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鎮區域面積約60平方千米,下轄一個社區與10余個行政區。
工商業方面。2018年,X鎮有工業企業4個,50平方米以上綜合型商場2個。2021年,X鎮無工業企業。
農業方面。主要種植水稻,包谷。適宜發展種植業,林業。
2011年末,轄區人口總計不到3萬人,城鎮人口不到2000人,城鎮化率不到7%(官方統計機構鎮級鄉級資料近幾年的不予公布)。2021年,戶籍人口不到3萬人。
中心區域十分狹小,大體以中心的十字路口為基準,樓房向四周延伸開來。房地產開發仍處于十分低級的階段。
X鎮,一個沒有豐富的礦產、沒有大規模的平原、沒有任何特色產品的普通鄉鎮。農業與商業構成了本地內循環經濟運行的全部內容,因此其在該省范圍內更具有一般性,更適合我們考察鄉鎮的一般形態。平平無奇,得以孕育天然的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更為保守的農民。
一、農業
“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是毛主席親自制定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總方針。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馬克思指出:“一切勞動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產食物為目的的”。
X鎮有耕地約2萬畝,2011年總產值1.2億。種水稻包谷小麥,經濟作物主要為油菜,蔬菜,中藥材與核桃花椒。副業以豬肉養殖為主要,2011年存欄3.5萬頭左右。林地面積22000畝左右。主要種植柑橘,梨,李子,桃。
(一)養豬
在傳統的農林牧副漁五大農業類中,副業即家禽養殖業構成了農民收入最主要的來源(不計算在外務工子女寄回來的匯款)。依我考察,2022年在非城鎮區域范圍外,在人丁興旺的家族,每戶人家養肉豬3-9頭為普遍;在香火漸熄或者兒女遠走他鄉的人家戶,飼養三頭及以下的肉豬。
自2019年年末以來,受供給方較多的影響,豬肉價格一直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按照2022年春季市場賣出價格,一斤豬肉8元上下,一頭200斤的豬只有2000元不到,平均人家戶飼養1.2頭【編者:作者前面說每戶3-9頭,此處舉例為1.2頭,不知是何故,因編者對養殖不熟悉,故此有些疑惑】,一年出欄兩次即一年賣出二點四頭,一年的收入為4800元。半年所需包谷(只有包谷飼料與紅苕,未考慮使用野菜來喂苕)為8袋,飼料兩袋,行價160,則包谷與飼料成本合計1600元,凈收入3200元。
個別人家戶飼養黃牛或者水牛。黃牛一年生一崽,半年大的牛崽售價5000元。較為普通的情況下,副業牧業共計一年可支配收入為8000元左右。
(二)種植
谷子俗稱水稻,雖然基本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但商品率較低,大多只用作自給自足。
《白鹿原》書中,將土地分為了:天、時、地、利、人、和六個等級。放在X鎮也是通用的——大塊的,平地的水田,往往是天字號田土,一塊田能產出3000-4000斤谷子。干松的土地,往往用作旱地作物,比如包谷與油菜花種植。少數留作自家菜地。自然資源的差異注定了每個地區產出不同。80年代分田土之后,分配的不均勻性導致了人地矛盾的加劇。隨著人口的外流,人地矛盾得到了大程度的緩解,現在第八大隊八組只有從前的三分之一田土在種植,其余的雜草叢生,一派荒蕪亂象。而在鎮中心的平原區域,附近的連片大秧田仍舊苗興人旺。
兒女寄回來的收入已經了相當一部分。以我們家為例。祖輩的四個兒女年均寄回5000元,相當多戶人家,都是兒女匯款與副業收入一并構成了農村生產者的年可支配收入主要來源。
(三)人員流失
工業要獲得發展,必須倚靠農業的支持。農業生產率提高了,才有可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生活資料和勞動力,滿足工業的需要。馬克思指出:“社會用來生產小麥和牲畜等時間越少,用來進行其他生產的時間就越多”。70年代四三方案大規模引進了成套的化肥生產工藝之后,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80年代繼續開放并且實行了分田單干,短期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集體經濟時期,農閑的時候可以一起修水庫、干集體的活,分田單干后,農閑時期多余的勞動力就出現了。再加上政府放松了戶籍管理制度,允許人口流動,這使得農民有可能離開土地,成為工人(資本剝削下的工人)。
