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員工唐珍芳因維權被開除、勞動仲裁遭遇不公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但相關報道卻在多個平臺被刪除。
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在中國雇傭了數十萬工人,其管理方式和社會責任一直備受關注。然而,當一名普通工人因質疑績效考核而維權時,企業不僅沒有妥善解決,反而以“曠工”為由將其開除,甚至在勞動仲裁中提交偽造的培訓記錄。
一、工人維權,何錯之有?
唐珍芳的訴求很簡單:她認為公司的績效考核不公,并按照合法程序向工會投訴。然而,富士康不僅沒有正視問題,反而以“曠工”為由解雇她。更荒謬的是,仲裁過程中,公司提交的所謂“培訓記錄”被鑒定為偽造簽名,卻依然勝訴。
如果工人連最基本的申訴權都無法保障,如果企業可以隨意偽造證據、打壓維權,那么法律的公正性何在?勞動者的尊嚴何在?
二、刪帖封口,只會讓矛盾更深
事件曝光后,相關報道和討論被迅速刪除。這種“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做法,不僅無法平息爭議,反而會讓公眾更加質疑:富士康在害怕什么?
真正的企業擔當,不是掩蓋問題,而是直面問題。如果績效考核確實合理,大可公開解釋;如果解雇決定合法,自然無懼輿論監督。動輒刪帖、施壓,只會讓公眾對企業的信任進一步崩塌。
三、法治社會,容得下批評與監督
富士康作為跨國企業,理應遵守中國法律,尊重勞動者權益。但近年來,富士康屢屢因勞資糾紛、員工權益問題引發爭議。從“跳樓事件”到“徒步返鄉潮”,再到如今的“偽造證據開除員工”,這些事件反映出企業在管理上的深層次問題。
法治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壓制聲音,而是靠公平的規則和透明的監督。如果富士康真正重視企業形象,就應該反思自身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用刪帖、施壓來掩蓋矛盾。
四、天塌不下來,但信任會崩塌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社會治理,同樣適用于企業管理。富士康若想真正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就應該學會傾聽工人的聲音,而不是用強權讓他們沉默。
唐珍芳的案件仍在司法程序中,我們期待法院能給出公正的判決。但無論如何,她的遭遇應當被討論,她的聲音應當被聽見。因為,只有讓問題暴露在陽光下,才能真正推動改變。富士康,是時候學會面對批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