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某報發文《“996”是互聯網行業用工史上的一段彎路》,文章開篇借多部門的典型案例,明確指出“'996工作制'屬于嚴重w法”,結尾則強調“'996'看似捷徑,實則是彎路”。
這才多久啊,就口風大變了。
今年一月中旬,該報發文《對“996”工作模式的勞動救濟渠道必須暢通》,文中明確指出996,"難言w法"。該文甚至隱晦地指出,錢給夠,“你情我愿”,雙方達成默契的事,不就那樣么?有啥好抱怨的?覺得996不好,覺得這家企業不好,那為什么不用腳投票,換一家呢?
8個月過去了,“996”終于w法了。
說“終于”,是因為勞動者自嘲“社畜”、“打工人”什么的都有幾年了;提出“996.IU”并反對“996福報論”,也有兩年了;再說勞動法擺在那兒,還能說出“難言w法”。這個“終于”,來得實在是有些遲。
但,這個“終于”,雖然姍姍來遲,畢竟是來了。
當然了,“彎路”可以視為一種定性。它是畸形的加班文化,是用工模式的不成熟,而不是資對勞的壓榨,屬于人民內部的矛盾。
這一用詞,隱晦地指出了996對經濟的快速發展曾經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是“前沿行業”探索工作模式之下的某種必然,也是曾得到默許的,報酬也是給夠了的。
只不過,在互聯網行業格局大體確定之后,這一頭是“碼農”的紅利沒了,除了頭部大廠,其它企業的薪酬事實上在降,而此前拿著高薪的“碼農”由于常年透支身體,猝死、亞健康、不婚不育等各種狀況頻出,另一頭則是大長們為了擠掉競爭對手,在加速壓榨的路上一直狂奔——這才有了380小時/月的硬核奮斗模式。
而這“前沿行業”竟然全都是靠重資本投入,圈地筑城,形成閉環后收割用戶,并且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搞了金融,這算哪門子的“前沿”?
更有甚者,A在數字支付方面已成壟斷之勢,并且將手伸向了主權數字貨幣;D的海量用戶/地圖基礎數據有外泄到美國的巨大風險;B在被美帝制裁的時候,號稱要有火星視角;M在被壟斷調查的時候,發文“灰坑未冷山東亂,原來劉項不讀書”,內涵監管,而其旗下近千萬騎手,全都和它沒有勞務關系,自然也就不用承擔社保;H對外還是有點能打,人設立得正,營銷又做得好,自然“自愿奮斗者協議”、251和“996始作俑者”的身份也就沒人提了。
一個個地,都是“前沿”。
既然"前沿",必然是榜樣。
有樣學樣,竟然號稱科技前沿領域的互聯網都能大張旗鼓的搞“996”,憑什么別的領域就不能搞?于是,996開始從互聯網行業向全行業彌散——對于其它行業而言,那可是沒錢發加班費的,但活必須得干。
不干?滾蛋!
放眼望去,都是超時勞動才能養家糊口,還能去哪兒?
這么一來,人的價值和意義就只剩下了工作,人就成了資本驅動的機器中隨時可以被替換的螺絲釘。
眼看著路越走越偏,矛盾越來越大,群眾越來越不滿,干-電池也快不夠用了,于是,終于開始“調”了。
996,違法!這本就是和尚頭上虱子的事,也“終于”被看見了。
目前這一步,應該算是廣而告之階段,算是提醒各大小企業996其性質是“嚴重w法”,并勸誡各企業要“以小見大”、勒馬、糾偏。
“嚴重w法”,“彎路”,還要自行改正?
這還不得整成莫比烏斯環了?
說到“路”,很難讓人不想到魯迅先生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竟然“彎路”走了這么多年,有了為數眾多的行業,和龐大的經濟體量參與其中,有怎么可能是幾句話就能調轉方向的?
這個時候,還是得把架上積灰的勞動法拿出來,拍去上面的灰塵,好好看看該怎么做吧。
把勞動法從.txt文本,變成.exe程序并運行之,才是更為重要的。
畢竟,一打紙面上的宣傳,遠不如一次確實有效的行動,對走出彎路有幫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