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防外交

釣魚島的所謂“所有權”轉移及其背后的經濟因素

廉德瑰 · 2012-12-24 · 來源:國際觀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管哪一種釣魚島“所有權”形式,也不管哪一次轉讓,該島都為唯利是圖的相關個人或集團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摘要:釣魚島的所謂“所有權”形式包括三種:“私有”、“公有”和“國有”。首先,該島被日本竊占后便租借給私人開發,然后又出售給私人,完成了“私有化”。在“私有化”階段,釣魚島為“所有人”帶來了經濟利益和土地轉讓利益。之后,東京都的“購島”鬧劇意味著該島被“公有化”,所謂“公有化”是指按照日本的習慣稱法,劃歸地方政府所有的過程。釣魚島的“公有化”對于所謂“島主”,對于東京都以及背后的各種利益集團都是有利可圖的。而“國有化”是指日本中央政府收歸國有的過程。日本政府之所以對釣魚島主權態度堅決,原因之一在于該島周圍發現了石油資源,正是海洋及其海底的資源誘惑,使日本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一再挑起事端沖擊中國的底線,所以經濟考量是釣魚島主權之爭的重要背景。

  釣魚島問題的實質固然是主權爭端,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該問題背后的經濟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上,從該島被日本竊占直到最近的“國有化”鬧劇,無不包含著經濟利益因素在內,甚至可以說正是經濟利益因素的驅動才使該問題變得日益嚴重。所謂“所有權”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所有權也屬于中國,本文所分析的“所有權”問題,是日本竊占后該島在日本政府和所謂“島主”之間非法轉手過程中所產生的“所有權”。釣魚島問題自日本明治時期開始,便伴隨著這種所謂的“所有權”形式的轉移被唯利是圖者所利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日兩國發生爭端之后,日本鷹派又一次次挑起事端,迫使日本政府背離“擱置爭議”的默契,破壞了中日關系大局。從日本的“釣魚島政策”角度看,這幾個島嶼的“所有權”形式轉變,主要表現為“私有化”、“公有化”和“國有化”三種形式,每一種變化的背后都與經濟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構成了兩國之間主權之爭的重要背景。

  一、釣魚島問題的起源及其“私有化”的價值

  釣魚島問題起源于1885年日本商人古賀辰四郎對這些島嶼的開發申請,此事主觀上是經濟利益驅動,客觀上卻導致了日本政府對這些島嶼的竊占,后來的“所有權”形式也經過了由“國有”到“私有”的轉變。在“私有化”階段,經濟開發及其島嶼本身的土地轉讓價值都為“所有者”帶來了巨大利益,同時也為日本政府對這些島嶼的控制提供了口實。

  首先,釣魚島問題的起源是經濟利益驅動的結果。被日本人稱為釣魚島“發現者”的古賀辰四郎聽說釣魚島上棲息著大量信天翁,其羽毛具有經濟價值,便向日本政府提出租借申請,從此揭開了日本竊占釣魚島的序幕。具體過程是:古賀于1884年首次派人登上釣魚島考察,1885年提出租借申請,引起日本政府“先占”這些島嶼的動議[1]。但是由于當時上海《申報》(1885年9月6日)報道了日本人的登島活動,再加上沖繩當局的調查結果也證明中國古文獻已對這幾個島嶼有過命名,如“釣魚嶼”、“黃尾嶼”和“赤尾嶼”等,所以當時的日本政府并沒有輕舉妄動。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以后,日本趁戰爭之機把釣魚島和黃尾嶼“編入”到沖繩縣。甲午戰爭后,1895年6月10日,古賀辰四郎再次向日本內務省提出“租借申請”。1896年8月,日本政府同意將所謂“魚釣島”和“久場島”(即,釣魚島和黃尾嶼)無償租借給古賀辰四郎使用30年。盡管明治政府在之前的調查中已經知道這些島嶼中包含赤尾嶼,但由于該島礁只是一塊巖石,沒有經濟價值,又距離主島釣魚島較遠(110公里),所以,“編入”決定只包括古賀辰四郎提出申請的兩個島,不包括赤尾嶼。赤尾嶼是1922年7月25日才“編入”日本內務省管轄并被改名為“大正島”的,該島礁至今是日本政府所有的“國有”財產。以上過程說明日本當初“編入”這兩個島嶼主要是因應古賀辰四郎的申請只包括釣魚島和黃尾嶼,不包括赤尾嶼,所以是經濟利益驅動的結果。[2]

