這是英國在征服印度等殖民擴張行動中的慣用手法。
19世紀馬克思撰寫《鴉片貿易史》一文時,就依據當時西方報刊對鴉片貿易的報道,深刻揭示了英國廣泛利用了戰略性腐敗手法,并將這種腐敗侵蝕到了清朝官僚體系的心臟:“正因為英國政府在印度實行了鴉片壟斷,中國才采取了禁止鴉片貿易的措施。天朝的立法者對違禁的臣民所施行的嚴厲懲罰以及中國海關所頒布的嚴格禁令,結果都毫不起作用。中國人的道義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國當局、海關人員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國人弄得道德墮落。侵蝕到天朝官僚體系之心臟、摧毀了宗法制度之堡壘的腐敗作風,就是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船上被偷愉偷帶進這個帝國的。”
有些人認為不應強調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衰落的影響,清朝歷代積累的腐敗內因才是更為關鍵因素。清朝到了道光年間已是病入膏肓、不堪一擊。清朝歷代的腐敗確實導致了嚴重社會問題,但是,有必要區別一般性腐敗與戰略性腐敗的不同作用。一般性腐敗不會像戰略性腐敗那樣導致大規模財富外流。近代中國興起的鴉片走私貿易,是由擁有豐富全球殖民擴張經驗的英國,運用現代資本主義的手法全力推動的,鴉片走私貿易的戰略性腐敗導致了大規模財富外流,影響遠遠超過官吏盤剝國內商人的一般性腐敗。
倘若清朝官員貪污了三十年洋務運動的全部資金,也僅僅相當于1849年一年鴉片貿易導致的白銀外流。即使不計算鴉片戰爭導致的清朝巨額賠款損失,也不考慮后來西方列強競相侵略掠奪中國的財富,中國在1773年至1911年間因鴉片貿易流失白銀45億兩,倘若沒有西方列強推動鴉片貿易的外來戰略性腐敗,中國就能輕易將洋務運動的規模擴大一百多倍。由此可見,外來戰略性腐敗對近代中國衰落的巨大影響,對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和新興資本主義的殘酷扼殺。
蘇聯、日本兩個前“世界第二”的教訓值得汲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要把中華民族復興的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中國要想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必須同時在軟、硬兩條戰線上應對美國的霸權挑戰,不僅必須擊敗美國運用軍事力量發動的“硬戰爭”,而且必須擊敗美國運用“巧實力”杠桿發動的“軟戰爭”,特別是擊敗美國青睞“智能帝國主義”的戰略性腐敗武器,否則無論在軟或硬的戰線上失敗都會帶來巨大的歷史代價,蘇聯曾在經濟規模上接近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結果遭到美國的“巧實力”戰爭攻擊分裂瓦解,日本經濟也曾一度非常風光并位居世界第二,結果遭到美國的金融戰爭洗劫并陷入長期停滯。今天中國經濟規模再次接近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昔日“老二”遭到失敗的命運是否在中國身上重演,最為關鍵的是要看中國能否成功戰勝“智能帝國主義”的威脅與挑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