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本文讀來,一氣呵成,作者環保專業畢業,頂著名校碩士的光環,信心滿滿來到社會,無奈卻被現實碰的鼻青臉腫。幾份工作經歷,讓作者深深體會到,資本加到每個人身上的“桎梏”,字里行間把“吃人”的資本和“嗜血”的管理制度,描寫的入木三分。
經歷了種種之后,作者成功考公“上岸”,回首過去,作者對現狀感覺很滿意。佐伊也替他感到欣慰,但故事中的你我,還在重復昨日的種種,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改變,值得每一個人的探索,畢竟人不僅僅是活著,還要作為一個勞動者而有尊嚴的活著,如果大家理解這份尊嚴的話!
佐伊你好,關注你已經很久了,你發表的每篇文章我都及時拜讀,也關注了你的公眾號,對于你推薦的一些書籍也計劃開始學習。前段時間你在知乎上發表了一些各階層的調查報告,我讀來真的感同身受,這些小伙伴們的經歷雖與我不盡相同,但主觀感受幾乎是一致的,我有深深的共鳴。今大佬再次征稿,也恰是我人生翻開新一頁的時期,我也一直想將我這幾年的經歷寫下來,給自己人生的這個階段做個總結。
搬磚三年,感慨良多
我出生于中原地帶四線小城,男,今年29歲,研究生學歷,研究生畢業后在當時就讀的新一線城市工作兩年,歷職兩家公司,后辭職回家,又在家鄉一公司工作一年。搬磚三年,感慨良多!
01 第一段搬磚經歷
我所學的是環保專業,坊間歷來有“環化生財,就地活埋”的說法,我初入大學的時候,對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就深感擔憂,一度想要改換門庭,投入土木、建筑等熱門行業。好在我求學期間習大大上臺,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行把環保專業從ICU抬了出來,自此環保業行情看漲,此舉安撫了我焦慮的內心,從此我安心于本專業。后經努力我一舉考取了985高校研究生,強行為自己的履歷鍍了一層金,彼時自信滿滿,想著這塊招牌定能幫自己登上人生巔峰。
靠著名校碩士的學歷光環,我順利進入了當地排名比較靠前的一家環保公司,該公司脫胎于體制內,老總是業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其長相也頗富態,肥頭大耳,大腹便便。他將公司分成若干個業務部門,各部門各自為戰,自負盈虧,用什么人和發多少錢各部門領導自己說了算,每年各部門向公司交租若干。在這種架構下,每個業務部門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公司,各部門部長就是這個小公司的一把手,而我當時就是加入了其中一個業務部門。
彼時和大多數剛畢業的生瓜蛋子一樣,我自信滿滿,渾身是勁,總想著要多做一點,要表現好一點,要盡快脫穎而出,要獲得領導認可,就像司馬遷寫的那樣: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以求親媚于領導。
我所在的部門20個人左右,員工平均年齡大概30歲,部門領導則將近40,為人不茍言笑,脾氣火爆,工作上稍有不合心意之處便對員工發飆,所以我們整體上對他持敬而遠之的態度,讓干嘛干嘛,不發表任何意見,安安靜靜當個工具人,但是這樣也逃不掉……
入職大概3個月的時候,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我媽的電話,說我長期抱病在床的奶奶病情惡化,言語之間憂心忡忡,我意識到情況不妙,心急如焚急著回家。但當時手上有個比較著急的項目,甲方卡著時間點要報告,而我家遠在千里之外,如果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肯定回不來,那么項目進度肯定被耽誤。
當時心理很矛盾,一方面著急回家,怕見不到奶奶最后一面,一方面又害怕耽誤項目進度。思來想去,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必須回家,不能因為一個項目讓自己遺恨終生。于是我在十二分小心的措辭后給部門領導發了條微信,大意是奶奶病重,我要請假回家一趟,如果奶奶沒什么事我很快就會回來,如果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可能要在家待一段時間,這個項目我已經完成了50%,為了不耽誤項目進度,到時請領導暫時將該項目安排給其他人云云。
消息發出后,如泥牛入海,杳無回音。當時心里很忐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哪里措辭有問題,領導會不會不批我的假,渾渾噩噩一上午都沒好好工作。
下午的時候,同在一個部門的師姐發了個聊天截圖給我(我倆同一個研究生導師),是部門領導在對她發飆,而原因竟然是因為我!領導說我讓他把工作安排給其他人這種做法純粹是給他找麻煩!說我不懂得安排工作!先劈頭蓋臉吵了我師姐一頓,然后口氣很嚴厲的要讓師姐好好教育教育我。
我看到截圖的一瞬間怒氣值飆升,當時心里就兩個想法:第一,這是我個人的事,與我師姐無關,你有氣沖我撒,為什么要吵我師姐!第二,在這種時候我請你把工作安排給其他人到底哪里做錯了!協調安排工作不是部門領導應該做的事嗎?這個項目其他手里活不多的同事完全可以接手,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困難。怎么?難道非要我主動克服困難,不麻煩領導,把項目帶回去,然后在我奶奶的喪事上寫報告?
