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中國人平均每天只需工作3.5小時……你被平均了嗎?

叁零柒茶座 · 2025-02-19 · 來源:叁零柒計劃|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當“牛馬”們能夠暫時卸下韁繩,轉頭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往往也只能感到悵惘和無奈。

  原編者按

  2024年10月底,一份名為“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的統計數據橫空出世,所謂有酬勞動領域,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為3小時27分鐘。這個抓人眼球的數據是怎么被制造出來的呢?首先是假設所有人都有雙休,將休息日納入分母,其次是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平均(實際參與率僅為54.1%),最后是將6-14周歲幾乎不可能參與有酬勞動的人納入分母(這拉低了參與率)

  統計者大方地給出了參與者的每日有酬勞動平均時間,6小時23分鐘,即每周44小時41分鐘——雖然擠掉了一些水分,但是這仍然是在假設每周工作五天之后加權平均得到,但顯然的是,不少勞動者實際上無法做到每周五天工作日。具體的參與者每項活動的平均時間如下:

  或許有時略顯滑稽,但是在互聯網的輿論聲浪中,我們依然時不時能夠聽到針對要不要落實(早已寫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八小時工作制”的爭論。但歸根結底,統計數據終究只是蒼白的背景板。每個具體的人的生活,往往都游離在這些冷酷的統計數字之外。捫心自問,我們的工作時間是令人滿意的嗎?在工作的時候,我們究竟在忙些什么?還有多少能夠自由支配,用于自由發展的時間?我們該怎么辦?我們期望的工作又是怎樣的?

  針對這些問題,許多讀者朋友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做法。我們決定將這些內容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讀者朋友。

  | 叁零柒茶座

  “‘偶爾加班’完全打亂了我工作與生活的分界線”

  在回答“工作時間”到底有多長之前,我們似乎不得先不回答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時候算是“工作時間”?對許多人來說,在“上班”與“下班”之間畫出一條清晰的界限,似乎并不容易:

  我最晚在凌晨三點接到過導師發來的工作信息,和在晚上十一點四十接到過導師打來的工作電話。身邊也有朋友在飯點、夜間、病假狀態、年假狀態中接到工作電話,甚至直接開啟線上會議。

  ——乙己

  我最近的一次實習是在一家國企,寫明的工作時間是非常標準的朝九晚五,但是它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非常模糊,一旦領導有任務需要你完成,即便是下班時間或者周末,即便是在地鐵上抑或是出去吃飯逛街,都需要你以很快的速度響應工作。

  ——高川

  在教培這個行業工作,我需要備課。因此晚上時常被“鎖”在床上一樣,眼前只有手機屏幕、川流不停的網絡信息,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手指更是機械分離地在劃屏幕。這種“預備工作”的狀態,每天大概又要4小時。

  ——歲月靜好

  客觀來說,工作占用周末的總時長并不多,但好好的一個休息日很容易被工作滲透成了篩子,應有的休息其實并未到位。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的工作是領導安排的,我無法比較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時間,除非是真的沒時間,否則我無法推遲或者拒絕掉一項工作。

  ——山火

  正如一位朋友所說,生活與工作的分界線被各種所謂的“偶爾加班”攪和成了一通漿糊:

  “偶爾加班”完全打亂了我的工作與生活的分界線,我必須承認我的可支配時間是互相掛了線的風箏,線的另一頭是同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被繞進去的倒霉蛋。

  ——藍色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難道還有力氣“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嗎?許多朋友也分享了自己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休閑娛樂等等方面的變化: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都只能選在周邊,因為每日2h的通勤已經消耗了太多體力。我只想在床上躺著,一直躺著,再多就是看點綜藝或搞笑視頻——整個人就像行尸走肉。活力也好,喜悅也好,那些曾屬于我的好東西,都已經被抽空了。

  ——白山

  相對自由的時間是每晚20:45開始至當日00:00,共3小時15分鐘。但是(這里面)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是在成癮性地使用手機,成癮性地刷視頻類APP上的視頻。

  ——莫哈維

  工作之后就明顯覺得不一樣了,一個明顯的指標是,不再有那么多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我的工作還不算特別卷,只是普通的辦公室工作。但是,看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時間卻沒有減少,甚至還上升了,我想,工作其實制造出了更多碎片時間,那種讓我無法靜心認真去做點什么的時間。現在下班后只想看著B站吃一頓豐盛的外賣,安撫自己因打工而受傷的靈魂。

