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按
2020年9月,人物雜志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探討了平臺算法系統對外賣騎手勞動過程近乎苛刻的控制以及這種控制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作者長期、詳實的調查讓許多讀者感受到了外賣騎手的切膚之痛,轟動一時。潮涌般的輿論譴責下,美團和餓了么兩大壟斷平臺不得不做出響應,通過修改調度系統給騎手留出幾分鐘彈性時間。然而一切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宣告了“算法系統壓迫論”的破產。激流網有幸訪談了一位配送平臺的算法工程師,為我們詳細剖析算法控制配送員勞動過程的邏輯以及問題的癥結所在。壟斷資本通過自己雇傭的程序員將自己對于效益的價值追求注入配送算法系統。我們需要明白真正的矛盾不存在于程序員和騎手之間,而是產生于壟斷資本與騎手之間。
揭開算法的面紗——控制配送員的三個系統
激流網:平臺的配送算法程序主要包括哪些呢?
紅紅:美團、餓了么、達達、閃送等各個平臺大同小異,從行業內這幾年各家分享的算法工作來看,主要應該包括三個系統,分別是送達時間預估系統,預估騎手訂單的配送時間;智能派單系統,決定把哪個訂單分給哪個騎手;定價系統,計算每個單應該給騎手多少勞動報酬。
向底線試探——配送時間預估系統
激流網:送達時間預估系統是怎么工作的呢?
紅紅: 我們站在一個用戶視角去看,在外賣平臺下訂單,系統會給他呈現或者說承諾一個送達時間。這個時間+N分鐘,往往就是外賣騎手的考核時間。例如一個用戶12:00在平臺下單,系統預估送達時間在12:30,最后訂單派給騎手時,考核時間可能就是12:38,也就是在30分鐘基礎上增加了8分鐘。晚于這個時間送達的話,就會扣一半的錢。
激流網:這個時間是怎么估計出來的呢?
紅紅:就是通過所謂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用戶在平臺下單時候,系統還沒有給騎手派單,這時訂單是哪個騎手送根本沒有能夠確定呢。所以估計什么時候送達,完全就是根據歷史的統計情況,不管加上多少人工智能術語,本質上還是基于統計學習的,即歷史的統計,無非再加上實時的一些情況做修正比如有沒有下雨啊之類的。
激流網:為什么系統每次都會基于歷史統計的時間預估地更短呢?這是人為設定的嗎?
紅紅:預估系統只是忠實的按照歷史狀況去預估,都是某種意義上基于歷史的統計,歷史上這段路程上的每次配送都會成為未來預估時間的大數據的一部分。例如一段路正常行駛要30分鐘送達,如果系統要求騎手跑得更快例如給騎手一些獎勵讓騎手25分鐘送達,而騎手通過各種逆行最終確實按25分鐘這個時間送達了,那么系統里就會有一次這段路程25分鐘能送達的數據樣本,下一次再預估的時候,預估的時長就會傾向于更短更接近25分鐘而不再是原來的30分鐘。
激流網:那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午高峰、下雨等會不會給騎手多留出時間來呢?
紅紅:一般意義上會多留出時間的。但有時不一定,也可能會更短。配送時間預估系統里都有時間調整的設計,就是系統為了自己的目標,在預估出來的送達時間的基礎上再進行調整。比如午高峰,我們都知道這個時間點外賣很容易超時,也有朋友因為配送時間長放棄點外賣而直接去附近店里吃了,所以說午高峰外賣的配送時長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那么系統會傾向把時間在預估出來的送達時間基礎上再減短一點點,也就是向負向去補時,從而試試看騎手能不能在這個更短的時間內送達,如果平均意義上都能按時送達了,那系統積累了更快的送達樣本,下一次預估送達時間的時候,就會預估得更快了。
誰掌控誰得利——派單系統
激流網:派單系統是怎么工作的呢?
紅紅:派單系統就是決定把哪個訂單派給哪一個騎手的系統。如果從早期就開始跑外賣的人會知道,外賣系統前后經歷了好幾次變動。比較早的時候是搶單,后來開始試驗派單,一開始騎手也可以關閉派單,開著派單時每天能拒絕的次數有個上限。到現在變成全派單了,騎手再也不能關閉派單,但騎手遇到不滿意的單可以無限拒絕,看起來平臺給了騎手更大的自由,但其實我們都要清楚平臺拿到了越來越多的分配權管控權。
激流網:平臺更多的管控權如何實現呢?
