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打車回家,遇到一位網約車師傅,閑侃中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如下:
1.跑車里程:每天跑車300Km,每月跑車約9000Km;
2.工作時長:每天早6點、晚12點,18個小時,中午在車上休息兩個多小時,拋去吃飯時間,每天純工作時長14h+,北京每周限號那天在五環外跑,每月基本無休;
3.營業收入:每公里營業收入約2元(不含平臺拿到的25%~30%),每天毛收入約600元,每月毛收入約18000元;
4.用油成本:每百公里耗油7升,每月耗油630升,用得是92號汽油,每升價格8.12元,每月耗油成本5116元;
5.租車成本:租得是大眾的一款車,市場價格8萬元,每月租金4000元;
6.日常開支:一日三餐只吃最簡單、最便宜的,早餐10元,午餐15元,晚餐15元,每天一包煙10元,每月開支1500元;
7.租房成本:在通州居住,每月租金1000元。
綜上:18000-5116-4000-1500-1000=6384元。
我們計算一下這位網約車師傅的收入分配:
每公里2元收入為到手收入,平臺抽成25%—30%,我們按照最低的25%折算一下,消費者每公里支付的總價是2/(1-0.25)=8/3=2.67元。
故他一個月實際掙得錢約為:8/3*9000=24000元。
1.本人實際到手收入6384元,占比26.60%;
2.硬性生活成本支出2500元,占比10.42%;
3.網約車平臺拿走6000元,占比25.00%;
4.租車公司拿走4000元,占比16.67%;
5.燃油成本支出5116元,占比21.32%。
面對著這個數字,我忍不住發問:
這位網約車司機師傅不辛苦嗎?
辛苦!
不努力嗎?
當然努力!
他每天早6點工作到晚12點,當我說那你一天工作時長18個小時呀,他還反駁我說,不對,是14個小時,我中午還休息兩個多小時,吃飯還花些時間,他們只會計算自己的純工作時長!
他們非常的努力、甚至可以用賣命來形容,但是現實中的收入分配結構,讓人不免心酸:
1.他的基本生活開支(吃住用),只占他總收入的十分之一;
2.他的最終凈收入不到30%,只有26.6%;
兩塊加在一起,他的全部到手收入,只占他所掙金額的37%。
網約車平臺拿走25%,
租車公司拿走16.67%,
他們倆家拿走了整整41.67%。
釀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你告訴我,
為什么是這樣的分配結構?
實際上,如果按照勞動法規定的每天工作8小時,利益分配結構會更加的扭曲!
我們姑且按照其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可以跑6000KM計算。
收入:6000*8/3=16000元
租車:-4000元
油費:-7*60*8.12=3410元
平臺:-4000元
開支:-2500元
剩余:2090元。
勞動者剩余比例只有可憐的:13%
就算加上開支4590元,一共有28.69%。
不足30%。。。
而平臺和租車公司拿走的,卻足足有50%!
這個血淋淋的事實,難道還不觸目驚心嗎?
為什么平臺拿走25%,卻一分錢社保都不給網約車司機上???
至于那些怪罪司機師傅為什么不自己買電車的,你要找幫助他們解決兩個問題才行:
一是北京牌照;二是貸款分期。
做不到這兩條,讓他買電車自己跑業務,不就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嗎?
平臺至少拿走25%,有些甚至接近30%,而他們竟然還會出現巨額虧損,我想問一問:
難道是這些每天工作18小時、只拿37%個人勞動所得的網約車師傅,在剝削平臺嗎?
面對這樣的分配結構,我覺得李佳琦事件最大的意義在于,讓我們普通人看到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收入分配的討論中去!
像這位網約車師傅,一天工作18個小時,幾乎不眠不休,他沒抱怨社會的不公,除了吐槽平臺壓榨的太厲害外,我真的不理解:我們為什么不能從政策上幫幫他們呢?
我們的有關部委能不能從反壟斷的角度出發,壓降平臺的抽成?能不能出臺保護政策,讓平臺從25%的抽成里面,至少拿出來5%給他們上社保呢?讓他們的工作多一份保障呢?
我們的地方政府能不能體諒他們的不易,在網約車牌照、購車方面,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呢?讓他們多一些資本的積累,有機會減少一下工作時長呢?
我們的各級工會,從上到下的各級工會組織,能不能不要做擺設,能不能深入基層工人兄弟里面,與他們共情,幫助他們多爭取一些利益呢?
我們的社會公眾,能不能在享受網約車便利的同時,關注一下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況,為他們鼓與呼呢?呼吁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各級工會捍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如果我們不行動起來,不組織起來,我們就永遠只能眼睜睜看著,卻無動于衷,這樣的社會,還是我們所渴求的充滿希望與未來的和諧之地嗎?
我沒有多余的話講,因為收入分配的現狀就是如此的血淋淋,很少有人把它展示在公眾的面前,我希望我們能夠正視這個問題,我希望我們的政策首先解決的是“為什么人”這個核心問題!
因為,這是我們黨的初心所在:要為天下勞苦大眾謀解放、謀幸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