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重彈:美國發布2012中國軍力報告
當一個人懷疑鄰居兒子偷了他斧子的時候,對方舉手投足間一言一行都像是偷斧子的人。有人用這個典故來描述美國對中國的心態。 北京時間昨晨(當地時間18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12年中國軍力報告,指責中國在網絡安全等方面仍是“威脅”。報告還稱解放軍發展重點仍是應對臺海意外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而就在報告出爐的頭一天,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對臺出售至少66架F16C/D型戰機。
不過,與2011年的84頁軍力報告相比,今年這份報告在篇幅上已經縮水為52頁,而且報告特別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健康可靠的兩軍關系。
中美關系時近時遠,但溝通并未停止,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如果能放棄傳統爭霸邏輯,把中國當一個“談一談”、“處一處”的對象,顯然更理智。
釋信
外媒:“美國國防部口氣這么和氣,很震驚”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美軍方高層交流密切。美國國防部發布的這份“考核”中國軍力的報告走的仍是之前報告的路子,但是特別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健康、穩定、可靠和持續的兩軍關系。
這份報告名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詳細解讀了中國部隊的技術發展、目前和未來中國的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以及支撐未來20年的軍事組織和運作。
但是報告新增中美兩軍交往及安全合作內容,并列出三大戰略欲促兩軍交往。
一、提高中美在維和、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打擊海盜等具有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能力;
二、通過部隊、軍事院校及基層官兵的交往加深兩軍間的理解;
三、就評估地區安全環境和相關安全挑戰建立共識。
報告稱,長期而言,五角大樓旨在讓解放軍將領認識到這些戰略的邏輯和價值,進而力爭與解放軍建立持久可靠的兩軍關系。
報告還回顧去年兩軍高層互訪及其他交流。18日,五角大樓負責亞太事務的代理部長助理幫辦大衛·海爾韋也表示,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剛剛訪美,五角大樓現在期待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利爾和國防部長帕內塔分別在今年夏天及下半年訪華。
外媒昨晨分析稱,報告用了“外交”辭令,可能就是要避免影響兩國關系。
法新社援引國際戰略專家的話說,“美國國防部用了這么和氣的口氣,我很是震驚”。在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報告將中國視為軍事勁敵“搞壞”兩國關系后,這樣的措辭肯定有利于兩國關系。
仍保持一些不變的立場,質疑中國軍費的同時預測——
中國可能2015年投入使用航母
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國防部的這份《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在強調和中國建立健康可靠的兩軍關系同時,也依舊保持著一些不變的美國立場,比如對中國的軍費開支表示懷疑,并指責中國在網絡安全等方面仍是美國的“威脅”。
報告對中國官方所發表的軍費開支信息表示懷疑,稱以2011年價格和匯率計算,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軍費開支在1200億美元和1800億美元之間。
在論及中國軍力現代化目標及趨勢時,報告稱,2011年,全球計算機網絡和系統繼續成為入侵和數據竊取的目標,其中許多來自中國國內。
報告還說,“中國現代化軍事發展戰略擴大了中國在世界各個地區的存在,產生了新的不斷擴展的經濟和外交利益。隨著這些利益的增長和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新作用與責任的增加,中國軍隊現代化不斷加大軍力投資,以使中國軍隊能夠完成各種任務,包括一些距離中國較遠的行動。盡管如此,為臺灣海峽意外事件的發生做好準備仍是中國軍事投資的重點和驅動力。中國于2011年維持對先進巡航導彈,短、中程常規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及軍事網絡能力的投資,以便能夠完成反介入、區域拒止使命。”
中國航母也成為本次報告的一個猜測重點,報告稱,“中國第一艘本土制造的航空母艦,可能會在2015年投入使用。”
這是歷年來“溫和”的一次報告
美歷年對華軍力報告特點
2011年 中國航母成新主題
2010年 將《中國軍力報告》改為《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有意淡化報告的火藥味
2009年 對中國“軍事與安全事務透明度”說三道四
2008年 稱中國正在崛起為一個“擁有可造成全球影響的全新發展能力的軍事大國”
2007年 稱中國是“最大的潛在軍事對手”
2006年 稱中國軍事擴張“造成區域失衡”
2005年 稱中國對亞太地區美軍“構成有效威脅”
存疑
美眾議院要求政府售臺F16C/D戰機
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國防部的這份《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預測稱解放軍發展重點仍是應對臺海意外事件。而就在報告出爐的頭一天,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對臺出售至少66架F16C/D型戰機。
美國眾議院18日上午投票通過2013年國防授權法案修正案,但按照程序,對臺軍售計劃還需要美國參議院通過,并經兩院委員會審議通過,才會對美國行政部門有法律拘束力。輿論分析,美國今年底將舉行總統大選,對臺出售F16C/D型戰機,將帶來超過80億美金的經濟效益,因此軍售案再度成為華府熱門話題。
對美眾議院表決要求出售新型戰機給臺灣一事,臺防務部門發言人羅紹和18日稱,尚未接獲相關信息,暫不回應。
對美向臺灣軍售一事,中方表態一直十分明確。中國國防部、外交部以及臺辦都曾表明,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是中美軍事關系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希望美方停止對臺軍售,與中方相向而行。
警告美國,這是條“紅線”!