紅紅:每個騎手在拒絕系統派單的時候,都會看到提示是這會降低后面接單權重。也就是說系統在給騎手派單的時候,會估計騎手有多大可能性接受這個訂單,多大可能性拒絕這個訂單,拒絕多了,后續同等條件下系統給騎手派單的可能性就降低。
激流網:除了拒單之外,系統派單還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紅紅:系統給騎手派單時,確實要考慮騎手身上已經有的訂單,和新派的訂單之間的適合程度,新派的訂單本身能不能按時送達,騎手身上已有的訂單會不會因此超時,都是要考慮到的。從平臺的角度,就是在這個訂單不超時的約束下,能夠讓騎手派送的效率越來越高,從而越來越賺錢。平臺確實在盡可能的預估更準確訂單配送的每一個環節,因為這樣才能更高效地從騎手、從用戶身上賺錢,那預估不準的環節里預估不準的成本呢,在現在階段就讓外賣騎手去承擔了,因為商家出餐時間預估不準,騎手拿到餐晚個幾分鐘,就得逆行拼命跑單保證最后不超時。
激流網:當一個騎手同時送多個單,騎手會不會更賺錢?
紅紅:短期騎手更賺錢,但長期其實平臺會更賺錢。派單的時候,系統還常常傾向于把兩個或三個相近的訂單合并在一起派給騎手,兩個訂單,原先每單可能5元錢,合在一起9.5元,確實騎手看起來有點收益短時間能送更多順路的訂單,但是收益更多的還是平臺,平臺正是通過這個方式來逐漸降低了每一單的配送成本。
激流網:那最近幾年,各家配送平臺的調度系統主要在升級哪些功能呢,對騎手來說這意味著什么呢?
紅紅:平臺的調度系統確實在做更全面的優化,計算的能力更高,更好的應對各種場景。如果我們從算法的角度看就是在突破過去的一些約束,比如過去可能是按照商圈做調度,現在能做到按城市做調度,過去可能要分成專送和眾包分別調度,而現在能統一調度。這種統一調度可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平臺具備了專送與眾包騎手之間的訂單調整的能力,遇到眾包騎手罷工,平臺可以輕易將眾包的訂單轉發給專送騎手。所以騎手別無出路,只有越來越大的聯合。
榨干油水——定價系統
激流網:定價系統是如何運轉的呢?
紅紅:兩類騎手的勞動報酬計算方式并不一樣,專送騎手每單價格基本固定或者分段固定單價,按訂單數量結算工資的,而眾包騎手則是每一單都有標價,單單結算。
激流網:為什么會這樣呢?
紅紅:眾包騎手從設立之初,對平臺的目的就是用盡可能低的成本,去達成專送的配送體驗。所以眾包騎手的成本是在持續被優化的。
激流網:系統是如何對眾包騎手的訂單價格進行優化呢?
紅紅:整個定價系統,開始時是有個初步的基礎定價或者說規則定價的。我們往往也能看到這種規則,比如按照訂單配送的距離,還有訂單在商家那邊難不難取,到用戶那邊難不難送等等,根據這些因素,來決定一個訂單的價格,這個價格對所有騎手都是一樣的。當然這個規則過幾個月也是會變化的,比如平臺要是這段時間想要降單價,那么總的預算就會變少,分到每一個單上的價格就相應會少了。
激流網:除了規則定價,還有其他的定價策略嗎?
紅紅:規則定價是最基礎的,在這上面會有根據訂單順路的程度進行的順路單減價,或者像上面提的訂單打包的減價。當然平臺也會在午晚高峰和下雨天有加價的補貼。
激流網:決定是否加價和減價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呢?
紅紅:也是動態的根據實時周邊的騎手情況來決策的。比如這個地區騎手人數多,系統估計出來加很少的錢就會有騎手來接起這個訂單,那么系統就不會加更多的錢。所以其實是系統對騎手的情況做預估,并根據預估的情況來實時的做調整,與騎手做博弈。
誰說程序員不懂騎手的痛
激流網:今年9月份刷屏的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文章中提及,加強程序員的培訓和價值導向對于解決外賣員的困境很重要,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呢?
紅紅:程序員也是打工人啊,因為供需的關系可能程序員目前稀缺所以工資暫時高一些,但在資本的眼里都一樣的都是被壓榨的對象。外賣騎手跑的越快提高了平臺的配送效率,卻造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同伴們后續越來越辛苦配送時長被一再壓榨。程序員代碼寫得越智能越好維護,也造成了自己后續不得不更多時間加班為資本的各種目標去做算法嘗試及自己被越能加班的年輕勞動力取代。我們其實都能夠看到我們自身都是在某種規則里,外賣平臺給騎手定義的是普通、青銅、白銀、黃金、鉆石、王者;互聯網公司給程序員定義的是工程師、資深工程師、技術專家、資深技術專家、研究員。但站在全體去看,在這個定義好的規則下,能夠成為王者騎手或者資深專家的永遠只會是比例很少的人,不管我們其他人多么努力。而資本在這整個規則下才是穩賺不賠的。所以,也許我們都應該問一問,規則究竟應該由誰來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