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絲絲,一名深圳的普通“騎女子”。
最近有閨蜜問我:“今年你們外賣騎手非常受公眾關心,很多主流媒體和自媒體都推送了一些10萬+熱文,督促外賣平臺減輕對你們的壓榨,呼吁消費者更寬容一點。那么現在你們的勞動環境應該有很大的改善了吧?”
對此我長嘆一口氣,唏噓一聲:“其實并沒有,而且變得更惡劣了。”
閨蜜很驚訝,非常不解地說:“9月份時候美團、餓了么明明都陸續公開發表了行動聲明,表示會進行改善呀?他們好歹是大企業,不至于欺騙公眾吧?而且我看當時他們態度都還不錯,很多網友都對此點贊呢。”
我只能苦笑:“那只是公關,店大才欺人呢。”
接下來,我會一五一十給大家解釋被主流輿論遮蔽的,另一個版本的外賣騎手2020奇遇記……
熱文不熱
今年9月初,一篇關心我們外賣騎手的媒體報道《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刷爆了網絡。據說后續也有很多不同的報道推文出來,文章都劍指外賣平臺的不合理之處。
但很可惜,直到9月底我才在某個朋友的轉發之下讀到它……不是我不愛閱讀,只是因為我實在沒有工作外的時間和精力。
我跑的是美團專送,在固定時間上下班:每天早晨9點起床,匆匆忙吃完早餐過后騎車2km,準時9點半和其他同事集合開早會進行昨日盤點,接著餐箱消毒。
從10點多開始上線接單一直到下午2點半,然后休息兩小時同時給車充電,到了4點多再出門一直跑到夜里10點多回家,沖完澡后直接累趴在床上睡覺……第二天再重復。
為了掙錢,更為了不被扣太多的錢(月出勤達28天及以上才會有“全勤獎”),我每月只有在月經到訪的頭一天才會請個假喘喘氣,“敬業”如此。
總之,我每天的時間,不是在送外賣就是在等外賣,然后就是睡覺,連吃午晚飯都是在等外賣的時候。私人時間不斷地被打碎,稍微用腦量大一點的活動都感到無能為力。同行們要么在打牌斗地主,要么在打王者吃雞,更多地在刷抖音,各種網絡段子笑呵呵,只需無腦刷,一直無腦一直爽……
所以,我幾乎沒有看到身邊的和認識的騎手轉發那些“關心外賣騎手的熱文”,也沒有聽到任何同行討論過它們。
畢竟對于大家來說,親近那些成段成段的文字實在是太難了,而且那些也無非只是在重述一遍我們日常遭遇的痛苦,都是我們嘴皮子上早早罵爛了的,也并沒有給予我們實際的改善。
記得之前有一個“外賣小哥三問美團CEO王X”的短視頻,我倒是有點印象,只是后來貌似也不了了之了。
我非常感謝媒體、感謝網友、感謝輿論對我們的關懷,但是我也確實不知道這些關注除了讓我們心里感到一絲溫暖以外,還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畢竟輿論無法替代一些有實際監管權力的公共部門。加之如今的網絡時代是一個健忘的時代,熱點一波滾一波。即便是路見不平的一聲怒吼,相信很快就會被淹沒在龐雜混亂的各種喧鬧之中了,甚至留不下一點印記。
美團不美
雖然說在遭受輿論壓力之后,餓了么和美團都先后發表了聲明,表示一定會改善我們騎手的勞動環境,讓配送時間得到一些延長:餓了么把責任推給了消費者,增加“多等5分鐘”選項,被一些網友抨擊;美團則回應“多給8分鐘”,被很多網友認為是“很誠懇,有擔當”,公關成功。
圖片來源于官方平臺聲明截圖
但事實上呢?