去年9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對臺軍售,主要項目為提升臺灣現有F16A/B型戰機性能,但沒有出售F16C/D型。雖然升級后的F16A/B型戰機,在性能上不輸F16C/D,但是有分析認為,美國這是在打擦邊球,避免過度激怒中國。
如果這次美國最后審議通過了對臺出售F16C/D,會產生什么后果?
近年來中美兩軍高層互訪,中國國防部部長梁光烈訪美期間還宣布,中方邀請美國國防長帕內塔在今年下半年訪問中國,對此,帕內塔已經接受邀請。這也將是2011年美國前防長蓋茨訪華后,美國防長的又一次訪華,也是帕內塔上任后第一次訪華。中美兩軍高層的頻繁交流,意味著兩軍關系進一步回暖。
不過,鳳凰衛視評論員盧琛認為,美國此前的兩度60多億對臺軍售,都導致中美軍事關系中斷一年以上。分析認為,如果美國觸動被美外交學界承認的“對臺軍售紅線”,出售F16C/D戰機的話,中美軍事關系再度全面中斷并非沒有可能。
為遏制中國,美國難守信用
阻止美國軍售,我們要做長期應對準備
奧巴馬政府在對臺軍售上的舉動多次違背承諾。在國際關系中,“政治信用”是一個負責任國家尤其是一個大國的基本要素和底線。然而,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言而無信。
美國為何一再消費自己的“政治信用”?評論員宋曉軍認為,“臺灣,一直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不沉航母’而存在,作為世界大棋局中一顆重要棋子,與美國的核心利益相符。”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兼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研究員認為,“對臺軍售難解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臺斷交之后對臺軍售成為美臺特殊關系的唯一紐帶。因此,除非中美力量對比和戰略態勢出現一個更大的質變,不然我們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得為停止對臺軍售做長期斗爭。”
據新華社、中新社、《國際先驅導報》、《環球時報》
中美如何破難?
“什么都可以談,談不妥也可以談下去”
去年9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回國后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崛起不是我們滅亡”的文章,但該文并未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同月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闡釋中國關于和平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思想,但同樣沒有引起美國精英階層的足夠重視。
正是戰略互疑,令中美合作顯得如此脆弱。雖然中美之間存在種種“相對利益”的分歧,但兩國領導人對雙邊合作的“絕對利益”大局均有精準把握。
難還是難在社會層面達成共識,尤其是在公共傳播領域。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和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心主任李侃聯合發文
中美兩國擁有世界上最復雜、最密切的雙邊關系:兩國間存在世界上最多的相互交集、共同利益,也存在棘手、尖銳的分歧、矛盾,相互利益固然密不可分,彼此分歧卻也固結不散。這種既互相依賴又互相爭執的密切關系并不會在短期內改變,相反,隨著兩國各自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還會愈演愈烈。
這就注定了這兩個既互為伙伴又互為對手的大國必須通過加強溝通、協調,讓彼此的合作變得更順利,彼此的分歧變得更可控——就是什么都可以談,可以談妥,即便談不妥也可以談下去。
——《國際先驅導報》
外交部:
反對美國
說三道四
根據美國會要求,美國防部自2000年以來每年都要提供一份有關中國軍力發展情況的報告。中國政府多次就此提出抗議,指出美方的做法無視客觀事實,對中國正當和正常的國防建設橫加指責,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不利于兩國軍事和政治關系的良性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9日就這份報告回應稱,對中國正當、正常的國防建設說三道四,散布“中國軍事威脅論”。我們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交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