自從90年代開始,X鎮陸陸續續地出現了勞動力流失的情況。90年代恰逢沿海地區經濟開放,引進了一批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自然而然,空閑的勞動力已經可以追隨資本的步伐來到沿海開放區。廣東、浙江、福建,成為了人們的燙手山芋。就好像淘金熱一般。發展到2022年,該鎮青壯年勞動力已經大部地流失了,走在鎮中心,放眼望去,好似來到了什么雪精靈之國——行人雙鬢蒼白,皺褶滿臉,談吐輕慢,好一派上了年紀的作風。
邏輯如此:經過毛主席時代三十年的農業建設,農業生產率提高,加上集體經濟解體,就產生了富裕的勞動力。改革開放后,農民遠走他鄉,為工業發展補充動力,工業發展生產出更先進的農機,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生產率,使得即便是半百老人也能夠自己操縱機器實現灌溉、梨土、篩選、打粉等過程自動化。
X鎮也是如此。曾經的半山腰(第八生產大隊第八生產組)整個大院子百十來號人,如今只剩下七戶人家,一共10人。在外務工的兒女們不僅幫助工廠生產機器,而且會寄一筆匯款回來,幫助自己上了年紀的長輩購置自動化機械化農機。譬如,從前家家戶戶都養有黃牛,如今半山腰只有兩頭牛剩余。燃油梨田機勝過黃牛一大截,普及度也在逐年提升。山腳下的幾塊大秧田全部是用燃油梨田機梨土,黃牛如今只剩下了商業價值。
(四)資本滲透
縱觀三十多年,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央政策主要扶持農村自下而上的資本積累,此后,也開始大力扶持自上而下的資本積累,通過鼓勵資本下鄉推動資本化農業。
1、以某種植大戶為例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生產者在市場化過程中不斷分化。這種通過農民分化,依靠市場經濟條件實現了的資本積累動力,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動力。這種由底層農民自發的行動而推動的資本化力量,其典型代表就是“土地流轉”,以往的說法為“三權分置”,即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農民,經營權歸企業的資本化運作方式。
2022年,X鎮某鄉有胡椒產業基地1個,主要是西坡的幾塊田土。此地人口稀疏且無林木遮擋,單位土地規模較大,并且集中連片,但有高低差異之區別。2020年,某農業大戶承包了此處近2000畝土地用以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花椒。經過兩年的發展,目前已經修建了配套的水泥公路,配套的初級加工廠房,以便保證產品的新鮮與質量。在田地的較高處,修建有大型的蓄水池,以便在春旱情型較為嚴重的時候澆灌作物,維持花椒的良好生長態勢。
經過兩年的摸索,2022年該產業地已經發展出了一條成熟的資本化運作方式:承包人提供種子,化肥,工具,廠房,電力等設施設備,擁有使用權的農戶憑借其使用權入股或者直接固定租金獲得收入。在農忙(主要是4-5月澆灌與8-9月成熟期摘果實)時期,大戶雇傭附近農戶(甚至能夠雇傭擁有田地使用權的農戶即土地原主人)進行生產運作。一天工資在100-150間最為普遍。花椒在開花期,需要澆水灌溉。成熟期,工人們摘取花椒(花椒作物枝稍上刺非常多,經常蜇人)集中到中心位置的工廠進行粗加工。主要內容是去掉殘渣,篩選掉成色不好的產品。待到成批量時,呼叫大卡車裝載貨物運到工廠進行再加工或者直接售賣。第二年繼續如此。
2、以某養牛大戶為例
王某是養牛大戶,他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售賣活牛。2022年,黃某飼養了牛一共33頭,其中種牛一頭,小牛10余頭,其余為飼養兩年以上的中大型牛。由于牛群過多,不得不放棄放養,轉而給牛群“上棚”——一來是方便喂養與管理,二來減少牛群走動時能量消耗,維持較高的體重。購買飼料成為了主要的經營成本。待到牛群喂養至500-800斤,便出售給牛肉中間商。扣除成本,一頭牛收益為2500-3500。這是一種以利益為驅動的,與市場行情深度綁定的商品生產行為。在X鎮,這樣規模比較大的養殖大戶比較常見。
(五)補遺