  其次,私人開發的成功導致了釣魚島的“私有化”,并為日本政府控制這些島嶼提供了口實。古賀家族于1896年9月開始大規模開發釣魚島和黃尾嶼,主要業務是收集島上的信天翁羽毛,加工后出口到歐美做玩具填充材料。除此之外,他還在黃尾嶼開設農場,雇用農民,種植甘蔗、谷物和蔬菜,還進行過造林、畜牧和養蠶事業。古賀的生意中利潤最大的是信天翁羽毛的出口業務,他通過此項開發獲得了巨大利潤。據記載,古賀經濟活動最盛期的1899年,一年捕獲30萬只信天翁,按當時的價值收入4萬2千5百日元。后來因為有人把貓帶到島上,貓的不斷繁殖加上人為的大量捕獲,信天翁開始逐漸減少,古賀后來停止了這項業務,轉而經營鰹魚干加工和珊瑚采集事業。1918年,古賀辰四郎死去,企業由他的兒子古賀善次繼承,他主要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礁南小島從事鰹魚干制造和海鳥羽毛剝制。1926年,古賀家對釣魚島的租借30年期滿,日本政府與古賀善次簽訂了有償借地合同。1932年,古賀善次以當時的價格1萬5000日元(合現在價值約2500萬日元)買下了四個島(包括釣魚島、黃尾嶼及釣魚島的附屬島礁南小島、北小島),從此這四個島成為古賀家的私有財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日本政府開始對沖繩的漁業生產進行管制。特別是戰爭期間,石油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被納入國家管制體系,古賀家的船只不能獲得燃油,無法登島從事經營活動,企業只好撤到石垣島。[3]1940年,古賀家的企業破產,釣魚島等島嶼從此成為無人島。

  古賀對這些島嶼的開發,曾給他帶來巨大的利益。他于1904年7月當選為廣運株式會社取締役,1905年成為沖繩興業株式會社檢查役,逐漸在沖繩海運界享有較大的影響力。客觀上,古賀家族的開發也為日本對這些島嶼的控制提供了口實,成為日本實際控制這些島嶼的重要補充。1909年11月22日,古賀由于開發釣魚島有功被明治政府嘉獎,授予他“藍授褒章”,理由是褒獎他開發水產業和擴大對漁民的雇傭。因為他的開發“事業”是在明治政府當時開拓疆土政策的背景下展開的,等于說明治政府是對他擴展領土的貢獻進行的嘉獎。

  第三,“所有權”的轉讓與政府管控的加強。上述釣魚島的“私有化”促進了該島嶼的經濟開發,而后來該島嶼又在“所有權”的轉移過程中顯示了其土地價值的魅力,日本政府則直接參與了租借并向“島主”支付了巨額的費用。1972年,古賀善次以4600萬日元把釣魚島的附屬島礁南小島、北小島轉讓給琦玉縣的地產商栗原國起;1978年,古賀善次去世,其妻古賀花子把主島釣魚島轉讓給栗原家族;1988年,古賀花子逝世后,根據其遺言,古賀家的遺產全部贈給栗原國起。從此,栗原家族成了釣魚島、黃尾嶼及南小島、北小島的“所有人”,其中,釣魚島、南小島和北小島在栗原國起名下,黃尾嶼在栗原和子名下。

