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搶奪制網權值得我高度重視
余麗
近年,西方國家紛紛推出網絡空間戰略加強對互聯網的控制與主導,制網權已成為世界主要大國激烈爭奪的新型國家權力。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
一、制網權是與互聯網共存亡的一種新型國家權力
制網權是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和制天權之后的一種新型國家權力形態,是網絡空間發展后出現的新型國家權力構成要素。制網權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對廣義上的計算機互聯網世界的控制權和主導權,主要包括國家對國際互聯網根域名的控制權、IP地址的分配權、互聯網標準的制定權、網絡輿論權等。這些權力伴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而出現,是一個主權國家在網絡空間生存的根本保障。從本質上講,網絡空間的權力來源于現實世界?,F實世界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權力不僅可以在網絡世界找到落點,同時它們也是網絡權力得以生成的基礎。隨著互聯網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實世界中的權力主體日益重視對網絡空間的爭奪,制網權演變為一種新型國家權力。
早在1999年,英國政治學家蒂姆•喬丹首次從政治學和社會學角度系統闡述了網絡權力的概念,認為網絡權力是組織網絡空間與因特網上的文化與政治的權力形式。約瑟夫•奈指出:“網絡權力取決于一系列與創造、控制和溝通以信息為基礎的電子和計算機有關的資源,包括硬件基礎設施、網絡、軟件及人類技能。”“從行為來定義,網絡權力就是指通過使用網絡空間中相互聯系的信息資源獲得期望的結果的能力。”“網絡權力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被用來產生期望的結果或者它利用網絡工具在網絡空間之外的空間中用來產生期望的結果。”這一關于網絡權力的定義道出了西方大國激烈爭奪網絡空間的實質,即獲得制網權這種新型國家權力不僅影響互聯網,還可以進一步作用于現實社會。當前,互聯網已經深深地滲透到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它既可以助推國家發展,但也會導致國家軍事、金融、通訊系統等核心網絡遭受嚴重攻擊而產生嚴重后果。因此,制網權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如果大國之間爆發網絡戰爭,其影響可能將不亞于核戰爭。在國際政治體系中,網絡權力的大小將決定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高低。在互聯網戰爭中,擁有較大網絡權力的一方獲得戰爭主動權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在2008年8月的俄格沖突中,俄羅斯率先向格魯吉亞發動了強大的互聯網攻擊,導致格魯吉亞的政府、金融、通訊、新聞媒體網站全面癱瘓,格魯吉亞由于無法利用網絡發布有關戰爭的準確信息而在兩國沖突中全面處于劣勢。
二、制網權構成與美國的網絡霸權
(一)美國的制網權在技術層面擁有絕對優勢。
1969年美國出于軍事用途創造了互聯網,至今掌控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并且把技術上的絕對優勢進一步轉化為制網權。在技術層面,美國擁有的制網權優勢體現在IP地址分配、域名解析、通訊干線、硬件和軟件、理念等五個領域。
1.美國掌控IP地址分配。IP地址是互聯網終端在網絡上的唯一標識號,其數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網絡生存空間的大小。在美國主導下的互聯網,把絕大多數的IP地址留給了美國自己和盟國,其他國家的互聯網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
2.美國設計域名解析規則并控制根服務器。域名是對應互聯網數字地址的層次結構式網絡字符標志,是網絡世界的門牌號。域名具有全球唯一性、排他性的特點。美國人在創造互聯網的同時,也設計了域名解析的規則;并且控制著根服務器。整個域名解析系統是一個呈樹狀結構的整體,實行分級管理,根域名服務器是最基礎的域名管理系統。域名系統的解析過程從大到小,最終都要靠根服務器來引導。這種域名解析的設計體制決定了根服務器在整個域名解析系統中的根本性作用。誰控制了根服務器,就意味著巨大的網絡權力。
3.美國控制互聯網通訊主干線。對互聯網通訊干線的控制成為制網權的基礎?;ヂ摼W通訊線路有主干線和支線的區別。在當前的國際互聯網線路中,主干線絕大多數都位于美國。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通訊都要經過美國主干線。例如,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網絡通訊就必須經過美國才能實現。
4.美國掌握核心硬件和軟件技術。構成互聯網基礎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同樣是網絡權力的重要來源。計算機終端、大型存儲硬盤、CPU、交換機等網絡硬件是支撐互聯網大廈的骨架。而軟件特別是操作系統是大廈的精華部分,誰掌握了這些產品的核心生產技術,無形中就會擁有巨大的權力。在這些軟硬件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留下后門,以便特殊需要時操控。特別是當一國政府要求相關企業在設計和制造信息產品時預留下服務于政治、經濟、軍事等需要的隱蔽出口時,這些企業難以拒絕。
