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0年至今,全球各地的無產階級已經渡過了132個國際勞動節。二百多年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經歷了“萌芽——發展——高潮——變質——退潮”五個時期。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工人階級的處境每況愈下,疫情更是加重了無產者的災難。但是,災難與希望從來是并存的,星星之火正在這個時代四處點燃。在偉大的國際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勞動人民要熱烈地慶祝自己的節日,光榮屬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無產者!
國際五一勞動節起源于無產階級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早在18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淘金工人就依托于工人人數的相對稀缺性,同資方展開了激烈的對抗,率先爭取到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權利[1]。這一斗爭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不斷向世界各地發展。在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北戰爭中,美國工人明確提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反對奴隸般的12、14甚至是16小時工作制度。隨著“解放奴隸”的資產階級革命口號的傳播,這一無產階級的口號也在美國各地廣泛流傳,影響極大。186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國際代表大會上,馬克思起草了《關于限制工作日的決議》,提出“限制工作日是一個先決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一切進一步謀求改善工人狀況和工人解放的嘗試,都將遭到失敗。它不僅對于恢復構成每個民族骨干的工人階級的健康和體力是必需的,而且對于保證工人有機會來發展智力,進行社交活動以及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也是必需的。”“我們建議通過立法手續將工作日限制在8小時以內。這種限制是美國工人的要求,代表大會的決定將使它成為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共同行動綱領。[2]”此時,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斗爭已經成為歐美工人運動的共識。但是這一運動和5月1日這個時間點尚未聯系起來。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的待遇卻愈來愈差。1882年,美國工人提出要將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上街游行日”。這一天后來被美國確定為聯邦法定節假日,即美國的“勞動節”。1886年,美國工人同資產階級的對抗達到高潮。這一年的5月1日,全美35萬工人發動了總罷工,僅芝加哥一市就有4萬名工人參加。5月2日,工人們繼續進行了和平示威。5月3日,芝加哥麥考米克收割機廠的罷工工人與警察發生沖突。警察向工人開槍,4人死亡,15人受傷。這一事件激怒了美國無產者。5月4日,芝加哥工人在干草市廣場舉行抗議。在示威中,一個來歷不明的炸彈突然爆炸,導致7名警察和4名工人死亡。隨后,反動的專政機器——警察們,瘋狂向群眾開槍,導致兩百多人死亡。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干草市廣場慘案”。隨后,美國的統治者們在全國開展大搜捕,鎮壓工人運動。最終,5名工運領袖被絞殺,3名被監禁。然而,在工人強大的抗爭中,資產階級們不得不做出讓步,約20萬名美國工人爭取到了8小時工作制的權利,大多數行業的工人工作時長縮減了1小時。三年后,即1889年的7月14日,第二國際在巴黎成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在次年,也即1890年的5月1日舉行國際示威。這一天,歐美各國工人按照第二國際的決議,統一行動,組織了規模浩大的罷工斗爭運動。恩格斯稱贊這一天為“無產階級的節日”。在1891年的布魯塞爾第二國際代表大會上,與會人員正式提出將5月1日確定為“各國工人”的共同節日,而1890年的這一次統一行動,被看作是世界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無產階級的斗爭節日來源于美國工人的罷工斗爭,發展于第二國際指導下的、國際性的工人運動。
在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們希望以“聚餐”、“晚會”等形式來慶祝這一節日。毫無疑問,這就是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發動的進攻。這一進攻夾雜著糖衣炮彈,企圖用奢靡的娛樂行動轉移無產階級的斗爭熱情,消解無產階級的意志,避免讓無產階級將斗爭的矛頭指向當下。這一行動在當時遭到了第二國際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堅決抵制。
可惜,時易世變。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退潮的當下,五一國際勞動節再一次成為資產階級手中把玩的器具:斗爭的意義被閹割了,它成為安慰飽受剝削卻又無可奈何的勞動者的一劑麻醉藥,娛樂、懷舊、感恩成為國際勞動節的重要命題。中國多家電商平臺在五一勞動節前后推出促銷活動,力圖將勞動者的節日變成消費主義盛宴。正如在三八婦女節前一天大搞所謂的三七女生節一樣。