索性師姐對我很好,勸慰我安心回家,并向部門領導報告說這項目她會接手,如此領導才批了我的假。
我就這樣帶著一腔怒氣回了家,還好奶奶隨即轉危為安,一切只是虛驚一場。怕加重師姐負擔,我在家只呆了一天便匆匆趕回來重新接手該項目,之后熬夜加班趕在既定時間節點前完成了報告。
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所謂的公司領導對員工的那種冷血態度,我心真的涼了一半。而之后發生在同事身上的一件事,讓我感到徹骨奇寒。
在我入職大概七八個月的時候,一位干了兩三年的老同事接手了一個項目,該項目報告正常的編制周期起碼三個月起步(生態專題),但是甲方要的很急,在招標時就明確提出只給一個星期的時間,誰知領導一口氣應承下來,隨后將該項目甩給了這位同事。
同事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終于完成了報告,但是相比于該報告應有的工作量實在有些過于倉促,于是在項目評審的時候因工作量不夠飽滿被專家給斃掉了,此事驚動了公司高層,大領導親自在工作群里發通知,聲明他要親自組織召開部門會議并嚴肅追責。我們整個部門都參加了會議,這個會議上這些所謂領導的丑陋嘴臉我至今記憶猶新。
會議開始,由我們部門領導先發言,開頭是敘述這件事的始末,在敘述完后,我當時想的是,部門領導作為部門一把手,這時自然是應該帶頭做個檢討,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然后說明該員工工作很努力,這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項目通不過也情有可原云云,希望領導從輕處罰。然后大領導總結陳詞,對部門領導和該員工進行嚴厲批評,重申事情的嚴重性,之后象征性的給點處罰,這樣恩威并施,又點到為止,皆大歡喜。誰知我真的是高估了這幫人道德素質。
在平鋪直敘毫無感情的講述完事情始末后,部門領導突然開始講自己當年寫報告的事情,如當年自己第一次接觸了某類型報告后立刻就研究出了模板,此后全行業都在采用他的模板,又如自己當年寫報告十分認真,報告里挑不出錯別字,寫的某某報告獲得某某層級的表彰,某某領導的認可等等,總之就是一個意思——自己很優秀。接著又開始就這件事講自己所做的努力,比如為該員工寫項目找資料協調關系、提前請專家審閱報告、提前找專家疏通關系等等,總之就一個意思——自己在這件事上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
在叨叨了半個多小時后,我終于聽明白了,翻來覆去就為了說明一件事——這個項目通不過,跟他一點關系也沒有,純粹是這個員工自己的問題。
聽到這我真的是氣得發抖,身為部門一把手,出了問題不敢扛,居然首先想的是把自己摘干凈!這種人也配當領導?真tm讓人惡心!
我想著我能看到這一點,大領導必然也能看到這一點,而大領導素來在單位以英明睿智著稱,看到部門領導這個表現我想他肯定也很生氣。
事實證明我又錯了。
在部門領導講完后,大領導情緒很穩定,他首先肯定了部門領導的優秀和他在這件事上努力,接著矛頭直指同事,用質問的語氣問同事這一個星期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在同事戰戰兢兢的講完自己的工作安排后,大領導疾言厲色的對他的工作安排給予嚴厲批評,指出他工作安排上存在重大失誤,什么主次不分、思路不清晰、效率低下等等,總之就一個意思——這個項目通不過是同事工作安排有問題。而我們其實都知道,這個項目無論給誰做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沒有人可以一周完成三個月的工作量。
聽到最后我已經憤怒的沒有情緒,這都是些什么人啊?出了問題大領導和部門領導沆瀣一氣,讓一個小小的員工背鍋!若真是這員工工作態度有問題或者存在重大工作失誤也就罷了,明擺著是他們自己接的項目有問題,出了事卻都把自己都摘的干干凈凈,把責任全部算到員工頭上,這尼瑪還要點臉嗎?