  ——旺角金魚

  這種碎片化的任務一旦侵入你的非工作時間內就非常可怕,你很難在非工作時間內開展任何長時間的專注的活動,抑或是獲得很充分、很深度的休息,時不時的碎片化工作讓你很難進入一個放松的狀態,你需要每時每刻保持緊繃,有一種提心吊膽的感覺。這種工作模式也讓人很難去戶外進行一些休閑的活動,因為你還是要盡可能地在每時每刻都保持一種可以工作的狀態。

  ——高川

  事實上,也有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掙扎:

  我拒絕接受自己的可用時間只剩每晚的幾個小時。我強制要求自己,必須在可用的時間里做“有意義的思想活動”,最終我什么有意義的思想活動都沒做成。它最后離奇地變成了一套打掃、整理屋子的強制性流程,再后來就是強迫癥。強迫思維、強迫行為自此如水銀瀉地般侵襲了我的生活與行為,也包括思維的方方面面。我現在可以說是一方面勉力維持著完成工作的同時,以免在日常生活的瓦礫上重建生活。

  ——莫哈維

  “我曾患有微信恐懼癥”

  在上班期間,大家在忙什么呢?許多有過制造業流水線工作經驗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總體而言,工作強度極大,“機器不停,人就不能停”。另一位朋友也提到,產線上的工作即便單調乏味,但“確確實實是需要有人或者機器去干的事”:

  我在一家紡織廠待過兩周,那是我第一次見識流水線的恐怖。早上七點半就要到廠點名,一直干到十二點,下午班十四點半到十八點半,晚上半強制加班從十九點半到二十一點半(不加班的話一般就把你開了)。只有周六可以休一天。機器不停,人就不能停。

  ——水

  2010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間,我基本都是在做產線員工,工作基本都比較基礎,實實在在的擰螺絲和組裝,打包,雖然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但確確實實是需要有人或者機器去干的事,無聊但必須要做。

  ——丸子

  流水線上的世界往往單調,枯燥,摧殘人的身心。而所謂“白領工作”的疲憊則是另一種形狀——老板派下的工作像“一堆精準控制重量的雞毛”,上級奇怪的腦回路讓人無所適從,看似更高效省心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樣會讓人心力交瘁。到最后,我們甚至會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產生迷茫:

  老板總會在我快要把手頭上的事完成之際,派下更多的工作,永遠也做不完,但也不是都急著要,就像一堆精準控制重量的雞毛,不至于把我壓死,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白山

  有一次我和上級開會,他問起業務細節,我簡略地做了回復。之后發生了如下對話:

  上級:為什么說的這么簡單?

  我:因為實際上邏輯并不難。

  上級:我不相信。

  我:那我可以把技術部門的負責人請過來開會我們詳細地了解一下。

  上級:什么事都要技術部門的人來介紹那我要你做什么?

  這番莫名其妙的對話給了我非常大的沖擊,我開始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我應當對我自己的工作流程有發言權。

  ——揚慈

  OA系統相信是許多打工人的噩夢。幾乎一切東西,比如請假、采購,都要在里面“走流程”:填寫一個表格,經過層層審批,多部門簽字,最后批復。它所需要的時間和繁瑣,和它的重要程度是如此地不匹配,是一項十足的“狗屁工作”。

  ——旺角金魚

  我在工作里投入時間和精力時,其實真的會認真投入出于責任心避免把事情搞砸,但當我完成一個個緊迫的任務,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也無法用公司的價值和利益來替代心里的那個空位。“職業發展,更好的平臺”是我難以理解的概念,所以在我眼里是空洞的。

  ——東

  正如許多朋友提到,“最痛苦的事情是,我不是對事負責,而是對人負責":

  我現在的工作其實挺理想的,只有一點不太好,我不是對工作本身負責,而是對領導負責。唯上不唯下,唯權不唯實。

  ——水

  在公司里,最痛苦的事情是,我不是對事負責,而是對人負責。老板心血來潮想整活兒,我就得加班了;同事被優化,我的工作量就翻倍了。我只想踏踏實實做好我份內的工作,認真負責,走在ddl前面,但這似乎成為一種奢望。