5.美國主導互聯網發展理念。在互聯網這個新技術層出不窮的領域,能夠形成先進的超前理念,并將這種理念上升為國家意志,就能獲得未來的權力??肆诸D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奧巴馬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地球計劃,這些都是極具前瞻性的發展理念。尤其是智慧地球計劃強調IT技術與社會的融合,其實質是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融合,而最終目標則是實現對維系全球經濟社會運轉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的控制。這不僅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收益,也隱藏著巨大的政治利益。
(二)美國主導的互聯網標準并強行推向全球。
在互聯網虛擬空間,標準同樣能轉化為網絡權力。在互聯網的實際存在和正常運作中,標準發揮著重要作用。諸如通訊標準、鏈接標準、域名解析標準等是標準制定者理念的結晶。在互聯網逐步向全球推廣的過程中,美國主導制定的標準也被強行推向全球。這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極不公平的?,F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呼吁修改舊標準,這體現了對網絡空間權力重新進行分配的訴求。
(三)網絡空間存在。
網絡空間存在是衡量一個國家網絡權力大小的另一個層面,具體表現在基礎設施、信息源和語言三個方面。在這三個方面,實際上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占有絕對優勢。
1.基礎設施是網絡權力的重要源泉。這里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網絡軟件層面的基礎設施。例如,各種確?;ヂ摼W正常運轉的操作系統,各種確?;ヂ摼W功能得到最大發揮的應用軟件等。這些軟件系統就是網絡世界的基礎設施,是網絡權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2.信息源的存在。信息源的存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信息來源,通常是指各種門戶網站。門戶網站能給我們提供方方面面海量的信息。二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決定了人們在網絡空間可以得到何種信息。兩者對引導網絡輿論,傳播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作為語言的存在?;ヂ摼W上的各種信息以何種語言進行發布是一個重大的權力問題。這種語言權力是一國權力最重要的彰顯。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體現了人的思維習慣,其深層隱藏的是國家、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它是意識形態最有力但又最容易被網絡受眾忽視的重要載體。語言在網絡世界的生存空間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網絡空間軟權力的大小。當前國際互聯網通行語言為英語。
三、爭奪制網權是國家制定互聯網戰略的實質
21世紀初,全球網絡空間的爭奪更加激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大國相繼制定了國家互聯網戰略,其實質就是爭奪制網權。2011年5月16日和7月14日,美國政府相繼出臺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和《網絡空間行動戰略》。奧巴馬稱,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針對網絡空間制定的全盤計劃”,美國網絡司令部也于2011年10月全面運行。此外,德國制定了《德國網絡安全戰略》,成立了國家網絡防御中心;英國發布了《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國務大臣發表文章承認英國在加強“網絡戰”的力量。可見,以權力和安全為核心最終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是西方大國制定互聯網戰略的根本目的。