會議最后的結果是:扣掉同事該項目全部獎金,同時罰一個月工資。
這個會開完后,本就性情略有些孤僻的同事一連幾個星期在公司一句話也不說,吃飯的時候獨自點外賣,再不和我們一起吃,每天到點就走,再也不加班。兩個月后,他從公司離職了。同事走后,部門領導對他發表“蓋棺論定”——性格古怪,能力平平。
同事的離職對我觸動很大,也使我萌生去意,而之后發生的一件事最終促使我離開了這家公司,這件事也是我思想覺醒的起點。
老總有個兒子,正在上高中,長相完美繼承老總,肥頭大耳,皮膚很黑,學習上不求上進,一心向往娛樂圈。老總將兒子視若珍寶,并且非常支持兒子的志向。該娃起初立志當導演,老總便砸重金讓他去劇組實習,之后這娃嫌太累,又轉向唱跳、rap。老總經常把他兒子的一些“作品”發到工作群和朋友圈,下面自然是各種點贊、吹捧、彩虹屁。一次在年終大會上,老總發表講話,言談之中又提到兒子,眉飛色舞的說兒子想要出國,自己準備送兒子去美國體驗嘻哈文化,之后不停的夸自己孩子多么有想法,多么有才華,多么有能力。末了,老總舉杯敬酒,我的手卻怎么也抬不起來,我看著我這一桌的同事,一大堆的名校碩士,甚至不乏海歸,感覺真的很諷刺。
散會后,我一個人踱步走回住處,刷到老總發的朋友圈,又PO出了他孩子的照片,一身的名牌,擺著raper慣有的囂張手勢,痞氣十足,只是顏值實在過于掉檔,完全撐不起那個氣場。那晚上我想了很多,越想越難過,我每天熬夜加班,努力工作,辛辛苦苦幫公司賺了那么多錢,自己只能分一小杯羹,而這個廢物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盡情揮霍我的勞動成果,為什么?
此后沒多久,我也從公司離職,算來剛好一年。現在想來,那一年的經歷讓我很受刺激,價值觀受到強烈沖擊,思想上觸動很大,但那時社會上對資本的批判沒有現在這么強烈,所以我對部門領導、公司老總這類人的本質認識不清,僅僅把自己的遭遇歸因為遇人不淑,并且還幻想著是有一些很“正規”的公司存在的。
結果是,才出狼窩,又入虎口。
02 第二段搬磚經歷
當地有一家非常有名的環保公司,是業界領頭羊,該公司以三高著稱(高強度、高門檻、高工資),我畢業時曾去應聘結果被無情淘汰,自此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從原公司離職后,我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后看到該公司在招人,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了簡歷,后被安排面試,具體面試過程不再細說,總之是順利進入公司上班。
剛開始上班的時候真的是很興奮,很激動,覺得自己終于得償所愿到了“正規”的大公司上班,公司的一切在我眼里都很“高大上”,有免費的水果和酸奶,生日時還發蛋糕券,逢年過節有相應的福利!一切都很滿意,當時甚至還想過,要在這公司奮斗一輩子。
但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我慢慢發現不對了。
首先是工作量實在反人類。按照行業性質來說,干我們這行一個人手上能同時做四五個項目已經是頂天了,但是在這個公司每個人手上攤下來能有八九個項目,所以第一次參加部門例會的時候我差點把下巴驚掉。當時我的想法是:臥槽!大公司的人果然厲害,我也得努力提升自己,盡快趕上他們!
但慢慢我就發現不對勁了。
部門每周一召開例會,會上每個人要匯報自己上周的工作進展,我發現每個人都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包裝的很“漂亮”,比如“上周這個項目我主要進行了項目對接,主要是詳細了解甲方的具體要求,弄清楚項目細節”,“這個項目我上周先把框架搭了一下,后面我會盡快把內容充實進去”,“這個項目甲方說xxxx,所以我根據他的要求對項目進行了修改完善”。乍一聽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其實我知道,這些項目基本沒有動。
所以事實就是,大家的工作量都只體現在口頭上,實際上并沒有做那么多。
我有些不解,私下問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怎么感覺大家匯報的工作量都好多啊?真的做了那么多事嗎?”
同事一笑說:“怎么可能?這么多的項目怎么可能做得完?大家都是挑要緊的先做,其它的先放著。”
我接著問:“那大家匯報工作為什么要摻那么多水分?實際做多少說多少不行嗎?”
同事朝著部門領導(女)的辦公室努努嘴說:“那位可不能聽你說其它項目沒動,不然肯定要說你,所以大家就都編點內容糊弄糊弄她,我們都這樣,你別太實誠。”
我這才明白過來,但一細想又覺得有問題,繼續問:“那這樣的話,到了節點交不出報告咋辦?”