  ——白山

  大家都知道衡量一項業務的表現可以用很多種衡量手段指標,對于某些領導來說,這些指標數據也需要小心翼翼地去呈現。指標不能太差,太差的話會被領導逼問:干的這么差是怎么回事?但是其實也不能太好,因為一旦指標太好,在領導眼里這個指標就變成了沒有說服力的指標。有時感覺高層的匯報像是在過家家,一字一句都需要斟酌誰看到會不會不開心,會不會授人以柄。一線基層員工拿著最低的工資,在報告上逐字逐句修改,修改的報告成了高層會議上高層各自的彈藥——而這些和一線員工究竟過得怎么樣幾乎毫無關聯。

  ——揚慈

  另一些工作則需要面對更多的不可控制的人與事:

  比較難搞的是,教培這個行業,你遇到的學生各色各樣,付出的情感勞動也會相應波動。如果接到一個攻擊性很強/厭學到極致的學生,ta的每堂課都需要我課后報復性熬夜來恢復。

  ——歲月靜好

  我目前是在某大城市的高校做外包的圖書館管理員。圖書館的出入需要刷卡,可是閘機通常都非常非常靈敏得不正常,因為有學生就是帶個耳機電腦都會發出警報聲,我作為管理員不得不詢問有沒有借書啥的,確保不是書沒有消磁。我本來想借著清閑的職位來學習,可這樣的每天長達12個小時的過程中,我無數次地被警報聲奪走注意力,可還好我的工作是上一休一,導致我格外珍惜自己不上班日子,因為可以完全完全是我自己一個人的時間

  ——川木

  我曾患有微信恐懼癥,只要微信一響,心里就會咯噔一下,很緊張,甚至要做好心理準備才能點開。我們是做工程的,微信一響要么是領導找你,要么是其他同事或者業主找你,還有最糟糕的情況-現場出問題了,毫不夸張的說微信運動步數的提示音會讓我感到害怕。我也曾試圖將生活與工作分開,學習前輩們工作一個手機號,平常一個手機號,然而,當我切換到日常微信的時候會非常擔心在工作微信錯過消息,反而更加提心吊膽,最后又切回來了。

  ——藍色

  即便不談工作內容,上下班通勤往往都能讓人在一瞬間崩潰:

  那時每天為了通勤,7點起床上班要花一個小時打車,下班要花一個小時打車,一次70,一天140元,還被卡了報銷。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更換了住宿地。一次,夜晚8點鐘下班,坐車回住宿地時,在車上突然很難受,那時候就想“我給司機師傅70呢,我干活的錢全給她賺了,我在她車上哭了不是吐了應該沒什么問題吧?”但當時自己大男子主義作祟,想著不能在女師傅面前哭泣,就忍住了,到了寢室,室友又都在,也不好意思哭,最后到底是沒哭出來。

  ——藍色

  “隨著工作日久,我也有了更多摸魚技巧”

  工作有那么多不如人意之處,大家自然而然就會學會摸魚。事實上,許多朋友往往一開始帶著滿腔熱情努力奮斗,最后卻往往發現,勤奮的代價往往是讓自己受傷。于是,大家開始學會卡ddl,利用“碎片時間”,或者總結出一些“讓自己更輕松”的工作方法:

  我需要把本來很快很簡單的工作弄得拖拉又復雜,讓領導覺得我是在認真工作。有時候我會負責稿件撰寫和視頻剪輯的工作。一開始我是很快就上交了,但要求也越來越離譜。和公司定運量指標一樣,今年9500萬噸,明年就敢1億噸。之后我就養成了卡在deadline之前再完成的習慣。

  ——水

  我只要完成了當天分配給我的進度,并在不算很晚的時間上交,就還能過得去。所謂“不算很晚的時間”,意味著我其實可以故意拖延一下,摸一會魚。不過一旦工位本身處于一個暴露視點,即使能摸魚,也無法實質上開展其他活動,所以摸魚抵不了下班。

  ——乙己

  隨著工作日久,我也有了更多摸魚技巧,比如延長工作時間內的用餐時間:早飯班上吃,午飯吃完溜溜彎;比如用碎片時間預約醫生、餐館、安排出行;比如深度使用微信讀書和小宇宙——播客真是通勤利器!