然而,資產階級愚弄無產階級的方法總是要走向失敗的。只要現實的壓迫還存在,斗爭的火苗總是要再次迸發出來。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工人階級的境況可謂是每況愈下。在2021年,全球大約有3300萬人因為疫情而成為失業人群,有8100萬人“離開了勞動力市場,成為不活躍的人”。僅2020年一年,全球勞動者的收入大約下降了8.3%,而非正規工人的收入直接下降了60%之多。全球生活在中度或極度貧困的工人增加了1億8千萬。[3]在2022年,全球失業人數可能達到2.07億。[4]在危機中,中小資本難以抵御風險,而大資本則可以趁機擴大自己。中小企業中,大約70%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困難,而大企業則只有20%。疫情發生后,美國前10%的富人人均年收入是美國剩余90%的人口的9倍多;前1%的資本階級人均年收入是后90%的人口人均收入的40倍;前0.1%大資本家人均年收入是后90%的人口的196倍之多。全美前10%的資產者甚至持有了全美89%的股票和基金,創下歷史新高。至2021年6月,美國占人口總數60%的所謂“中產階級”,其財富總額下降到僅占社會總財富的26.6%,為30年來最低。而收入前1%的資本家卻擁有27%的財富,超過了整個“中產階級”。根據《福布斯》數據,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1月的20個月間,全球十大資本家的財富的名義估值從7000億美元增加到1.5萬億美元。[5]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的美國有58萬無產者失去住房,無家可歸(Homelessness),5000萬無產者在溫飽線上掙扎。[6]
[7]
根據瑞信研究院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占全球成年人口的55%大約28.79億人擁有全球1.3%的財富,而占全球1.1%大約560萬成年人,擁有世界45.8%的財富。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連謊話連篇的BBC都不得不承認,疫情擴大了貧富差距。BBC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約有3萬名群眾參與。該調查顯示有69%的非OECD國家的群眾認為自己的收入受到影響,這一比例在OECD國家占45%。經濟情況較為落后的拉美、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則更加明顯。肯尼亞(91%)、泰國(81%)、尼日利亞(80%)、南非(77%)、印尼(76%)、越南(74%),而中國大陸為55%。而在這一過程中,有孩子的家庭情況更嚴重。[8]據估算,疫情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勞動生產率之比將從17.5:1發展到18:1。貧富差距在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發達國家與落后國家之間均擴大了。
[9]
在中國,自疫情發生以來,政府公開資料顯示,居民收入增速呈波動性上升。其中,居民工資性收入增幅最小,職能資本家的經營性收入在疫情早期的2020年損失較大,自2021年開始大幅上升,近期由于疫情狀況再次加重而下滑。而寄生階級的財產性收入在疫情發生的兩年以來一直保持正向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基尼系數為0.468,2019年為0.465。疫情導致中國基尼系數慢速上升。在支出項中,中國居民的衣食住行中,衣物、食物、出行消費均隨疫情發展狀況而或增或減,醫療保健型消費也出現同樣特征。唯獨人均居住支出在整個疫情期間保持正增長,只有增長幅度的快慢之分。
在就業方面,受疫情影響,總體失業率出現上升態勢,在2020年后半年疫情好轉時有所下降,靈活就業成為主旋律。2022年疫情再度惡化,失業率再度上升。其中,外來戶籍人口的失業率的增加明顯快于本地戶籍人口。
對于無產階級來說,生存的壓力是一張催命符。對于整個社會來說,生存壓力卻是一個火藥桶。這個火藥桶還沒有被點燃,但是,硝煙的味道已經開始彌漫。
在整個疫情期間,國內另一個突出矛盾就是勞動群眾與官僚主義之間的矛盾。官僚主義必然帶來指令主義和特權現象。指令主義在解決“封控”問題上導致對各種問題“一刀切”,畢竟政績指標高于一切。在指令主義發生的同時,特權現象隨處可見,如封控措施、物資配給等問題上的不平等,如圖:
(四川大學事件)
(同濟大學事件,圖片轉自知乎)
在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無數勞動者還在為生計奔波。在對抗疫情的崗位上,全世界共有1.36 億衛生、照護和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同病毒相抗爭,其中婦女占70%。[10]毫無疑問,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真實寫照。
資本主義的統治形式無時無刻不在制造著人間的災難,疫情又放大了這些災難。面對災難,無產者從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十余年前的經濟危機爆發后,工人們展開了一輪英勇的反關廠、遷廠的斗爭。持續二年多的疫情期間,對官僚主義自發的、零星的反抗從未停止過。這個世紀的有關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斗爭,要從這些星星之火中迸發。
國際五一勞動節是無產階級的節日,是斗爭的節日!在這個節日,我們致以同志的敬禮!
參考文獻:
[1] 楊玉生張世鵬. “關于‘五一國際勞動節’誕生的考證.”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no. 05 (1986): 111–17.
[2] 《馬恩全集》第16卷,第215-216頁。
[3] 國際勞工組織(ILO)總干事報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勞動世界》,2021年國際勞工大會第109屆會議。
[4] ‘新冠疫情繼續造成影響國際勞工組織調低2022年勞動力市場復蘇預測’ (聯合國新聞, 17 January 2022)
[5] ‘疫情加劇貧富分化:全球前十富豪財富翻倍貧困人口增加1.6億_樂施會_世界_比爾·蓋茨’
[6] 黃河流, ‘前0.1%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后90%人口的196倍 疫情凸顯美貧富差距’ ,中國日報2021年12月14日。
[7] ‘瑞信研究院報告’ (Credit Suisse)
[8] ‘BBC全球調查:新冠疫情加深世界貧富差距’ (BBC News 中文, 11 September 2020)
[9]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0] 國際勞工組織(ILO)總干事報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勞動世界》,2021年國際勞工大會第109屆會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