首先我們作為美團騎手,我們的配送時間在美團的公關前后一丁點的延長都沒有。
很早之前有個網名叫“外送江湖騎士聯盟盟主”的同行就打過美團的臉。它其實只是把在顧客端顯示的原本比在騎手端顯示的少8分鐘的預計送達時間,變更為與騎手端相同。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微博截圖
所以這明明只是公關,玩一個文字游戲,就騙過了大部分熱心網友,也逃過了輿論上的責難。
然而,2020年以來最讓人惡心和頭疼的是,自8月份以來美團逐步上線了一個幾乎泯滅人性的,騷的不能再騷的騷派送系統操作……
簡單來說,以前我們送外賣,往往是手上外賣單子即將送達時,才會被系統派發新一波的訂單。
而騷操作上線之后,只要我們手中的一波單子還剩六~十幾分鐘(經過本人和同行多次測試)沒有送達,便會嘩啦啦地被塞進來一波新的訂單。等舊的一波訂單送完之后,相當于新的一波訂單便被削去了更多的送餐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很多訂單的配送時間不但沒有被“多給8分鐘”,還被活生生地騙走搶走了十多分鐘。
尤其遇上高峰期和下雨天,單子不是一個接一個地來,而是一波接一波地來。但實際配送時間卻一波比一波更短。如果再遇到大雨、系統不按照路程遠近混亂派單等情況,縱然我們有三頭六臂也無法避免超時?! ?/p>
某天我的送餐任務路線圖
需從1到10順序執行
但系統其實并不按路程遠近混亂派單
很多骨灰級外賣大神也都紛紛在騷操作的淫威下翻了車,而我在某場大雨,在系統的“安排”下,連續超時了8單。
如此一來,即使總體派單量大幅下降,但只要到高峰期,我們還是會被系統“整蠱”得緊緊張張、累死累活、風險叢生。
由此也很容易看出,系統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所謂的提高派送效率、服務社會,而只是為了讓同一時段更少的騎手送更多的單(同時騎手掛載的單越多,收入單價越低),降低平臺支出,降低騎手的工作收入。說白了,就是為了平臺能吸走我們更多的血,而騎手的死活從不在它的考量范圍之內。
這不是“人工智能”,是“獸工智能”。
另外,平臺及站點在處理超時訂單時不僅會罰款,往往還會變更騎手們的工資結構,在降低收入單價的基礎上設立幾百元的“準時獎”,只有準時率超過98.5%(有的是99%)才能拿到這一部分錢。
在“獸工智能”的助攻之下,平臺便理直氣壯地從更多騎手的口袋里搶走了這筆錢,這樣一來還不如超時罰款,也比扣“準時獎”損失的少?! ?/p>
以上種種“家丑”,往往無法被行業外部的人們所關注到和意識到。
很多朋友都說餓了么對騎手更人性化一點,但據很多同城藍衣靚仔的反映,餓了么的派送系統也早已進行了類似的“升級”,但可能由于相比美團在市場競爭上的劣勢,才使得它以相對人性化的面目來作為自己發展的某種籌碼。
騎手不齊
從外賣平臺誕生以來,我們騎手的配送時間就一直在縮減,收入單價一直在降低,勞動環境一直在惡化。
即使在公眾輿論中引起過那么高的關注度,都無濟于事,平臺資本依然無法無天,玩弄騎手于股掌之中,敲骨吸髓日復一日。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雖然騎手人數多,但是心不齊,每個人都在孤軍奮戰,人與人之間還激烈地在競爭,難以形成一股向心的合力,沒辦法去和平臺講條件,更不用說什么談判之類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在龐大的平臺面前,我們一個個的騎手顯得非常渺小,面對不合理不合法的壓榨,如果我們膽敢不遵或反抗,可能很快就會被系統拉黑,從此就與整個外賣行業絕緣。
我們跑外賣首先是為了掙錢生存,面對飯碗丟掉的威脅,大部分人寧愿選擇逆來順受,畢竟,目前跑外賣確實還是比其他很多行業能掙錢的。事情也就這樣不斷地惡化、惡化、再惡化……惡性循環。
這就產生了一個令人糾結的悖論:面對平臺的進攻,如果我們逆來順受,不團結不反抗,可以保住眼前的飯碗,但碗里的飯量會變少。我們騎手也不會形成力量,平臺便會變本加厲、更無所顧忌地開始下一波進攻。
但如果我們絕大多數騎手都能夠團結起來說“不”,那么這一次平臺可能會栽跟頭,但它轉身便會用各種手段把積極戰斗的人拉黑,讓我們丟掉眼前的飯碗,但很快便會有新的騎手涌進外賣這個低門檻的行業……
總之,跑外賣掙錢,越來越難;而“站著掙錢”,更是難上加難。
縱然如此,在各大城市,仍然有一些優秀的同行在凝聚著大家,勇敢站出來發聲,比較出名的如北京、上海的“騎士聯盟盟主”,而在各種騎手微信群里,總有一些講義氣、熱心腸、伸援手的兄弟姐妹。
困獸猶斗
每每聊到我們外賣行業的種種悲哀,我都會想起某位騎手大哥在一個群里的發言。他說,我們騎手就好像是關在鐵籠子里的角斗士,而平臺就是撲向我們的獅子,當獅子要吃掉我們的時候,無論角斗場上的圍觀者們如何憐憫、同情、鼓掌、激勵……都無濟于事。
只有我們自己的肌肉變得粗壯、我們的武藝變得精湛、我們的精神變得堅韌,才有可能與獅子一搏。
這個世上沒有什么超級英雄,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每個群體、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苦辣酸甜,只有沉迷于童話和雞湯的孩童和傻瓜才會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別人的關心只是一種道德上的情分,而非職責上的本分。
在跑外賣的4個多月里,我經歷過烈日的灼燒,經歷過暴雨的毒打,挨過商家的拖垮,挨過顧客的叱罵,無數次與大車擦身而過,無數次罰款……曾經的“軟妹子”的我早已變成了“女漢子”,但我依然在平臺的魔爪之下堅強地存活著。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外賣這個江湖中掙扎多久,但我始終覺得腳踏實地地憑借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掙錢是一種安心,而這份工作也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天越來越涼了,是時候抱團取暖了。
我相信沒有人會愿意繼續被平臺按在地上摩擦,團結就是力量,擁抱就能生熱,已經有很多騎手走在組建聯盟、工會、行業協會的路上,以后必定也會有更多的人去做。
祈愿我們這些堅強勇敢的騎士們,最終能夠磨出利刃,戰勝惡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