隨著中國工業化的不斷加快,資本過剩的情況早已司空見慣。農村已經成為了剩余資本的一大去處。這也是“自上而下”,或者說“資本下鄉”的溯源。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支持農業大縣聚焦農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到產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制造。”“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
龍頭企業是農業自上而下資本化的中間力量。在X鎮,資本無堅不摧的步伐竟然停住了腳步——2022年農業大型龍頭企業數量為0。這是一種不幸,但也是一種萬幸。
在當前中國的農業轉型過程中,大部分小生產者正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被吸附到資本主義的體系里面。資本化是當前農村發展的主要方向,資本與金錢的邏輯在這個樸實無華的熟人社會里,終將使得人們在冷漠的社會里感受不到除了冷冰冰的財富交易以外的質樸的溫情。
二、商業
(一)基本情況
在X鎮,為了使商品的賣者更有效率地出售,人們便約定俗成,每月1號、4號、7號去鎮上趕集。這三天被稱作“趕熱場”,其余日子被稱為“冷場天”。熱場天的街鎮呈現出于冷場不同的形態:熱場天市井小販多,人流多,商品供應較為齊全。冷場天商戶少,以固定店面為主要售賣點,商品種類較少。X鎮中心區域縮略圖如下。
作者手繪中心區域圖
2022年X鎮鎮中心擁有規模以上超市1個,超級市場3個,大小店鋪170余家(數據為筆者自行統計,與真實情況誤差不超過10%,黃標為主要的商業區域)。
由此可以看出,X鎮的商業模式仍舊停留在比較傳統的位子,其中既缺乏以集約經營而著稱的大型百貨大樓式的商場,也缺乏以奶茶、小吃餐飲為驅動的地攤式的“青春經濟”。
究其原因,首先即是,鎮中心不完全只是商業的中心區域,它更是人際交往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地帶:唯一的學校在鎮上,唯一的大型醫院在鎮上。與福建沿海地區市區中心房子的“上面住人,下面別人開商鋪,居民和商販彼此基本不照面”的更加純粹的商品關系不同,鎮中心區域仍舊有大片的秧田與居民的自宅,區別于沿海地區店面修建人與實際經營人不一致,許多商戶都是在自己原有房屋的地面一層處裝修門市,經營時間在這個意義上更具有靈活性。人與人之間除了經濟聯系還有社會的人情聯系,并且因為服務范圍與服務人群較為固定,很容易形成“走到街上人人都相識”的熟人社會局面。你可以賒賬,商家會給熟客時不時打便宜折價等等,這種人情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市場經濟之下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交易帶來的冷漠感。因此你可以說鎮中心是商業中心,但商業絕對不是鎮中心的全部組成部分。
其次,在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的情況之下,留在鎮上的主體為老年人與少兒。這意味著,最具有消費力的青壯年群體缺失,而老年人通常不樂意于嘗試奶茶、油炸等食品,少兒雖有此種欲望但卻沒有相應的購買力。能夠使得此種商業模式存續下去的需求稀少,以至于鎮上至今只有一家奶茶鋪。而隔壁面積更大的Q鎮,鎮中心區域隨處可見奶茶店、炸雞店、小吃店。
商業形態方面,租賃固定店鋪的商家是市場賣方的大多數。“靈活就業”人員——即小商販,構成了獨具特色的一種商業形態。不論是買豬肉還是買菜,你都能夠在進場口的十字路口的路邊解決你的需求。X鎮道路狹窄且缺乏維護,但是小商販卻可以將二車道的馬路圍成一車道。在熱場天,路邊攤多,販賣狗皮膏藥、日用百貨的也多;你甚至可以在路邊好幾處地方維護你的假牙。因為其較強的流動性,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簡易快捷,能夠得到老年人群體的信賴。
X鎮商業還具有另一大特色:那便是與農業生產生活高度相關。
在上述表格的“公牛五金”,是用雜貨產品的銷售點,在那里你能找到銅鎖、鐵鏟、彎刀、鐮刀、雞料桶飲水器……農業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夠在商業這里找到幫助,生產活動因為商品交換的發展而得到了發展。這些商鋪販賣的產品大多有關于農業農機用具、家庭日用百貨。具有明顯的指向性,一條以農業生產而創造出來的對于生產資料的需求牽引著商業的發展,并且在鎮中心的商品交換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X鎮的商業形態還停留在在十分傳統的階段,但近年來,隨著資本下場的不斷攻城略地,保守的商業形態也逐漸有了新的變化。
(二)新業態的滲透