  栗原家族雖然沒有像古賀家族那樣開發釣魚島,卻充分利用該島的土地轉讓價值換來了豐厚的利益。比如,1972年5月,日本租借了黃尾嶼,并把該島和早已“國有化”的赤尾嶼一起提供給美軍做軍事訓練用,租借期間20年。1992年到期之后,又續約20年。2002年4月1日,日本政府又以每年租金2450萬日元租下釣魚島(2112萬日元)、南小島(188萬日元)和北小島(150萬日元)。對于釣魚島、南小島、北小島和黃尾嶼四處,日本政府每年大約要向栗原家支付3000萬日元租金。當初栗原家族支付了4600萬日元給古賀善次,但是,現在僅從2004年到2012年間,日本政府就向栗原家族支付了大約2億日元租金。投資4600萬日元獲得2億日元的回報,而且不用管理,因為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負責保護和管理,當然還有右翼分子參與,栗原家族的這筆“生意”不可謂不劃算。可以說,釣魚島的“私有化”為栗原家帶來了利益,這些島嶼成了栗原家族的搖錢之樹。

  二、“公有化”動向與日本強硬派的野心

  如果說釣魚島在“私有化”階段為古賀、栗原兩家族帶來過巨額經濟利益的話,那么,最近由東京都的“購島”計劃所引起的“公有化”[4]風波,則反映了以日本鷹派和“右翼”為主角的日本強硬派利益集團企圖利用國際形勢的變化在釣魚島問題上獲得更大利益的野心。

  首先,“公有化”是栗原家族與東京都之間的交易。釣魚島的“所有人”栗原國起是日

  本琦玉縣的地產商,如上所述,栗原家族一直以釣魚島作為搖錢樹,但近年來該家族生意慘

  淡,入不敷出,據媒體報道已經欠債40億日元,因此急于將自己名下的三個島出售以資抵債。

  其實,前些年為了緩和經營壓力,栗原家曾將經營多年的婚宴式場“菱屋會館”租給了當地一個叫“富士大石寺顯正會”的宗教組織。但是,該宗教組織經常以綁架、威脅等強制手段拉人入會,具有邪教性質,受到警方的監視和限制。2006年,栗原家與這個宗教團體解除了合同把他們趕了出去。2010年3月,栗原國起在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抵押了38處房地產,抵押擔保額設定在24.5億日元;此外,2011年9月栗原還向日本埼玉縣信用金庫抵押了兩塊土地(共1000平方米)和兩處房產(總面積為119平方米),抵押額設定為最大額15億日元。也就是說,現在栗原至少負債近40億日元。據專家估算稱,栗原國起抵押給埼玉縣信用金庫的這4處不動產如果按照官方土地價格核算,總價值不超過2.3億日元,明顯是資不抵債,只是因為他是釣魚島所有者,銀行才給那么大的擔保額度。”[5]

  栗原家急于將三個島出手的另一個原因是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日之間近年圍繞釣魚島摩擦不斷,栗原擔心該島將來的命運難測,開始考慮將島嶼出售,以圖最后賺一筆。再加上美國重返亞太,使得本來就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強硬的石原慎太郎認為對該島實行“實效控制”的時機來臨,其子自民黨干事長石原伸晃最近就說:2010年9月發生的“撞船事件”,說明中國在主張權利時越來越好戰,正在加快進入海洋的步伐。從阻止中國成為憑借實力改變東亞和東南亞邊界的大國的角度,日美同盟的意義非常重大[6]。在這種背景下,石原慎太郎開始醞釀“購島”計劃,最后,石原在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演講表示要由東京購買釣魚島。結果,當然是石原與栗原一拍即合,雙方很快就進入具體價格的談判階段。據栗原家族透露,自從他們表示要出售釣魚島之后,就有日本政府、政治家和企業家前來聯系購買事宜。栗原還放出風說,愿意“購島”的人中還有一家日本咨詢公司派來的中國籍人士,他的出價是350億日元。栗原家雖然發誓說不會賣給中國人,但是栗原國起的弟弟栗原弘行表示:考慮到地下資源的埋藏量,釣魚島至少可值300億日元。[7]栗原家放出的這些信息顯然是其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根據日本雜志《周刊文春》的采訪,它們得知栗原家已經與東京都達成協議,“購島”價格大約在20億日元。這雖然不能抵償栗原家的全部債務,但是,該家族企圖利用釣魚島大賺一筆是確定無疑的。不過,當時這筆交易能否成交還不得而知,因為東京都始終沒能籌集到足夠的錢款,而且,早在7月捐款額度上升速度便開始減慢,并有停止的趨勢。

