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民工監測數據中,變化最顯著的一個指標就是農民工的年齡結構。
21歲到30歲農民工所占的比例,從2022年的18.5%降到了2023年的15.4%,一年間就降低了3.1個百分點,按當年農民工的總量計算,相當于一年間減少了887萬人。
21到30歲,是制造業招工時最喜歡的年齡段,手速快,也比較穩重,不再是還沒到20歲的精神小伙,精神小妹。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農民工正在急速下降。僅僅過去一年就減少了887萬。
如果看歷史數據的話,情況更是可怕。21-30歲年齡段農民工比例最高的是2010年,當時達到了35.9%,短短13年后,下降到了15.4%,降幅達到20.5%。該年齡段農民工的絕對值也從2010年的8696萬,下降到了2023年的4582萬人,減少了4114萬人。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現在廠里越來越難招到年輕人了。
類似的,16到20歲農民工的比例也是急劇下滑,從2008年的10.7%降到了2023年的1.2%,絕對值,從2412萬人驟然降至357萬人,降幅之大,令人震驚。
綜合起來,30歲以下的農民工,也從2008年的46%,降到了2023年的16.6%。絕對值也從1億又369萬降到了4939萬人。 而且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老齡化的發展,這個趨勢還會更加顯著。 對于企業招工而言,年輕工人的招工難也將成為常態。
十多年前媒體熱炒的新生代農民工,現在有些已經要奔四了,開始要變成中生代農民工了。
和年輕農民工的急劇下滑相對的,是大齡農民工的顯著上漲。2023年,50歲以上的農民工比例已經達到了30.6%,是各個年齡段中比例最高的,絕對值也達到了9104萬,距離過億也就是兩三年的事情了。
對比之下,2008年的時候,50歲以上的大齡農民只占11.4%,絕對值只有2579萬人。
不到20年的時間里,中國農民工的年齡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8年時,30歲以下農民工是主力,他們充滿活力,心里滿是對城市和未來的向往。他們來到城市,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同時也為社會貢獻著勞動力和社保。而現在,50歲以上的大齡農民工才是主力,他們大部分已經厭煩了城市和打工的生活,年輕時的夢想并沒有實現,只能靠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他們當中,甚至有些已經被老板辭退,比如,最近很多大齡建筑工已經被辭退了。他們很多都沒有社保,回到農村后,種地也很難維持生計。這些大齡農民工如何養老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