  ——旺角金魚

  由于課程抽查主要看學生老師有無違紀行為,而家長和學生也是想學到知識即可,所以可以自己出一些資料來用,在這一點上不必擔心被公司追責。這樣能給自己喘息的機會,畢竟研發題目都是有精力的時候提前做,而一次研發可以用好多次,班課、一對一,帶多少學生就能復利多少次。第一次教的時候,一般還把握不準,所以可以在基礎比較好的一對一學生/人數較少的班課那里試水,再進行改進。不然第一次就要求自己做出適合各個水準學生的材料,在心理和時間上反而會進度緩慢。

  ——歲月靜好

  另一位朋友更系統地談了一下這個問題:摸魚是必要的,但是核心在于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換句話說:“要先爆破掉對崗位任務的天生的責任感。”畢竟在許多情況下,你做得越多,“輕則浪費自己生命慢性自殺,重則反而對社會和他人有害”:

  我會區分“指派任務工作時間”和“自我安排工作時間”。前者用來完成崗位中上級指派的任務,后者則是在完成指派工作的基礎上,會主動額外承擔一些任務。

  對于指派任務工作,我的策略就是盡量提高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把實質上花在這些工作上的精力降到最低。這不一定是一口氣把這些活干完,也可以交替著摸魚或干有意義的事情,把一個工作日“撐滿”。

  對于額外工作,依然是“政治掛帥”。在這里,要先爆破掉對崗位任務的天生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本質上是工作倫理的變體,我也曾在上面飽吃苦頭。換言之,先想清楚自己崗位的這份工作有沒有意義和價值。如果你認可,那么再去考慮投入更多的時間把這件事兒做好;如果不是這樣,那不妨放棄掉這份部分工作。對于無明顯意義的工作,那么拼命干啥?你做得越多,輕則浪費自己生命慢性自殺,重則反而對社會和他人有害。

  那對于個人成長類的額外工作,我認為也要祛魅:都是額外時間了,為什么一定要“工作”而不是“閑暇”呢?這部分時間更多應該理解為有真正“自由活動”的時間。

  ——大目

  關于工作,我們到底想要什么?

  那么說到底,大家心目中的好工作到底是怎樣的呢?許多朋友指出,理想的工作一定要做到清晰地區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雙休,日常八小時可以累點,但是八小時后能將生活與工作分開。我有時候會想,能不能三年換一次工作?將未來30年分成十份,嘗試十次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藍色

  或許對我來說,相比于工作時間的長度,能夠安排好工作時間,才是對我的工作成長更有幫助的。

  ——山火

  所以我理想中的工作其實就是一周五天,然后每天八小時,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十分清晰的工作。在工作時間內你可以非常專注地投入工作,然后在非工作時間內,在下班之后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必為任何工作中的事情而煩惱,享受深度、充分的閑暇時光,支配屬于自己的時間。

  ——高川

  我對于下班后是否能擁有自己的時間這件事一直感到焦慮。我希望能把時間利用起來,希望有一份“工作之外的事業”。我希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維持下去,即使等到自己三十多歲以后在基層崗位面臨和年輕人的競爭壓力,即使公司要裁員。

  ——東

  如果讓我們的父母輩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很可能會覺得好的工作就是“穩定”的工作。然而,“穩定”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正如一些朋友提到的,事實上,談及穩定時,我們想要的其實是一種保障——在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有尊嚴,坦然地生活:

  理想工作是不影響接送孩子上下學,可以干到退休,可以準時下班,下班后線上工作不要太多,工資除了開銷,攢下十年的錢可以買的起縣城的一百平以內的房子,退休后可以拿養老金。

  ——丸子

  在法律體系中,“勞動”永遠與“社會保障”相伴相生。大部分人看似在追求“穩定”,其實想要的更是一種“保障”:我們不必然抱著一個鐵飯碗干一輩子,但只要勤勤懇懇地付出,在遇到大事小事、各種變化乃至困境的時候,都希望能夠有尊嚴地、坦然地生活。

  ——白山

  最后,也有一些伙伴提到工作本身能夠帶來的各類價值。有的朋友希望工作與自己的興趣掛鉤,也有的朋友則談到,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幫助自己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或許在今天的許多人眼中,這個目標似乎有些遙遠,但是我們想說的是,堅定這樣的目標,我們才不至于在雇傭勞動關系內部徹底迷失:

  我理想中的工作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具體到我個人可能是,“白天做翻譯,晚上和周末做家教,有空時做自媒體。”

  ——白山

  當前社會背景下的理想工作,或者是我認可其中的意義,為此我可以平衡好指派任務時間和自我安排時間的比例,在工作中多實現社會價值和提升個人能力;或者是這份工作指派任務相對簡單且沒有太多危害性,我可以利用閑暇做些創造性的活動。

  ——大目

  理想的工作可能可以讓我實現三個目標:不給作惡的審查機器效力;能夠讓我養活自己;能給自己想要推動的事業盡一份力。對于工作本身,首先是要能夠提供基本保障,遵守8小時勞動制。通勤時間的話,那除非我搬到基礎設施對普通人更友好的國家了。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只能導致這種慘痛的通勤時間。另外,我希望工作場所能夠貫徹性別平等原則,尊重、保護LGBTQ+人士。

  ——莫哈維

  結語:告別無奈,勞動還可以是幸福嗎?

