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該大叔,1979年生,初一輟學,某國企貨車司機(合同工)。政治面貌群眾,已婚,育有一兒二女,兒子19歲,在開挖掘機(月入一萬);大女兒、二女兒在老家上學。妻子在家帶孩子和接送孩子。
該大叔輟學后便去天津打工,家中有4畝地,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麥,但早已不種地了。大叔先后卸過沙子石子白灰、學過電工、做過窗戶,最后選擇了開貨車,一開便是21年。在天津某小區購有一房,所住樓房為六層老樓,十幾年前購入時13萬。
二、用工基本信息
初來天津時,找工作靠同學朋友相互介紹,“聽說哪個掙錢,便去干哪個”,初期吃了很多苦,后來開貨車后逐漸穩定。同事中貨車司機均為男性,沒有女性。國企的合同工司機以本地人為主,少有外地人。
三、勞動生活情況
1.工作環境: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駕駛室。
2.工作對象:開貨車運輸水泥,按規定連水泥帶車不能超過49噸。
3.工作時間: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甚至十幾個小時(具體需要看運輸需求大小、運輸距離遠近、是否逢節假日)。一般早上5—6點起床,吃完早點即開始工作,中午一般不吃午飯,等到晚上工作結束才吃一天的第二頓飯。工作結束時間不固定,多在晚上10—11點,早了則在7—8點(因為重視身體狀況,胡大叔不在夜間拉貨)。每個月有三天休息時間,可自己決定于哪三日休息,除此之外全年無休假,但運輸需求少時,實際休息時間也會變多(工資也會變少)。節假日工作無三倍工資,無加班費。
4.文娛方式:下班后的娛樂方式是玩手機,主要是看抖音和快手,尤其喜歡看搞笑視頻。休息日會和司機同事一起在天津游玩,去海邊看看、去一些特色景點,之前休息日會打籃球,后來就懶了下來。不吸煙不喝酒。
5.同事聊天:司機們的聊天內容大部分圍繞拉貨、什么車好開、一趟掙多少錢、家里孩子等等。
6.安全生產:公司會對司機們進行安全培訓,開車時需要插一張卡,每開滿四個小時便會強制司機停車休息;通過懲罰機制來減少司機出事故,若事故發生,公司會對司機進行罰款,而對事故的處理則要根據定責。
四、薪酬待遇
1.每月基本工資7000元,若是運輸淡季,每周去一次,即可領取基本工資(但旺季每月仍只能休三天,否則算曠工),在基本工資基礎上多勞多得,運輸一趟大概能掙300—500元,要根據運輸距離,貨物重量等等。據胡大叔回憶,過去旺季每月最多能掙2萬以上,近幾個月多為11000—13000元。
2.簽署勞動合同,為合同工,有簡單的社會保險。
3.節假日不休息,有的節日會發一定過節費。不久前中秋節發了500元。春節發放2000元,算作年終獎。
4.公司不管飯,司機需自行買飯。一般早上起來隨便對付幾口,中午經常不吃飯,晚上工作結束才會踏踏實實吃一頓。一個人多以盒飯、炒餅、蓋澆飯、炒面為主,若中午或晚上碰到幾個相熟的司機,也會買幾個菜一起吃一頓。
5.司機住宿:由于大叔不住宿,沒有詳細詢問。實為疏漏。
五、管理與罰款
貨車司機工作較為自由,為在基本工資基礎上多勞多得,管理不嚴格。主要罰款集中于曠工和出事故。
六、工會
司機們沒有工會。
七、權益維護
沒有過抗議和罷工,不拖欠工資。盡管工作時間長,沒有加班費,但由于薪酬尚可、工作自由、司機平均文化水平較低,以及大多司機認可多勞多得,故司機并無太大怨言。更多會感慨掙錢不易,開車辛苦,養家糊口壓力大等等。
八、其他情況(以問答形式展現)
Q1:開貨車之前還干過什么呀?累嗎?
答:剛剛來天津時卸過石子和白灰。卸石子是最累的,石子是火車拉過來的,要從火車上卸下來,火車還要開走,只有一個小時時間,這一個小時兩個人要卸60噸石子,拿著鐵鍬不停卸,手上一開始磨得都是泡。大冬天光著膀子,汗都不停得出,我卸了三個月,瘦了25斤。卸白灰好一點,時間更寬裕,但光著膀子干活,白灰落在身上,燒的疼得很(石灰碰到汗),晚上睡覺都只能趴著。
問:那卸一噸能掙多少錢呢?
答:卸一噸石子能掙12塊錢,卸一噸白灰能掙8塊錢。
問:嘿,卸石子還能多掙點,那這每天干多久呢?
答:卸石子不論這,火車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去卸,經常半夜爬起來去卸石子。白灰就那么多,卸完為數。
Q2:老家農業生產情況
問:這次國慶怎么想起來回家了?
答:今年家里種地了,趁著國慶回去掰玉米。今年下雨,玉米不好掰。以往用機器掰,一畝地90塊錢,今年漲到一畝地300塊錢,地里還泥濘,機器進去還不好出來。
問:你們那是不是也一季麥子一季玉米呀?
答:是的,今年麥子剛剛收下來就賣了。
問:你們麥子多少錢一斤?我們那1.28。
答:1.25元一斤,咱們這都差不多。
Q3:對小時候和年輕時的生活有什么印象嗎?
答:就記得小時候特別窮,都是吃玉米面,做成窩窩頭,當時剛剛能吃上白面,白面還特別少。家里還通不上電,一直用煤油燈,我記得一直到十二三歲才用上電。
Q4:有沒有聽說過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有什么了解?