  其次,“公有化”是日本強硬派利益集團的操作。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的鷹派與“右翼”集團一直伺機挑戰中國底線,通過開發實現所謂“實效控制”,獲得經濟利益。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時,自民黨鷹派就向田中角榮施壓,要求他與中方解決釣魚島主權問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談判過程中,鷹派主張開發釣魚島,以締結條約為條件向中國施加壓力。1979年5月21日,由中曾根康弘在幕后操作,日本沖繩開發廳不經過外務省同意就決定在釣魚島建設簡易直升機機場,為開發該島嶼實行“實效控制”做準備,并通過海上保安廳的直升飛機和巡視船向釣魚島運送了相關器材。日本“右翼”分子則數次登上釣魚島,破壞中日雙方“擱置爭議”的默契。日本鷹派與“右翼”還沆瀣一氣,共同破壞釣魚島現狀。比如,2004年,日本保守派議員成立了“保護日本領土(竹島、尖閣諸島)行動議員聯盟”,會長是自民黨議員森岡正宏,副會長是自民黨的巖屋毅和柏村武昭,以及民主黨的原口一博和松崎公昭,民主黨的松原仁是事務局長。自民黨的久間章生、武見敬三、玉澤德一郎和與謝野馨都是顧問。2005年3月3日,該議員聯盟曾邀請“右翼”組織“日本青年社”干部到國會,它們向青年會表示感謝,稱贊他們保衛了釣魚島。 此次石原“購島”的背后也有日本“右翼”的影子。因為釣魚島的“所有人”栗原國起早年是日本黑白兩道通吃的“黑幕”人物菅原通的司機兼保鏢,與“右翼”和黑社會有著扯不清的關系。栗原獲得釣魚島之后,就允許“右翼”組織“日本青年社”登島設立了燈塔。而對此行為,石原慎太郎卻于2003年2月3日在《產經新聞》撰文公開贊揚“日本青年社”出資在釣魚島建立了漂亮的燈塔。石原在文章中承認是他聽說燈塔已經設立,便向運輸省介紹了情況,并派遣了專家,完善了燈塔的設施和部件,后來,該燈塔被登記為正式燈塔[8]。在日本誰都知道“日本青年社”的背后其實是黑社會“住吉會”,石原是通過自民黨議員山東昭子的介紹與栗原國起相識的,而山東昭子與栗原國起的弟弟栗原弘行是“日本青年會議所”的常客,二人相識多年。基于這些“黑色”背景,石原動員日本國民掏腰包捐款為“購島”買單,當然引來一些議論。有人擔心“購島”款項可能流入“住吉會”的賬戶,結果是捐款者被耍弄,石原等幕后勢力從中獲得利益。[9]石原曾說過:即使是一部分也要買下來(事實上此次購買的只是栗原國起名下的三島,而不是全部四島)。原海上保安廳官員一色正春道出了其中的奧妙,他說:東京都“購島”只是事情的開始,購買之后,應該開發島嶼周圍的漁業資源,島上還應建設燈塔和通信設施,以前島上就存在過漁業加工產業[10]。可見,這些經濟利益遠非島嶼此前的羽毛加工和土地轉讓價值所能比擬。到此,“購島”背后各種黑白勢力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鑒于釣魚島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利益,具有開發價值,如果被東京都“公有化”,料石原慎太郎不會順利將這些島嶼交給日本政府進行所謂的“國有化”,而是充分利用其價值達到政治經濟目的,唯利是圖的開發必將破壞中日關系。

