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戰火逼美國從亞太掉頭了回去了嗎?
前幾天,當巴以戰火燃燒熾熱的時候,有中國權威媒體進行了這般不僅醒目而且簡直有點聳人聽聞的報道(見《環球時報》11月22日報道),該報道說,西方的媒體學者正在這樣呼喊,而中國的學者則又一次大聲宣告,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定將成為“跨太平洋最大的爛尾工程”,因為中東亂局會牽制美國,美國的“歐洲兄弟”不愿意離開美國等等。也就是說,不要中國費心,更也不要中國費力,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眼見就要流產爛尾了。這不,巴以戰火一起,美國不就掉頭回去了嗎?于是,結論自然一如既往,中國還是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美國真的已經放棄“重返”戰略掉頭回去中東了嗎?如果這樣,筆者就堅決不同意有關中國應該“淡定”一說,堅決認為應全國慶祝全民慶賀。試想一下,如果美國放棄這個針對中國的“重返”戰略,那么中國的戰略安全環境該怎樣驟然間云開霧散、一片陽光啊!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這等天大的好事還不需要中國費心費力,可以坐享其成,這又是何等的天上掉餡餅呢?一想到這些,筆者簡直不知該是手之舞之還是足之蹈之了,也相信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要以手加額暗呼僥天之幸,感嘆老天的保佑了。
遺憾的是,沒過幾天,巴以之間就達成了停火協議,現在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這樣一來,已經掉頭回去的美國是不是又要掉頭回來呢?如果美國戰略之“頭”這般快地調來調去,是不是可能導致眩暈癥狀呢?
還是讓我們話歸正題吧。以為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就這樣容易掉頭,如果不是出于某種特別的意圖,那就一定是戰略上的白癡。
首先,斡旋插手巴以沖突并不代表戰略上就掉頭回去
美國是全球霸主,地球哪一處有什么大事小情,美國都要插其間,用一句中國民間俗語說就是“屬穆桂英的,陣陣少不下”。中東有了陣仗,怎么能少得了山姆大叔的影子呢?所以,美國急忙派出要員,進行外交斡旋。這能說明什么呢?這充其量只是說明美國很”關心“中東,很“關心”巴以沖突。這在戰略上能對美國形成什么牽制呢?難道牽制了希拉里老太太就是對美國的戰略牽制嗎?至于說美國在戰略掉頭回去了,更不知所云何據,簡直可稱是無中生有。
其次,美國的既定戰略輕易不會改變
任何一個國家既定的戰略都不會輕易改變,而像美國這樣的全球霸主,其戰略重點方向的決定更是要經過不知多少打磨功夫,是不會也不能輕易改變的。戰略問題特別是全球戰略問題不是小孩兒過家家那么輕松,也不像專家學者舞文弄墨那么容易,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與資源,需要驚人的財力軍力消耗,如果哪個國家哪個戰略指導者敢于對此朝令夕改,結果一定非常悲慘。筆者相信奧巴馬絕不是這樣的人,美國的哪一位要人都不會是這樣的人。至于專家學者中是不是有在戰略上經常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者,筆者倒真是不敢冒昧斷言。
最后,改變美國戰略方向的力量非等閑可言
巴以沖突由來已久,世人都早已見怪不怪,美國更是見得多了。巴以沖突對以色列傷不了筋也動不了骨,更不用說撼動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框架了。就巴勒斯坦哈馬斯那點本事,其對美國的戰略影響說破天也就是能發生一點騷擾而已,不要說影響美國的戰略轉身,連山姆大叔身上的汗毛都吹不動分毫。
美國的戰略方向不是不能改變,也不是不可改變,關鍵是力量有多大。如果想使美國掉頭回去,其力量水平起碼也得與促使美國“重返亞太”的力量等量齊觀不可,非如此,不可能讓美國這么快就掉頭,筆者可以肯定地說,奧巴馬連一點這樣的心思都不會有。
這樣說來,難道筆者是在否定巴以沖突的意義,輕視中東的戰略影響嗎?
非也,非也。筆者歷來非常重視中東局勢對于全球戰略形勢的影響。筆者以為,此次巴以沖突仍然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其一,“重返亞太“戰略改變不了中東仍然是要害地區的事實,所以美國還是放心不下,總要為此牽腸掛肚。
其二,伊斯蘭世界迸發力量,美國不能掉以輕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敘利亞一舉一動美國不敢掉以輕心,埃及一舉一動美國不敢掉以輕心,伊朗的一舉一動美國更不敢掉以輕心,它們的戰略沖擊力遠不是巴以沖突可比擬,雖然同樣也不能拉美國在做戰略掉頭,但對美國的牽制,一定會比巴以沖突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有關美國與伊朗的戰爭,不打可能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但打垮伊朗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其三,中東不但是能源富集區,重要它更是戰略富集區,歷來是大國縱橫的大舞臺,在這里確實有逼使美國掉頭回來的機遇,但問題是誰對這樣的機遇感興趣呢?
說到這里就不妨把話題說回來了。筆者從來也不否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有爛尾的可能,但關鍵的因素是抗擊的力量多大,破壞力量多大,如果沒有這些,大家都很“淡定”,讓美國人從容施工,這一戰略工程無論如何也不能爛尾,也是無法爛尾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