答: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我文化水平也不高,但覺得好像大家都很認可這個東西,就像大家做事的提綱。就感覺,這個東西好像很古老了,跟現在流行的互聯網,高鐵什么的不一樣。
Q5:有沒有聽說過共產主義?對共產主義有什么了解?
答:知道有這個詞兒,但不了解。
Q6:聽說過階級嗎?對階級有什么認知?
答:階級?
問:就是資產階級啊,無產階級啊什么的。
答:喔喔!聽說過,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啥是無產階級,啥是資產階級啊?咱們倆是啥階級的?
問:咱倆是無產階級的。簡單說,無產階級就是沒有生產資料的階級,資產階級就是擁有生產資料的階級。就比如說,你開的貨車,生產它需要鋼材,橡膠,機器,資金,廠房,對吧?這些就是生產資料,有這些生產資料的就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沒有生產資料,就得用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生產,給他們勞動。
答:喔喔!你這樣說我就懂了,咱們都是沒有生產資料的人,都是無產階級。
Q7:對D時代,J時代的印象?
答:對D的時代真沒什么印象了,就記得J的時代計劃生育更嚴格了,開始給人結扎。我覺得結扎不好。
Q8:對現在社會有什么看法?
答:現在的社會跟以前的封建社會比那是進步了太多了,但我感覺也有很多問題:第一就是這個工人的待遇啊,太高了。
問:為什么工人的待遇太高了?現在工人的處境也很不容易呀。
答:你看啊,跟老農民比起來,工人工資高,還有醫療保險,農民種地掙不到幾個錢,還得貼化肥錢、農藥錢,而且農民沒有醫療保險,要是生個病就得花好多錢,那農民哪能負擔得起呀?哎,要是農民有醫療保險就好了,不要多,能報銷百分之九十,不,報銷百分之八十,就很好了。
問:奧奧,我明白了,你是說農民和工人相比待遇太差了。但你為什么會想到拿農民和工人比,不拿工人和商人啊什么的比呢?
答:那也可以比呀,但再怎么比,農民的待遇還是最差的呀。第二就是這個食品問題,現在的食品太不安全了,有多少人都讓吃壞了,你看這以前哪有那么多癌癥?現在吃的一出問題,什么病都來了,人也活不長。(指著我的可樂)這個也少喝,像這種有汽的啊,都是碳酸飲料,以前我天天喝碳酸飲料,后來得了腎結石,醫生說是喝碳酸飲料鬧的,花了我八千塊錢呢!結石震碎了好幾天還是排不出來,疼得幾天沒睡覺。從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喝碳酸飲料了,只喝白開水。這個食品問題啊,我覺得國家應該出政策,在每個地方設置專門賣食品的部門,賣饅頭只能饅頭部門賣,賣面條只能面條部門賣……(即搞專賣來保障食品安全)第三呢就是這個造假,改革開放后啊,這人心變壞了,人開始自私了,什么都有假的了,以前買東西從來不會問“你這是真的吧?”,現在這假貨便宜,把真貨都擠死了。你知道“蛇足吞象”吧(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的人啊,太貪了,光想著掙錢了,為了搞錢都變壞了,掙了又能花多少呢?人一死了啥都帶不走,現在火化了,死了連自己都帶不走了…以前集體制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大家一塊干活,掙得都差不多,也不會為了掙錢想著坑害別人……
問:等等,你是覺得改革開放后人心變壞了?
答:對呀,這不開始搞私有了嘛,人都開始給自己謀私利了。
問:那你覺得解決人心變壞的方法是什么?搞集體制嗎?
答:嗯…搞集體制也可以,改革開放也不錯,但我感覺最重要的是把收入差距縮下來,真正達到人人平等,就比方說啊,在集體里干活,一樣的任務量,完成了給100,干的好的,可以激勵激勵,給高一點,但不能高太多,要高有限,要不然一部分人又先富起來了。集體的領導,當領導辛苦多拿點也正常,但也不能拿太多,誒,我拿100,領導拿個120,就差不多了。這樣也就人人平等了,然后國家再給各個地方搞個專門賣食品的部門,再給老農民上個醫保,誒,這樣日子就好了。
Q9:覺得中國近些年發展狀況如何?
答:嗯……我覺得中國這些年發展挺快的,但…就是有些空虛。
問:空虛?是內心空虛嗎?
答:不是不是,就是,你看啊,就比如這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吧,建了那么多年了,可真到農村里看,真正有錢的還是就那么幾個,大部分農村人還是窮,就感覺有的政策沒有真正落地,老農民生活還是辛苦。
Q10:對未來有什么愿望?
答:這個吧,就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能給農民也入上醫保,解決老農民后顧之憂,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能在地方設置專門賣食品的部門,收入差距小一點,大家能純樸一點,能夠真正人人平等,都能幸福生活,就好了!
總結:在對該大叔的訪談中可以看出,盡管大叔文化水平不高,但對社會和人有著較深刻的認識,作為一個貨車司機,他對“人是社會的產物”有著樸素認知,對社會的不足有著自己獨到的想法。盡管他不了解共產主義,甚至沒有無產階級意識,但在他對美好社會的構想中已經有了一定共產主義社會的影子。
此次調研為第一次,很多問題沒有問到,考慮也不夠全面,對貨車司機的戶籍問題,老家的彩禮問題,村中生活(特別是修路),司機住宿,工資派發等等,都沒有詳細詢問,部分話題也不方便提及,訪談效果仍有待提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