美國的制網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美國控制著全球互聯網的域名解析權。這使美國不但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擁有巨大的政治權力。如果美國要對一個國家進行信息制裁,它完全可以做到將根服務器與二級域名服務器的鏈接斷開,其結果就是該國成為信息孤島,整個國家的互聯網站隨之癱瘓。如果美國不想讓某國際行為體訪問某些域名,它也完全可以將其屏蔽,使其IP地址無法解析,這些網站也隨之從互聯網世界消失。從此意義上講,目前美國掌控著網絡空間的生殺大權。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站訪問量。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網站中,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網站。在這些網站的訪問量中,國際流量占了相當大部分。在美國流量排名前25位的網站中,有14家網站的國際流量大于國內流量。這體現的是美國網站的國際影響力。迄今為止,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互聯網市場,全球互聯網業務量的約80%與美國有關。龐大的互聯網數據庫80%以上由美國控制,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運行規則由美國制定。目前,互聯網和信息產業鏈上的關鍵設備及大部分網絡相關的軟件產品都由美國設計制造,核心技術也由美國掌握。在其中安裝有利于美國經濟、政治、安全等利益的特殊軟件,被美國政府在特殊時刻使用,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在全球網絡空間中,70%以上內容是用英語傳播的,美式商業文化和價值觀正在通過互聯網傳向全世界。自互聯網誕生以來,在這個獨特的虛擬世界里,美國的意識形態始終居于絕對優勢的地位。美國在互聯網上優勢地位的載體是其擁有實力雄厚的IT企業。微軟公司因其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被稱為微軟帝國。微軟的操作系統占據著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統市場,具有無可動搖的壟斷地位。目前GOOGL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其觸角無處不在。它擔負著為信息指路的角色,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悄無聲息地將受制于政治意識形態和商業利益的偏見和導向滲透到搜索結果之中。同時,它還擁有規模龐大的人類信息庫,這足以成為一種控制社會的重要力量。龐大的信息庫和對傳播方式的掌握,意味著GOOGLE獲得了一種新的權力即搜索權力,擁有了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來篩選和傳播美國思想文化的權力和影響力。
四、對策
綜上所述,制網權是與互聯網共存亡的一種新型國家權力,是一個主權國家在網絡空間生存的根本保障,是國際政治領域中國家權力的新型構成要素。美國不僅掌控和占領全球網絡空間制網權和制高點,而且長期居于絕對優勢地位。為了維護與實現我國家、民族的現實與長遠利益,必須大力增強對互聯網空間的控制能力和引導能力。
1.提高對本國互聯網的控制力和引導力,走獨立自主的創新的互聯網發展道路。網絡安全直接影響著國家總體安全,要解決好網絡安全問題,不僅要進一步完善我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更重要的是必須走獨立自主的創新發展道路,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硬件技術、軟件設備等,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強化國家網絡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果長期使用國外的相關技術,會使我們在信息安全領域處于被動局面。對此,重要的政府部門尤其是安全部門應當高度重視。
2.大力增強我對國際互聯網的控制力和引導力。這種控制并非強制和壟斷,而是能夠及時有效地預測、防范和應對非法行為通過國際互聯網對我國家利益的損害。第一,倡導與定位“互聯網主權”的國際法理地位。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一章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各會員國主權平等”的原則,互聯網主權是構成國家主權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神圣而不可侵犯。這需要明確寫進國際法的相關條款之中。從美國創造互聯網之日起,主權國家中僅有美國掌控著全球網絡空間的制網權,由此可見“互聯網自由”的真實目的。第二,力爭IPv6資源,加快下一代互聯網建設。IP是互聯網運行的基礎。作為全球競爭和業務開發的重要資產,IP資產對于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我國使用的第二代互聯網IPv4技術,其核心技術屬于美國。IPv6作為新一代的互聯網協議,以其無限地址、移動性、可擴展性等諸多優點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網絡層協議標準。因此,我們不僅要整合國內各方力量加快研發IPv6的相關技術,而且要力爭成為國際標準,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快制定和實施我IPv6發展戰略。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6期,摘自2012年第36期《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