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5月24日電(記者王進業 趙葉蘋 夏冠男) 在被湛藍海水擁圍的西沙小島上,漁民們過著缺乏淡水、搭棚而居的生活,但他們并不缺乏歸屬感。他們有自己的自治組織和主心骨:村民委員會。
居住在趙述島的潘家秋生活得有滋有味。三口之家分工明確,她負責做飯和家務,兒子撿螺,丈夫潛捕。像潘家秋這樣家庭結構的漁民在西沙共有600多名。她告訴記者,生產、生活上遇到困難也不怕,“有村委會組織張羅,大家互幫互助,沒有多少愁事。”
目前,永興島、七連嶼、鴨公島等5個漁民聚居島嶼都由漁民們選舉成立了村委會。在這里,村委會有著很強的凝聚力。
梁鋒看起來內斂、精干。2000年從部隊退伍返鄉后,他就繼承祖業,在西沙捕魚為生。因為組織能力強,他被選舉為七連嶼村委會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島上條件簡陋,難處較多,需要有人站出來做好組織和服務工作。”
他向記者介紹,村委會平時組織漁民有序生產。臺風來時,村委會挨家挨戶通知漁民做好防范,組織漁民相互幫助固定房屋。碰到漁民生病或缺乏補給時,村委會負責聯絡補給船,幫助漁民渡過難關。
組織漁民保護和維護祖輩留下的“責任田”,是西沙村委會主動擔起的一項重要職責。在擁有漁民157人、漁船38艘的永興島村委會,村主任符載疇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的漁民一發現別國的漁船侵入我西沙領海非法捕魚、炸魚,就會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我愛我家。”組織起來的西沙漁民自覺投入到保護海洋環境行動中。“成立村委會之前,鴨公島附近經常有人盜采海砂。如今大家在村委會的組織下,一旦發現采砂船就立即上報,或者上前驅趕、阻攔,現在違法行為少多了。”鴨公島村委會主任葉興彬對此很有成就感。
更加深度的服務即將展開。符載疇介紹,近幾年,西沙近島的漁業資源有減少的趨勢,漁民們粗放的作業方式也需要改變。村委會組織漁民成立了合作社和遠海漁業捕撈公司。“借著西沙旅游即將開放的機會,合作社實行海鮮統購、統銷,做游客的生意,既能實現合理捕撈,又能改變漁民以往‘各自為戰’的生產方式,增加漁民收入。”
當地政府也在為進一步改善漁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努力,建設高質量保障性住房計劃即將實施,建成后將以較低的價格將保障房租給漁民使用;同時,2到3年內將在有村委會的島礁上建設污水處理廠,屆時所有污水可在島上直接處理。
“在那美麗富饒的西沙島上,是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汗水灑滿島嶼,古老的家鄉繁榮興旺。”在這首旋律優美的歌聲中長大的梁鋒說,“西沙漁民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肯定會越來越好。作為西沙的主人,我們都有信心。”
兩次海戰震懾越南不敢染指西沙
轉發到: 2012-05-21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尹鴻偉
南海上,一代代守礁官兵守護著祖國的主權和尊嚴。圖為2010年4月8日,我國駐守南沙赤瓜礁的海軍戰士在礁堡上進行軍事訓練。本報記者查春明/攝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南海艦隊后勤部為駐守赤瓜礁的官兵補給食品和物資。本報記者郭一江/攝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尹鴻偉 發自昆明
編者按 5月15日,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第十屆全國理事會會議上,國務委員戴秉國“點名”批評菲律賓。他表示,“塊頭大”又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中國,在處理與外 部世界關系時,要保持謙虛謹慎不能傲慢。但謙虛謹慎絕對不等于讓別國欺負,“小國也不能欺負大國,像菲律賓”。
自4月10日發生黃巖島事件以來,縱觀菲律賓國內一些輿論,以及某些國際輿論,它們宣稱“中國只是一條紙龍”,“不會也不敢在維護南海主權問題上動武。”正是基于如此判斷,像菲律賓等某些國家才屢次挑釁中國的紅線。
中國不輕言戰,以和為貴,這是中國負責任的國際大國的擔當和大度。但如果一些國家以中國之寬容為可欺,那就是草率而危險的誤判了。在此,我們或許有 必要和我們的鄰居們一起,回顧上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中國與南越以及越南當局之間曾在南海發生過的兩次海戰,或許可以以古鑒今有所啟發。