“資本主義是沒有盡頭的恐怖”——列寧。資本為了在競爭中存活并獲勝,不斷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并且不斷擴大國內外市場,把越來越多本來處于邊緣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
《十四五規劃》提出:“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出行、餐飲、住宿、文化、旅游、體育、物流、家政等領域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知識分享等健康有序發展”。
上表統計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美團優選”。這類店鋪最顯著的特征即是店鋪招牌上有著美團的凹形人臉。資本正是借用這種惹人憐愛的外表來掩飾其吃人的真相。招牌是黃顏色打底,凹形人臉在左側,右側為店鋪名字。美團涉及了零售、外賣、共享單車、休閑娛樂等200余領域,它就像一只八爪大章魚,其纖細而蜿蜒的觸手伸向了偏遠的X鎮。
此外,美團還和打印廠合作,每當有商戶來打印廠定做店鋪招牌的時候,如果是經營日用百貨性質的便利店,就會以“有了可愛的圖案與文字,整個招牌會更加吸引顧客眼球”這樣明顯卻能抓住商戶小心思的理由詢問是否要加裝美團優選的圖文。
某次,我訪問某美團優選商戶,這是一位中年男性。我問他,“我看你們牌匾上有美團優選,是怎么回事呢?”他回答說,“美團優選是這樣的,我們在幫他們代理,有人下單我們就負責發貨,每單有一點提成。”我又問,“一個能掙多少錢呢?生活費能賺出來嗎?”該商戶回答,“賺不到錢,生活費都賺不出來。幾百塊都沒有。”我問,“有想過轉行嗎?”他無奈地搖頭,“不行,X鎮這個地方不行,賺不到錢。”這位中年男性的商鋪是一家賣釣魚竿的小鋪子,去年在自家樓下開的,但今年已經關閉了。
一般而言商戶并不會拒絕這樣的裝點。一旦接受了這個提議,美團便會和商戶簽訂一份合同,合同的內容也十分簡易:有“美團優選”字樣的店鋪作為美團優選的自提點(有好些農產品的直播帶貨就來自美團優選),每完成一單,商戶就能夠從中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在X鎮,這樣的模式其實只能算嘗嘗鮮,并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其次,商戶作為自提點并沒有獲得可觀的額外收益。
另一種特殊形態便是“公牛插座”。X鎮上的五金店很多,幾戶每家五金店都會打上“公牛插座”的字樣。
我曾經問過一個賣公牛開關的店主,”我看你們門店上面有公牛開關,這和你們店面有什么關系嗎?和公牛公司有什么合作嗎?”他告訴我,“那個是我和批發商們的合作,我從他們那里進貨,賣的公牛開關。也算是一種代理宣傳吧。”
可見,由于商戶和區域的批發商有一定的聯系,在牌匾訂做階段,就會打上“公牛插座”幾個字。
資本無償地得到了宣傳,小資本被強行納入大資本的體系中,大資本在無情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三)快遞
除了美團以及公牛,還有幾個大資本也在X鎮的斗獸場里角逐,這幾位分別是菜鳥(阿里)、順豐、EMS。
中國的快遞業務,除了EMS之外,到了鄉鎮一級便戛然而止,鮮有服務網點能夠覆蓋到村級。X鎮也是如此。所有的快遞包裹都是寄到鎮中心幾個固定的收貨點。在“菜鳥模式”橫空出世之后,人們到固定的收貨點收取快遞的模式已經成為了高效、低成本的范式。
X鎮一共有五處快遞收貨點,兩處屬于菜鳥驛站,兩處屬于EMS,一處屬于順豐。在市場上,三者分工相當明確。EMS主要負責下沉市場,憑借其運費的低廉,掌管了小物件(拼多多低價包郵)以及官方證件的運輸業務(如身份證、營業執照等)。而菜鳥驛站主要是由圓通、中通等聯合負責起快遞的收貨發貨業務,在價格上高于EMS但在速度上快于EMS。X鎮人們最常使用的快遞發貨渠道便是在菜鳥驛站通過圓通、中通進行快遞傳遞。起步價格為10元,而后稱斤加價,一斤2元。順豐則代表了快遞業務市場的上流。順豐的價格最貴,起步為20元,但其速度遠超過EMS和菜鳥驛站。通常,大型家電或者貴重的產品都會通過順豐來運輸。
整個快遞市場被三家寡頭瓜分得干干凈凈,三個品牌分別對應著低端中端高端三個層次,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然而在同層次內部,競爭仍然存在。
以兩家菜鳥驛站為例,一家位于X鎮中心學校附近,人流多,客流量大,生意更好業務更頻繁。主要負責申通、中通、百世快遞的收貨發貨業務。一家則位于老街區,人流較少,業務也相對清閑。主要負責韻達圓通快遞的收貨發貨。兩者同樣形成了競爭局面。筆者購物10余次,僅有2次是在老街區收貨,其余八次都在學校的驛站收到貨。
