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味一下諸葛亮罵死王朗那段的劇情,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當時王朗被罵得狗血淋頭,完全回不上嘴。但是如果王朗學習一下《央視新聞》的套路,其實還真能惡心到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謙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而央視新聞又有什么套路值得王朗學習的呢?因為央視新聞公眾號10月26日發了一篇文章:《早安,“打工人”!》,把打工人美化成為了家人理想打拼的奮斗者,用熊熊燃燒的打工魂,為打工人填注(截屏附后)。
關鍵是,「打工人」跟DS一樣,是自嘲用的,就跟尼哥們自己說可以,白人說尼哥就不行;一個國家頭部的宣傳機構,在正式發表的新聞推送里面拿打工仔的自嘲開涮,強行升華上價值?這不是把DS升華成富豪,把名媛升華成大家閨秀么?王朗要是學會了這套用自謙罵人的手法,也能成功惡心一下諸葛丞相吧?
王朗(央視新聞版)復活過來接著罵「汝本布衣(臣本布衣),耕作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未能(不求)聞達于諸侯;漢主不以汝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擒汝于草廬之中,咨汝以猖狂之事;狼狽為奸,遂為賊酋所驅馳;后果傾覆,汝奪權于敗軍之際(受任于敗軍之際),趁亂于危難之間(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托付不效,大傷汝主之明」,品品,是不是跟央視新聞的推送有同一個味道了?
而且央視新聞強行上的價值還很尷尬。打工人光靠汗水已經很難創造美好生活,已經滿心疲憊,很難樂觀面對現狀了;打工人也真不是熱愛工作、帶著憧憬創造未來;對于打工人來說,打工的目的就是工作掙錢,養家糊口,如果掙得多了,那就能享受輕松一點的人生。
打工人跟那些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跳河的賭徒不一樣,跟一門心思實現人生價值的奮斗逼也不一樣,打工人想要的,還是悠閑輕松打游戲,逛街吃飯過家常、老婆孩子熱炕頭,斗雞斗狗斗蟋蟀的田園閑適生活,這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主要基因之一(賭也是)。西晉(五石散)如此,大唐(打馬球)如此,大宋(摔跤)如此,大清(遛鳥)如此,今天(游戲和抖音)也是如此。
從2016年到2020年,短短五年里,隨著房價一步步攀升,輿論一點點在變化。16年,那時全國資源都在鼓勵創業,眼球和資本都在追捧成功的創業者,比如《中國合伙人》電影大賣、《合伙中國人》綜藝播出、《我是創始人》綜藝熱播、總理視察中關村創業大街,那時候大家都鉚足了一口氣,期望的都是有沒有可能拼搏幾年,掙一番家業再去享受人生;嘲諷的對象,是日本的平成廢宅。
18年的關鍵詞是奮斗逼。那時候網絡輿論已經開始指責奮斗逼了,但是輿論還在膠著,同樣有「你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的論調,但那時是否奮斗,仍然取決于個人選擇,員工還是可以選擇回歸平淡生活,放棄奮斗。
19年的關鍵詞是內卷。但當時關注點仍然在某些互聯網公司的高度內卷上,比如996*icu,比如華為任總贊賞河北的「衡水模式」,阿里系要逐漸實現P8層級年輕化。同時,我們也開始注意韓國的高度內卷,高中生只有考上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才有可能實現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韓國的內卷模式意味著,窮人都在給富人打工,從生到死都擺脫不了三星,內卷的韓國就是富人的天堂。
20年的關鍵詞是后浪和打工人。5月媒體還「看著后浪們,滿懷敬意」,致敬消費主義,到了10月,媒體就開始贊美「早安,打工人」。而給打工人強行上價值,在我看來跟給「下崗」強行上價值很像,美化并不能改變背后的本質。
黃宏當年喊出「咱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劉歡當年唱出「心若在、夢猶在,只不過是重頭再來」,為什么一直被嘲諷到今天?還不是因為他們鼓吹的,已經被歷史證明是個錯誤的選擇,當年大批工人下崗,拿了一筆錢后被推向社會后,趕上了時代快車的下崗職工是少數,多數還是在城市里當臨時工——而小城市里的拆遷,能拿到多少錢?