  三、“國有化”問題的經濟角度

  最近,野田內閣在石原“購島”鬧劇的配合下決定了對釣魚島等島嶼實行所謂“國有化”的方針。其實,該方針的背后以及日本政府采取強硬態度不惜與中國發生爭端的根本原因中也有著復雜的經濟利益因素。

  首先,釣魚島問題的主要經濟背景是石油資源的爭奪。對于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經濟價值,主要是埋藏石油的問題,早在二十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過研究。比如,1961年,日本東海大學教授新野弘與美國伍茲豪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埃默里(H.•Emery)在美國地質學雜志聯名發表了論文“東中國海及南中國海沉積層”[11],稱東海海底可能埋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當時就引起了世界的地質學家和國際石油資本(International Majors)的注意。但是,起初新野教授的發現并沒有引起包括日本在內的這一海域相關國家官方的注意,這件事只是在學術領域或者在石油財團之間引起了關注。當外資財團開始準備開發這些石油資源時,日本通商產業省才開始關心這一問題,并成立了“尖閣公團”。[12]這個所謂的“尖閣公團”其實就是日本通商產業省設立的“民族資本石油開發組織”,這是日本比較早地對釣魚島資源所進行的開發準備。

  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件”是1966年聯合國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ECAFE”)設立的亞洲沿海礦物資產共同探查調整委員會(“CCOP”)進行的考察活動。該委員會的宗旨是支援亞洲東海岸海底礦物探查活動,委員會成員包括:日、韓、臺、菲,后來美、英、法、西德也派顧問參加,再后來泰國、越南于1967年參加,柬埔寨于1969年參加,后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參加進來。1967年6月,埃默里和新野再次發表論文《東中國海和朝鮮海峽的地質及石油展望》,[13]這篇論文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美國還曾以該論文為根據,從1967年到1968年間派遣第七艦隊調查船對東海實施了調查。1968年6月,美國接受“ECAFE”的委托對東海進行了航空磁氣探測,發現黃海、南海大陸架埋藏著豐富的石油。這件事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7月2日,日本內閣總理府便秘密派遣調查團對釣魚諸島周圍進行調查,團長是沖繩問題懇談會專門委員高崗大輔,調查團這次使用的船只是琉球政府水產研究所所屬的“圖南丸”號(195噸)。9月,由聯合國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斡旋,美、日、韓、臺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東海進行調查,該調查組使用的是日本水產大學的“海鷹丸”,調查的主要人員來自美國伍茲豪海洋研究所,日本石油開發公團也派技術人員參加調查。

  其次,《曼谷報告》是爭端發生的直接原因。在上述一系列勘探的報告中,《曼谷報告》影響最大,1968年10月12日到12月29日間,美國海軍的海洋調查船哈頓號以亞洲沿海礦物資產共同探查調整委員會的名義進行調查,美、日、韓、臺科學家參加,調查結果于1969年4月在曼谷發表,報告中提出東海海底可能存在大油田,釣魚島周圍也包括在這個范圍中。報告指出,東海大陸架與黃海海底的堆積物中有可能埋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個位于臺灣北部的面積相當于臺灣數倍的廣大區域,其堆積物的厚度有可能達到2000至9000米。報告還說,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淺海海底有可能在將來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產油地區。[14]