同事冷哼一聲說:“你以為她不知道我們交不出報告?告訴你吧,這全是套路,我問你,這周她給你定的工作量你能完成不能?”
我撓撓頭為難的說:“我能力不行,這個工作量估計加班也難完成,我得想辦法提高效率。”
同事一副看智障的表情,說:“你真是太實誠了,這樣下去你得被她坑死!實話跟你說,她給你布置工作的時候壓根就知道你完不成,但是她還是要給你布置這么多,你知道為什么?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一個項目,她其實是需要你一個月之內完成,但是她非要讓你一周完成,你為了達到她的要求,肯定是加班加點,最后你半個月完成了,她其實還是可以交差的,但你給她空出來半個月,她就可以繼續安排你做其它項目,明白嗎?”
我聽得真是目瞪口呆,完全想不到有這么深的套路在里面,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大家到快要交報告的節點時都還那么淡定。而后面發生的一件事也充分證明,領導布置工作壓根就是不切實際的閉著眼睛胡說。
一次例會,領導照例給我布置工作,按要求這周有個項目需要我整周都在外地出差,她剛把我出差要做的事安排好,接著又布置我把另一個報告寫到某某章節,我聽完一愣,問她:“我這周整周都在外面出差啊?怎么寫這個項目?”
領導一愣,似乎才意識到這件事,她沉默了幾秒接著淡定的說:“你不是背著電腦嗎?你可以晚上在酒店寫啊!”
幾個同事忍不住笑出了聲,我聽到這也只能無奈笑笑。白天干那么重的活兒,晚上還要在酒店加班寫報告,這是把我當神仙嗎?
其次,公司的“軟性強制加班”真是讓人厭惡透頂。
何謂軟性強制加班?簡單的說,就是從來不會直接要求你加班,而是采用其它方式逼你加班。
我們部門領導最慣用的手段,一是工作日到了下班點不下班,這樣的話,領導不走我們自然也不好意思走,她幾乎每天都能在公司待到九十點,我們也只好待著。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了,當著她的面收拾東西下班,剛進地鐵站,她的電話就來了,說她有個技術問題想跟我討論一下,讓我先別走,我只好又返回公司。所謂的討論問題自然是借口,公司還有一大堆經驗比我豐富的多老同事,技術問題犯得上跟我討論?我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乖乖在公司待到她下班。
第二個手段是周末給員工打電話催報告進度。周末如果她來公司加班,發現誰沒有在的話,她就會一個個挨著電話“問候”,也不提加班,就問某某項目進度怎么樣了?大家自然都懂什么意思,都不情不愿的跑到公司加班。有些員工實在煩了,周末干脆關機,她電話打不通就微信問候,實在問候不到就例會上點名,這些招式搞的大家怨氣沖天。這種又當又立的做法真讓人想罵娘!
再者,就是公司苛刻的反人性規定。
公司雖然把自己包裝的很好,言必稱員工是家人,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實際上公司沒有一條規定是真的為員工考慮的。其中最讓人寒心的是出差,首先是,無論多遠的路,公司原則上都派車去,不讓坐高鐵,所以我們出差經常是幾個人擠在一輛車上,一坐好幾個小時,坐的你頭昏腦漲;其次,出差的住宿和吃飯標準定的極低,一不小心就要超標自己往里貼錢,所以幾乎每次出差我們都得連著問好幾家賓館,找到價格合適的才敢住,吃飯也得計算著菜品的價格,生怕回去無法報銷;再者,無論多遠的路,工作做完的當天必須返回,我曾經一次出差工作做完已經將近七點,還是坐著公司的車一路顛簸六七個小時返回,到家已經夜里1點,第二天還是要正常上班,這種工作節奏真的讓人窒息;最后,每次出差回來都要寫出差報告,把本次出差的全部過程,每天做了哪些事,這次出差的收獲形成報告上傳系統,交由領導審閱。
這一套規定下來,比較遠的項目基本沒有人愿意接,因為大家都反感出差。
最后,要說一下公司c蛋的工資制度。
該公司的工資在行業里確實是比較高的,但是談到性價比就很難看了。一般來說,我們這個行業都是靠提成吃飯,就是提前定好某個類型的項目提成多少錢(固定金額或者合同額的百分比),這樣做多少項目拿多少錢,簡單明了。但是該公司由于盛名在外,承接的都是比較大的項目,如果按提成來算的話員工的工資會非常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公司別出心裁制定了自己的工資制度,核心是兩手:年薪制和工時制。
所謂年薪制,就是每年年初跟你定好你今年的基本年薪,即你基本能拿到的年薪,不會比這個少很多,也不會多很多。當然這個年薪不是死的,如果是死的員工工作就沒有積極性了(干多干少拿一樣的錢,肯定沒人愿意多干),為了保證這一點,公司又推出了工時制,所謂工時制就是每年年初給你定好你今年的工作時數,沒錯,就是你今年應該工作多少個小時(每周50小時起步),如果你達到了這個小時數你就可以拿到基本年薪,如果你工作時數溢出了,就可以拿更多的錢。顯而易見,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以錢為激勵手段,鼓勵你加班。