(四)金融服務
除了X鎮傳統商業模式里的新變化外,整個市場氛圍更多的其實是傳統,以及壟斷。
在X鎮,金融業被兩大銀行所壟斷。四大行中,尚沒有一方力量踏足X鎮,故而X鎮金融業務的競爭并不算激烈。一方面是代表傳統鄉鎮金融霸主地位的老大哥郵政儲蓄銀行,另一方面則是本地政府扶持的農村信用社(疑似農業信用合作社改組)。此二者壟斷了X鎮全部的金融業務,包括儲蓄,貸款,以及投資。
但是更加細分地說,郵政儲蓄銀行在傳統業務方面份額占比更大——人們選擇郵政儲蓄銀行的理由更多的是去存錢取錢而非貸款。農信則相反,群眾通常會選擇在農信社辦理貸款業務。這首先便是由于農信是地方性商業銀行,而郵政儲蓄銀行設立的目的是郵政業務配套的金融業務。其次是設立年限,農信設立時間較晚,業務流程更加商業化精細化,效率更高。郵儲銀行靠著傳統的活動比如“存多少,送小禮物(如水果、日用品)”來引流,但這對顧客吸引力并不高。農信的招數更多一些,比如雇傭年輕人,讓他們穿上鮮艷的旗袍服裝,高舉農信招牌,在街上招搖過市,博得人們的眼球。郵儲好像一位是暮氣沉沉的年邁老人,而農信則是朝氣蓬勃的年輕小伙。二者在金融業務層次劃分上也與快遞業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手工業
“2021年,X鎮有工業企業0個。”
沒有了工業,人民群眾受到的直接剝削就不如那些工業發達地區,生活節奏相應也會降低。另一方面,沒有了工業,X鎮經濟長期只能靠一三產業來拉動(主要是第三產業)。這種在全國許多鄉鎮其實都能見到的畸形結構無疑會阻礙經濟的發展。但沒有了工業,傳統的手工業便會在很大程度上融入進群眾的日常生活。
X鎮產竹子。竹子工藝在X鎮獲得了廣泛的傳播。小到一個簸箕,大到灶屋的墻體,編竹子的手藝得到了普遍的需求和認可,盡管出售一個竹背簍可獲得的收益并不多。X鎮上有許多販賣竹背簍,竹簸箕的商販,也有承接指定形狀的竹子工藝(如編柵欄)的商販。一個背簍的價格在80元左右,而編制一個竹柵欄則在20元左右。
X鎮有一處頗有歷史的去處,喚作“鐵器社”。這里在以前的時代是鐵匠們集中起來鍛造鐵器,出售工具的地方。曾經的鐵器社人頭攢動,如今已經被私人承包下來了,早已不復當年的繁榮。不過它作為鎮最出名的鐵器鍛造處而依然享有市場。彎刀斷了,鐵鍬脫落了,砍刀不鋒利了,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產生的需求,在鐵器社依然能夠得到解決。修復一把斷彎刀5元,加固鐵鍬5元,磨刀2元。除了日常對于工具的維護之外,鐵器社還販賣自己手工制作的生產工具如鋤頭,鋸子,洋鍬以及各類刀具。由于產品在耐用性和質量上勝過了大工業下標準化批量生產的鐵器,鐵器社頗有市場。從細分上說,鐵器社因其技術的專業性壟斷了修維業務以及較高端產品的市場。他也有競爭對手(工業產品刀具),比如靠廣告包裝自己的“王師傅”牌刀具,再如靠著薄利多銷策略殺出一片天地的“遠工”牌鐮刀,等等。
四、疫情的一些影響
X鎮,作為沒有強勁經濟增長點的普通鄉鎮,受疫情沖擊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由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在X鎮老年化如此嚴重的情形下,兒女打工寄回來的匯款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以2022年年初某地區的疫情為例,筆者奶奶自從3月底自己的錢款就已經悉數殆盡,她本身十分拮據但是仍然有虧空的時候。我在3月底就已經呼吁各個遠在異鄉打工的伯父和姑母可以少量地寄回來一筆費用以緩解燃眉之急,但大家伙剛經歷了過年的大規模的家庭支出,一時間四個子女竟無法拿出1000以備急用。無疑,某市3月份以來的疫情影響了在該市打工的各位親朋好友,其結果就是,X鎮居民由于收入的直接減少,整個鎮級的消費增長緩慢甚至陷入負增長。我的舅公,大兒子在浙江某酒店當主管,月薪1萬兩千元。“我們的生活費(她陪同兩個女兒在縣城上學,賦閑)加上還債的費用已經用去了工資的大部分,近來疫情嚴重,生意不景氣,我們也沒有多余的錢能夠拿出來孝敬你們了”,大兒媳如是告訴舅公。
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疫情影響了工廠所在的城市(包括停工以及國內訂單的減少),而這種影響通過寄款的減少間接影響了中西部城鎮的人均消費,消費的減少又延緩了三駕馬車只靠一架拉動的X鎮的發展速度。疫情影響了中國全境的發展。
略去一千字。
五、政治治理
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