  日本在《曼谷報告》發表之后發表聲明稱其擁有釣魚島主權。1969年5月,也就是“曼谷報告”發表后一個月,日本石垣市決定在釣魚島設立界樁,這是日本政府1895年1月14日“編入”釣魚島之后首次設立界樁,也是石垣市長在沖繩還在美國控制的背景下發出命令設立的。顯然,這與發現石油有密切關系。隨后,6、7月間,日本政府總理府實行了所謂“關于尖閣列島周邊海域地質情況的學術調查”,該調查的預算是943萬5000日元,調查團長是新野弘。這個學術調查實際上是海底石油探查,8月28日,調查團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調查報告。1970年5月9日,石垣市當局還在釣魚島等島嶼上樹立了“行政管轄志碑”。7月8日,沖繩政府在釣魚諸島設立領域表示板。特別是這年8月10日,當時的外相愛知揆一在參議院沖繩及北方問題特別委員會上發言指出日本具有釣魚島主權,正式提出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主張。這是自明治政府“編入”釣魚諸島以來,日本官方首次正式表態主張釣魚島的主權。這時,距離日本秘密“編入”這些島嶼已經過了75年零7個月。

  除此之外,日本還利用沖繩“返還”之際要求美國將釣魚島包含在“返還”范圍之內。“返還協議”簽字之后,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務省發表了基本見解。主要觀點是明治政府占據釣魚島是對無主地的先占,不是甲午戰爭中從中國割讓的領土,所以不屬于《開羅宣言》規定的應該歸還中國的領土。它還說釣魚島是美國根據《舊金山和約》的規定托管的,并根據日美之間的沖繩“返還協議”交給日本的。這就是日本在發現石油之后,提出釣魚諸島主權,并利用日美關于沖繩“返還”談判獲得對這些島嶼控制權之后發表正式見解的過程。

  日本近年常出現中國在1970年以前沒有提出對釣魚諸島的主權主張,而在發現石油之后提出了主權要求的言論。事實上,發現石油之后,日本最先表示了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是日本出于對海洋資源和經濟利益的關心而采取了一系列動作,從而引發了釣魚島問題的爭端。

  第三,“國有化”的目的是加強對釣魚島的控制。近年,日本加強了對釣魚島的控制。日本通過海上保安廳負責管理釣魚島,該廳是國土交通省下設的一個局,劃分11個管區,第11管區設在那霸市,釣魚島歸該管區石垣海上保安部管轄,配備4艘巡邏艦,兩艘巡邏艇,一艘監視艇和一艘燈塔警衛艇。另外,該管區還有6架飛機和5架直升飛機。海上保安廳每日在該島嶼周圍巡邏,空中監視一天兩至三次。海上保安廳將釣魚島周圍劃分為3個巡邏區域:距釣魚島12海里范圍內為“絕對禁止區”,對進入該海域的中國船只“不惜代價”地進行驅逐,具體手段包括撞擊、高壓水槍噴射等方式;12海里~24海里為“嚴格監控區”,對進入該海域的非日籍船只進行目標識別和喊話驅趕;24海里以外為“警戒監視區”,根據不同性質目標采取尾隨監視、警告、驅逐等方式予以密切監控。

  在東京都上演的“公有化”的鬧劇進行過程中,日本政府也推進了“國有化”進程。其實,為了便于所謂的實效控制,早在安倍內閣和鳩山內閣期間,日本政府都曾與栗原商量,還交給過他支票讓他開價。[15]但是栗原始終沒有同意。日本政府于2011年8月根據“國有財產法”把位于西南諸島的離島登記在海上保安廳“國有財產登記簿”中。離島包括日本全國99個島嶼,其中有49個是無名島,日本開始對這49個島嶼進行命名,其中包括釣魚島中黃尾嶼和赤尾嶼的四個附屬島礁。2012年3月2日,日本宣布已經把49個無名島給以了正式命名。3月6日,日本又宣布了有關23個專屬經濟區基點的離島“國有化”的決定,但沒有立即將新命名的四個釣魚島附屬島礁包括在內,這是顧慮中國的反映暫時擱置這一程序。

