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吁 中國對美售臺武器
“進行實質性報復”
文章發于聯合早報網(2011-09-27)
于澤遠 報道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昨天發表社評,呼吁中國對美國售臺武器“進行實質性報復”,同時從經濟上制裁臺北,以改變外界關于中國對美國抗議的認識,強化中國捍衛核心利益決心的可信性。
美國政府本月21日正式通知國會三項對臺軍售案,包括F-16 A/B升級案、F-16飛行員訓練案及各型軍機零件采購案,總金額58.52億美元。美國這輪對臺售武立刻引發中國的強烈抗議,國際輿論近日也紛紛猜測中國是否會采取實際行動對美國甚至臺灣進行反制。
一向主張中國對外采取強硬立場的《環球時報》在這篇題為“為什么應實質性報復美國”的社評中說,中國是否會因為對臺軍售真的報復美國,世界在等著看。《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認為中國不會付諸行動,中國發出的抗議和威脅被一些人當成了虛張聲勢。這對保持中國“憤怒”的質量非常不利,在中國周邊環境趨于復雜的今天,確保中國的政治意志不被輕看是重要的。
對于中國如何實質性報復美國,社評建議,中國可以公開宣布暫停對美一切軍事交流;可以宣布調查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公司,并對這些公司進行制裁;中國還可減少從美國的進口,使美國損失的就業人數不低于它從對臺軍售增加的就業崗位。
報復美國有一定風險
社評也承認,中國報復美國是有一定風險的,它的最壞結果是美國聯合中國周邊國家做出反彈,最好結果是中國在一個點上采取行動,收到的效果形成全面覆蓋。“而美國對臺軍售提供了這個恰當的點。首先,美國對臺灣賣的是軍火,而不是別的什么,即使在西方輿論中,它能獲得的道義保護也相對有限。中國在此挑戰美國,受世界輿論圍攻的可能性最小。即使中國做過些,西方輿論也很難像在跟人權沾邊的沖突中那樣,形成批判中國的‘統一戰線’。”
社評認為,美國對中國報復其對臺軍售,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尤其是這次美國賣的軍火數量大,理虧在先,對中國進行等量或過量反報復的可能性也相對最小。
同時,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種種挑釁,或多或少都有美國戰略上撐腰的因素。中國對美報復將對整個地區形成展示,中國對美國使出的每一分力量,都將在全地區收獲放大的政治及外交效果,而且可以避免中國以大欺小、嚇唬周邊的罪名。
社評還指出,美國有可能對中國反報復,中美將因此雙輸。大陸應同時從經濟上制裁臺北,使雙輸變成三輸。在這三方中,中國大陸的承受力至少不是最弱的,只要美臺有一方從中汲取了真正的教訓,美對臺軍售的局面今后就將有大改觀。
社評認為,中國對美進行實質性報復,是對以往中美對臺軍售“游戲規則”的一次打破,有一定風險是肯定的。但收益是全面的,并且事半功倍。“我們失去的將很有限,但我們將收獲尊重,我們將因此改變中美之間由美國決定什么時候摩擦以及摩擦到什么程度的被動局面。我們將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將重建我們的信心。我們將與世界一道,探索中國使用新增國力的方式和邊界。中國不可能不使用它們捍衛自己的利益,但世界需要適應中國使用它們的過程。”
社評最后說:“中美關系沒有那么好,太好的中美關系只能是假的。但中美關系也不可能坍塌,無論中國是否報復美國。我們要做的是,讓中美之間的痛苦由雙方、而非中國一方承擔。讓我們堅信: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社評認為,中國對美進行實質性報復,是對以往中美對臺軍售“游戲規則”的一次打破,有一定風險是肯定的。但收益是全面的,并且事半功倍。“我們失去的將很有限,但我們將收獲尊重,我們將因此改變中美之間由美國決定什么時候摩擦以及摩擦到什么程度的被動局面。我們將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將重建我們的信心。我們將與世界一道,探索中國使用新增國力的方式和邊界。中國不可能不使用它們捍衛自己的利益,但世界需要適應中國使用它們的過程。”
社評最后說:“中美關系沒有那么好,太好的中美關系只能是假的。但中美關系也不可能坍塌,無論中國是否報復美國。我們要做的是,讓中美之間的痛苦由雙方、而非中國一方承擔。讓我們堅信:我們能做到這一點。”
社評:為什么應實質性報復美國
中國是否會因為對臺軍售真的報復美國,世界在等著看。《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認為中國不會付諸行動,中國發出的抗議和威脅被一些人當成了虛張聲勢。這對保持中國“憤怒”的質量非常不利,在中國周邊環境趨于復雜的今天,確保中國的政治意志不被輕看是重要的。
中國有必要拿出比以往更多的報復行動,改變外界關于中國對美抗議的認識,強化中國捍衛核心利益決心的可信性。目前不僅美國輿論,中國周邊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可以挑釁的。中國需要一個機會,對外界的這些看法做出修正。
這是有一定風險的,它的最壞結果是美國聯合中國周邊國家做出反彈,最好結果是中國在一個點上采取行動,收到的效果形成全面覆蓋。
美國對臺軍售提供了這個恰當的點。首先,美國對臺灣賣的是軍火,而不是別的什么,即使在西方輿論中,它能獲得的道義保護也相對有限。中國在此挑戰美國,受世界輿論圍攻的可能性最小。即使中國做過些,西方輿論也很難像在跟人權沾邊的沖突中那樣,形成批判中國的“統一戰線”。
第二,美國對中國報復其對臺軍售,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尤其是這次美國賣的軍火數量大,理虧在先,對中國進行等量或過量反報復的可能性也相對最小。
第三,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種種挑釁,或多或少都有美國戰略上撐腰的因素。中國對美報復將對整個地區形成展示,中國對美國使出的每一分力量,都將在全地區收獲放大的政治及外交效果,而且可以避免中國以大欺小、嚇唬周邊的罪名。
中國可以報復美國的手段有很多。中國可以公開宣布暫停對美一切軍事交流,此外中國可以宣布調查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公司,并對這些公司進行制裁。中國還可減少從美國的進口,使美國損失的就業人數不低于它從對臺軍售增加的就業崗位。
美國有可能對中國反報復,中美將因此雙輸。大陸應同時從經濟上制裁臺北,使雙輸變成三輸。在這三方中,中國大陸的承受力至少不是最弱的,只要美臺有一方從中汲取了真正的教訓,美對臺軍售的局面今后就將有大改觀。
中國對美進行實質性報復,是對以往中美對臺軍售“游戲規則”的一次打破,有一定風險是肯定的。但它的收益是全面的,并且是事半功倍的。中國的體量在迅速增大,美國現在的對臺軍售是試圖繼續把我們當成過去的中國揉搓,這種示范對中國造成的綜合危害實際上遠超臺海地區,中國反抗帶來的那點風險,與我們要沖破的那些危害相比,實在算不了什么。
我們失去的將很有限,但我們將收獲尊重,我們將因此改變中美之間由美國決定什么時候摩擦以及摩擦到什么程度的被動局面。我們將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將重建我們的信心。我們將與世界一道,探索中國使用新增國力的方式和邊界。中國不可能不使用它們捍衛自己的利益,但世界需要適應中國使用它們的過程。中國不能用力太猛,也不能缺少膽略,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美關系沒有那么好,太好的中美關系只能是假的。但中美關系也不可能坍塌,無論中國是否報復美國。我們要做的是,讓中美之間的痛苦由雙方、而非中國一方承擔。讓我們堅信:我們能做到這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