  當“牛馬”們能夠暫時卸下韁繩,轉頭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往往也只能感到悵惘和無奈。工作徹底塑造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它的影響遠超“八小時”。處在雇傭勞動關系內部的我們,盡管仍然懷揣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卻往往只被淹沒在過勞與匱乏的浪潮起伏間。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疲憊、焦慮和失落,不僅是個體的危機,更是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關系的整體危機在它每一塊燃料身上的映照。當這種危機發展到某種程度時,它也終將不能再維系它自身。

  在懷揣許多痛苦的同時,我們并沒有忘記對未來的渴望。它是更有意義的工作內容,是更公平的勞動時間分配,是更可靠的勞動保障,是超越利潤至上、領導至上的工作模式。更有雄心地說,雇傭勞動使勞動伴隨著痛苦,而使不勞動成為一種幸福,那么我們能否“把顛倒的世界重新顛倒過來”,追尋一種幸福的勞動?本文寫作者和讀者們的困境,并不是我們作為“牛馬”的先天命運,而是具體的社會制度塑造的結果。正視這一點,意味著我們需要思考,什么是我們期待的勞動關系;為了到達那樣的目標,今天的人們要怎樣行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愿結結不愿結滾,你不結有的是人結”
  2. 30、40和70,為什么這些數字一直在“打架”?
  3. 哪有什么“境外勢力”?你要不是,你急什么!
  4. 慕尼黑安全會議:一眾西方小丑現出了原形
  5. 李克勤|王光美和毛岸青的孫子的合影:毛主席和劉少奇有分歧而非私敵
  6. 烏克蘭戰爭結束——雅爾塔體系徹底崩潰
  7. 反對毛主席、否定“前三十年”的三個群體
  8. 雙石|粟裕捅破的,是一層窗戶紙
  9. 鮑鵬山說“要相信善的力量”,請問,狼會給羊講善嗎?
  10. 貧農子孫更不應該為地主唱贊歌
  1. 河南輝縣的天,是共產黨的天,還是裴春亮家的天?!
  2. 張志坤|特朗普火急火燎地要俄烏停戰,究竟是為什么?
  3. 有公知想跑,可惜太晚了!
  4. 歐洲金靴|從“恒大歌頌者”虹云去世說起
  5. 緬甸在激變
  6. 人民群眾喜歡,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7. 李克勤||李訥謝靜宜合影:毛主席逝世后有一批人“倒霉”,他們有何特點?
  8. 空山新雨zxb |想破腦袋也想不通,莫言竟是共產黨員!
  9. 李克勤||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究竟是啥樣?毛主席會讓其重演嗎?
  10. 擁還是批?對毛主席評價絕對回避不了的歷史事實!
  1. 既然不如他,憑什么三七開?
  2. 毛主席的晚年絕不是錯誤,而是新的飛躍!
  3. 郝貴生||談談“中國貧富差距位居 世界第二大”的根本原因
  4. 此時爆出陳永貴的“漢奸”黑料,某些人意欲何為?
  5. 歷史虛無主義抬頭!翻案不得人心,動搖根本!
  6. 趙磊:鈍評DeepSeek
  7. 河南輝縣的天,是共產黨的天,還是裴春亮家的天?!
  8. 史無前例的危機已襲來
  9. “給前三十年打負90分”這得有多惡毒啊?
  10. 李克勤|xxx是叛徒:周總理會不會私下里那么議論別的領導人?
  1. 八個黑點背后的血淚
  2. 馬斯克關閉美國之音后,彭博社也開始暴力討薪
  3. 李克勤||李訥謝靜宜合影:毛主席逝世后有一批人“倒霉”,他們有何特點?
  4. 捐約2025年度烏有之鄉網文資料(紙質)的公告
  5. “新生代”農村青年自殺的社會學研究
  6. 空山新雨zxb |想破腦袋也想不通,莫言竟是共產黨員!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本热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97综合首页 |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 | 综合色桃花久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