  2011年12月12日,日本自民黨干事長石原伸晃訪問美國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時說:“現在國家租借的沖繩尖閣諸島應該國有化,然后讓它成為漁船的避風港和自衛隊的常住地。”[16]2012年4月16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演講首次披露要由東京購買釣魚諸島,還揚言說“購島”的目的在于敦促日本政府出面將該島嶼實行“國有化”。其實,他起初并不想把這幾個島嶼順利交給日本政府,于是與野田內閣開始了一場價格大戰,上演了一場“購島雙簧”。從表面上看,日本政府實現了“國有化”,但實質上,野田內閣成全了所謂島主以及石原等右翼利益集團的貪婪。而這場鬧劇的結果則耍弄了日本國民,破壞了中日關系。

  結 語

  釣魚島等島嶼的所謂“所有權”形式,從日本竊占開始至今經過了“國有”、“私有”以及后來的“所有者”轉讓和日本政府的租借過程,現在又上演了“公有化”與“國有化”的鬧劇。不管哪一種“所有權”形式,也不管哪一次轉讓,該島都為唯利是圖的相關個人或集團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盡管釣魚島問題的實質仍然是主權歸屬的問題,盡管也有人論述過該島嶼的戰略價值,但該問題的背后自始至終都隱藏著經濟利益因素,特別是在中日爭端中,作為劃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基點,該島嶼和東海專屬經濟區的劃分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此一層面上的經濟利益問題已經不是島嶼本身開發的經濟規模所能比較,這也決定了資源貧乏和國土狹小的日本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已到嘴邊的“肥肉”。

  注釋:

  [1][日]西村捨三:“久米赤島外二島取調ノ儀ニ付上申”,載高橋莊五郎:《尖閣列島ノート》,東京: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頁。原出處:《日本外交文書》第18卷。

  [2]本段概述中有關史料參見:2012年9月11日《人民日報》文章“中國釣魚島豈容他人肆意‘買賣’”和2012年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

  [3][日]《日本經濟新聞》1970年8月26日。

  [4] 在日本,中央政府的財產稱為“國有”財產,地方政府的財產稱為“公有”財產。

  [5] [日]“周刊文春”網站,http://shukan.bunshun.jp/articles/-/1656

  [6] [日] “石原?自民幹事長「尖閣に自衛隊常駐を」”,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1年12月13日, http://www.nikkei.com/news/headline/article/g=96958A9C93819697E3E1E2E2E08DE3E1E3E0E0E2E3E39790E3E2E2E2

  [7]“[日] 尖閣諸島地権者栗原國起の弟栗原弘行氏が激白”,2012 年04 月19 日, http://mashlife.doorblog.jp/archives/5773971.html。

  [8] [日]石原慎太郎:「日本よ/海図に載らない燈臺」,載《產經新聞》2003 年2 月3 日。

  [9] [日]《八重山毎日新聞》2012 年4 月28 日,ttp://2chnull.info/r/newsplus/1335588255/301-400

  [10] [日]尖閣諸島の購入「『南シナ海』起こり得る」「都に対応能力ない」…一色正春、孫崎享両氏が激論,產經新聞網站,2012 年6 月8 日, 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news/120608/plc12060807510005-n1.htm

  [11] Niino, H., Emery, K.O.,”Sendiment of Shallow Portions of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Geol. Soc. of Am. Bull,V72,1961。

  [12] [日] “いんさいど?れぽーと”,載《週刊東洋経済》1971 年7 月26 日號。

  [13] Emery, K. O., Niino, H.,“Stratigraphy and Petroleum PXX Prospects of Korrea Strait and the East China Sea”, Geol, Survey of Korea ,Report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V.1,No.1,1967。

  [14] [日]《朝日亞洲的評論》1972 年第2 號。

  [15] [日] “尖閣諸島の持ち主、危ないもうひとつの「物件」”,鹿砦社通信,2012 年4 月30 日, http://www.rokusaisha.com/wp/?p=917

  [16] [日]AFPBBNews,“自民黨の石原幹事長、「尖閣諸島に自衛隊を常駐させるべき”, 2011 年12月13 日,http://www.afpbb.com/article/politics/2845597/8195350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14期,摘自2012年第6期《國際觀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综合久久五月婷婷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