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資本家將風險層層轉移給勞動者,利潤也給層導盤剝干凈,不吃人那還叫資產階級?
2、 恰恰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的管理方式,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3、勞工的勞動條件在這種模式下,被擠壓得更加迅速,同時對資本家百利而無一害。外包制度的瘋狂生長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必然。
?
近些年來,國內服務外包企業數量快速增加。根據2020年的國內服務外包發展報告,截至2020年底,國內服務外包企業數量大60574家,相比2015年增加了76.7%。2021年底累計達到67236家。而到2022年底則超過了7萬家。在2020年的報告中,官方將服務外包制度形容為大學生就業的 “容納器”。除此之外還有 “靈活用工眾包平臺既給企業搭建了創業渠道、提升了運營效率、減少了經營風險。降低了經營成本,又賦能零工經濟和自由職業數字化升級” 的評價。可是,在這股"外包企業的發展大潮"里,第一線的勞動者們的待遇問題似乎不多出現在大眾視野。
對于這個事情,筆者有幾個想討論的問題。
首先,一般來說,外包制度指的是,企業中一些非核心的業務,通過讓第三方的人力資源公司承包的方式來完成,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核心優勢的一種用工形式。然而,就法律關系上來說,企業 (發包單位) 與相關的勞動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發包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管理。承包方與發包方通過民事法律關系調整勞務關系,發包方不再涉及承包單位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福利、加班費等問題。承包單位不僅有簽合同、發工資、繳保險的義務,還須承擔員工管理、勞動過程控制、最終產品服務質量控制等一系列責任。
然而即便是隨著外包制度的變化,即從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廠內承包制,到1970年代歐美的分散式承包制度,再到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外包制度,這個生產關系中的三方:直接勞動者、承包者、發包者 (資方),他們之間的矛盾關系似乎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勞動者通過罷工、勞資糾紛對資方施壓來改善待遇,資方把壓低成本的負擔轉移到承包單位上,而承包單位為了生存則會去尋找更便宜的勞工。如此,這三方就成了一個矛盾閉環。最終負擔還是落回到勞動者身上。這個制度自誕生起就意味著資本主義進入生產關系范疇。現在隨著外包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同工不同酬” 正在變成一個普遍現象。那么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大肆采用這種充滿著資本主義氣息的制度發展經濟,同時對遭受不公待遇的一線勞動者少有維護,這意味著什么?
?
其次,是老生常談的加班問題。“996”、 “狼性文化” 等等詞語已經反復刺痛了人們的神經。面對企業的加班現象,已有的勞動法在這個問題上簡直形同虛設。而根據勞動派遣制度制定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的對此更是只字未提。近期發生的"中電科事件"雖然是假的,但人們對此事的反應則意味著勞動者早已對不合理的加班行為積怨已久。試問企業中的管理層,你們難道真的有那么多工作要做么?如果不能達到企業的任務目標,那你們比起剝奪人們的假期,是不是更應該首先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外包制度–比較歷史的回顧 (謝國雄)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區別有哪些?如何系統防范用工風險? (漢中就業網)
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20
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