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腦筋急轉彎,說是幾個人要分一塊蛋糕,怎么樣分才最公平呢?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想了一個好辦法:負責分蛋糕的人最后取,那他肯定能把蛋糕分得公平合理?! ?/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分蛋糕的規則很重要,人們經過商量想出來一個好辦法,沒有人耍橫非要充當操刀人。
現實中也有分蛋糕的難題,然而情況卻復雜的多。怎樣才能分好蛋糕呢,我覺得首要的問題是誰來分蛋糕。不同的人利益和立場不同,分蛋糕的規則自然不一樣。
從社會生產角度來講,社會可以簡單分成兩類人——勞動者和非勞動者。毫無疑問,社會的物質財富——蛋糕是勞動者生產的。
但古今中外幾千年來卻一直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做蛋糕的在分蛋糕時卻幾乎沒有發言權,蛋糕分得少也只能忍氣吞聲。
孔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雖然反動,但卻是幾千年來的事實。
古羅馬的奴隸主貴族,閑著無事就去泡澡,窮極無聊時還要看奴隸跟猛獸搏斗尋求刺激,這些人享受榮華富貴卻“十指不沾泥”;
中國封建王朝的皇族、官僚和地主繼承孔孟之道,鄙視勞動,連洗臉穿衣都要人伺候(例如賈寶玉),農民的血汗卻盡入他們囊中;
資本主義也是如此,廣大的無產階級勞動者一無所有,不勞而獲的資本家卻腰纏萬貫。
一句話,蛋糕幾乎都被這些寄生蟲吞了。
我們聽過“按勞分配”和“不勞動者不得食”,為什么幾千年里卻是剝削者操刀來分配勞動果實并且自己拿了大頭只給勞動者一點殘羹冷炙呢?
蛋糕究竟誰來分,怎么分,分幾次,分得是否公平合理,做蛋糕的人無從發言。除非是孔夫子的信徒,否則怎么看也感覺不合理。
蛋糕做好之后擺在桌子上,人們商量著怎么分,不管怎么分,都說對做蛋糕的人有好處。做蛋糕的人遠遠地看著點點頭,說道:“你們說好,便是好吧”。如此說著,心里又不得不想,“這不是我做的蛋糕嗎,啥時候輪到咱自己來分一下呢?”
紅色衛士
2021年8月2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