1974年西沙海戰:解放軍首次遠海登島戰
上世紀50年代,越南共和國(南越)就占領了西沙的永樂群島,新中國則在永興島駐軍,雙方西沙海域對峙了十幾年。
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并于1974年1月15日派驅逐艦16號進入西沙的永樂群島海域,要求 在甘泉島附近從事捕魚生產的中國402號、407號漁輪離開,并炮擊甘泉島;17、18日,又繼續增派驅逐艦4號、5號及護航炮艦10號進入上述海域,占 領了金銀、甘泉兩島,企圖作為繼續控制其他島嶼的據點。
對此,中國及時制定出應對方案并迅速行動。
1974年1月19日晨,南越海軍10號、16號艦由廣金島西北向中國巡邏艦艇接近;4號、5號艦由金銀島以南向琛航、廣金兩島接近。當南越4號、 5號艦先后派出40余人強登琛航、廣金兩島時,被中國守島民兵在海軍艦艇編隊支援下擊退;10時22分,南越4艦同時向中國艦艇編隊發起攻擊,中國艦艇集 中火力猛烈還擊。與此同時,增援的281號、282號艇由永興島向永樂戰區急進,于12時12分加入戰斗。經4個多小時激戰,南越護航炮艦10號被擊沉, 驅逐艦4號、5號、16號被擊傷后逃逸。
19日海戰后,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繼續調集各型艦艇15艘,載運陸軍4個步兵連,于次日8時以前分批抵達永樂群島海域。1月20日9時35分,中方步 兵分隊由海軍艦艇和漁輪輸送并在海軍航空兵掩護下,向被南越軍隊占據的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逐島發起攻擊,至13時45分全殲南越軍隊。
此次作戰是解放軍首次在遠離大陸的領海進行的海戰和島嶼登陸作戰,實現了海軍和登島分隊的密切協同。在裝備處于劣勢的情況下,采取靈活的戰術,敢于集中兵力打近戰,創造了以小艦打大艦的成功戰例。
從此,西沙群島被中國牢牢控制。
越南統一后,新成立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立即從南越政權手中接管了南沙群島中的六個大島:鴻麻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景宏島、南威島和安婆沙洲,并宣布把西沙群島改稱為“黃沙群島”,將南沙群島改稱為“長沙群島”。而這些舉動,為下一輪沖突埋下了導火索。
1988年南沙之戰:戰后南沙越軍聞風而逃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決定將在全球建立200個海洋氣象觀測站,其中委托中國建立5個:3個位于大陸沿海,西沙、南沙各1個,南沙群島的觀測站序號為第74號站。當時,中越兩國在陸地邊境地區仍然處于交戰狀態。
1988年1月14日,經過規模龐大的遠征科學考察準備后,中國用于建站的部分施工器材已陸續運上南沙群島永暑礁,其后數天,越南軍隊也搶占了附近 幾座島礁。18日,中國海軍艦隊先后進駐南沙群島南端伊慶群礁的華陽礁,中部九章群礁邊緣的赤瓜礁和東門礁,鄭和群礁西南的南薰礁,北端中業群礁西南的渚 碧礁。31日,越南派出2艘武裝運輸船,滿載著建高腳屋的各種器材,企圖搶占永暑礁,但被中國海軍護衛艦編隊迎面攔截,越方被迫放棄搶礁行動。
2月17日,中國162號驅逐艦和508號護衛艦編隊護送南拖147船駛離永暑礁,于次日上午到達華陽礁準備登建高腳屋。越軍85l號掃雷艦、614號運輸船也運載著武裝士兵和搭高腳屋的器材,直駛華陽礁附近企圖搶登。
狹路相逢。下午6時,中方6名官兵組成突擊隊駕小艇從西面登礁,越軍則從東面劃著橡皮舟幾乎同時沖到礁盤邊緣。中方士兵首先將一面五星紅旗插在主權碑上,越軍隨即也在距離15米的淺水區插上了一面越南國旗。雙方對峙了數小時。
由于永暑礁和華陽礁被中方牢牢控制,越方便出動171艦隊、125運輸旅搶占了永暑礁周圍的西礁、東礁、日積礁、無乜礁和大現礁。此舉明顯對中國的 建站活動構成威脅,于是中方也迅速增兵南沙。2月22日,南海艦隊502編隊趕到;3月5日,東海艦隊531編隊趕到,使永暑礁附近海面集中了15艘中國 艦船。
3月14日6時起,越軍604號運輸船派出全副武裝的士兵和構筑工事用的材料強登赤瓜礁,至7時30分人員達43名,并在北側插上兩面越南國旗。中 方也迅速增派人員上礁,形成58名中國官兵在礁盤北邊守護五星紅旗,43名越南官兵在礁盤東邊看守著越南國旗,雙方在相距210米的礁盤上對峙的局面。
沖突不可避免。8時47分,越軍首先開槍擊中中方一名士兵手臂,雙方士兵立即在海面上對射。中方502艦隨即開火,9分鐘后使越方604船起火下 沉。8時57分,越軍登礁人員打出白旗投降。赤瓜礁戰斗爆發后,鬼喊礁也發生了沖突,越軍505艦被中方擊傷后打出了一面白旗;瓊礁方向,中方556艦也 重創越軍605船,后者于當晚沉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