但是,如果員工磨洋工怎么辦呢?出工不出力,凈磨工時豈不糟糕?放心,公司當然有設計,每周員工都要在系統里自行填報本周工作時數,但是這個工作時數需要部門領導審核,他有給你打“系數”的權力。舉個例子,如果你本周上報了50個工時,部門領導會根據她認為的你本周實際的工作情況賦予這個工時一個系數,比如給你個0.8,那么你這周真正的工時數就是40,這樣你這周有10個小時屬于白干。而基本上,部門領導不會給員工超過1的系數,一般都在0.8、0.9左右。
夠惡心了吧?然而尚不止于此,公司的工資發放形式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司每月只發生活費,大概四千多一點,其余的錢到年底以獎金形式發放,這種發放方式有兩點“好處”,第一,員工不敢在年內輕易離職,不然年底獎金扣光,一年基本白干;第二,員工由于平時手里錢很少,沒錢消費,就會花更多的時間用于工作。
以上這些就是這家行業翹楚的里子,每一個毛孔都滲著員工的血。說實話,我真的要感謝這家公司,是它逼著我半夜坐在窗戶邊上苦苦思索工作和生活的本質,是它逼著我去尋找“這個世界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答案,也是它把資本對于員工敲骨吸髓的壓榨毫無保留的展現在我眼前,而此時也恰逢馬爸爸推出福報言論,全社會掀起反對996風潮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認識逐漸深刻,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至此我才明白,原來第一家公司的部門領導、大領導,他們不是個例,他們是一個階級的縮影,是一個階級意志的化身,在這個資本的游戲里,他們的這副丑惡嘴臉是必然。
在熬了幾個月后,我從該公司離職。彼時的我,剛度過27歲生日,談了兩年多的女友也和我分手,夜里坐在8平米的出租屋里茫然無措,禁不住自嘲:寒窗苦讀十幾年,自以為能功成名就,誰料走到今天“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原來我啊,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選之子,只是一個普通人。
03 路在何方
之后多少個夜晚,我漫步在這個呆了將近十年的大城市,慢慢感覺很絕望,那好高好高的樓啊,好多的房子,繁華的街道上好多可愛的人,他們聊著笑著,那么美好,卻都和我沒什么關系。我覺得看的越清楚,好像就越痛苦。
以后我苦苦思索我今后的路該怎么走,卻始終想不出辦法,想留在這里,按照既定的游戲規則玩下去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否則只能離開。
而我,最終選擇了離開,并同時做了一個決定——考公!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徹底脫離這個游戲。
于是在一個普通的早晨,我拖著行李箱乘火車回了老家,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這是個很荒唐的選擇,起初做這個選擇時我內心當然也有過猶豫和不舍,但經過深思熟慮,我認定這才是我最好的選擇。
之后我在這個四線小城的家鄉找了份工作,和之前的工作類似,一樣也需要996,但我感覺自己“淡定”了很多。我不再因為領導的一句表揚而激動,也不再因為一句批評而沮喪,我知道一切不過是生意。我只做自己分內的事,能不加班就不加班,因為我知道愛惜自己應勝過愛惜工作。余下的時間,我努力的去學習,去為考公做準備。
一年后,我參加了省考,市直單位招四個人,一比三進面我筆試最后一名,但蒼天眷顧,我面試翻盤,最終總成績第四成功上岸。
目前我已經入職五個月,生活較之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不再詳述,我只能說,我很滿意。
也是這一年,和我分手的女友兜兜轉轉也回了家鄉,我們重新走到了一起,目前已經領了結婚證,正在籌備婚禮。
現在是夜里2點,我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回想這三年來的種種,真恍如隔世。我無意說教,也不想用我的經歷來證明什么,更總結不出什么有價值的經驗,就算是對過去的一個總結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