可當年國家至少還會給錢,今天更慘的是,民營經濟目前占據就業主體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到2018年底,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僅占全部企業的1.3%,但從業人員占全部企業的15.7%,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作為一個打工人,我不過是想趁自己還年輕能打工,多掙點錢,多攢點家業,早日實現低配版財務自由,避免無休止的努力奮斗,我干不動了,不敢繼續玩命干了。然后央視新聞卻還在讓我們加油干,當好打工人?打工人是給誰服務的?
我們做一下減法,國有控股企業系統之外的從業人員,占據全部企業的84.3%——所以我們這些打工人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我們在為資本工作,為公司工作、為簡歷工作,而不是為國家、為民族奮斗——那我這么玩命干嘛?
既然我們奮斗的意義已經減輕了,現在的口號,要不要改成「打工人要為老板想,我不加班誰加班」?「心若在、夢猶在,換份工作重頭再來」?這個事兒怎么這么不對勁兒呢?我自稱打工人是自嘲,可是央視新聞作為廣電總局直屬的事業單位,呼吁我們要當好打工人,怎么看都覺得不對勁。
然后央視新聞在10.27,又在bilibili上面發了一條:《什么叫內卷》,大意是大城市里面出現了大量的重復勞動、無效勞動,這是因為競爭過于激烈,所以對于今年的800萬畢業生來說,大伙要是都想去北上廣深當白領,那么內卷不可避免,建議畢業生換個思路、換個城市、換個賽道,比如回農村創業(不就是上山下鄉?),尋找差異化?這跟王朗建議諸葛亮繼續在南陽發展農業沒啥區別啊。
https://b23.tv/6j6qqa
綜合這兩天央視新聞的內容,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既希望大家不要聚集在大城市內卷,又希望大家回家鄉安貧樂道,好好給民營經濟打工?如果想這樣呼吁,央視新聞為什么不提一句貧富不均、為什么不提一句工人階級?為什么不堅決站出來反對消費主義和炫富行為?
教員《關于城市工作的幾個問題》中提到,「陳云同志在沈陽對工人講,不僅工人燒碎煤,我們也燒碎煤,好煤拿去開火車運軍隊打仗了。好煤是用來開火車對呢,還是用來燒火對呢?工人知道了這些情形,就沒有怨言了。陳云同志這樣講是很對的。」
我們打工人996玩命干,目的就是讓老板們可以每天在豪宅里摟著嬌妻睡到自然醒,享受財務自由,就像梁正賢那樣?這我不愿意。如果是把我們努力工作創造的財富拿來造航母、東風,改善戰士生活條件,扶貧邊疆,那我是愿意的。
目前社會各階層,特別是食利者階級和勞動者階級明顯有撕裂跡象,央視新聞卻在戲謔地把辛苦勞動與追求夢想畫等號——啥什么時候打工意味著追逐夢想了?比如我,我的夢想是行業專家、著作等身,可我的工作是招投標和項目交付,我的夢想跟打工明明就是背道而馳的!
央視新聞這兩天的言論,真的是在打工人的傷口上撒鹽,這是在替誰說話?給誰加油?
沒辦法,打工人中間也有人上人。
最后講一則教員的小故事,來自《天下韶山網》。
對了,歷史上的今天,我黨創建了井岡山根據地。
現在關于「打工人」的較力,本質上是在進行符號的定義——打工人究竟是為了夢想打拼的勞動者,還是打工糊口的無產者?勞動者和資本家都在積極通過輿論爭取國家的政策傾斜。所以,《央視新聞》這種權威媒體,我不相信他不懂打工人的意思;如果揣著明白裝糊涂的話,那就不太樂觀了。
說白了,我們的努力需要意義。我能接受為了國家富強996,可以發揮主人翁精神;我能接受為了自己的履歷996,那畢竟是對我自己負責;但我不愿意為了資本增殖996,因為那沒意義。
如果我只能靠996才能得到一份工作,我一定會選擇回老家過低配生活,碼字為生,用貧窮對抗消費主義。大家呢?有沒有準備好后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