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外賣平臺正處于惡性競爭之中,顧客不斷提升的消費體驗,伴隨的是騎手持續激增的交通危險。《人物》團隊進行了近半年的調查,推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之重磅文章,迅速火遍全網。
其實文章梳理得很清楚,不是顧客太心急,而是平臺太貪心。提前訂餐、適度等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需要時間有譜,而并非無限壓縮,消費者就滿足了。然而激烈拼搶天下的兩大平臺,無度地討好顧客,無度地壓榨騎手。
它們發展了可怕的黑科技,通過智能算法挖掘速度的潛力,留給騎手的時限不斷縮短,幾乎不再有任何容錯的余地,一次輕微的堵車、摔跤、等電梯,都會直接導致超時。而超時是致命的,平臺建立了嚴酷的考評體系,超時會令騎手蒙受減薪、罰款、甚至失去工作。騎手陷入了要么餓死、要么撞死的無休止搏命之中。
矛盾也被轉移給了商家、騎手、顧客之間。商家出餐慢,大打出手,顧客給差評,上門威脅……這些鬧劇已成為近年新聞的常客。而對照之下,平臺的效益飛速提升,在資本市場高歌猛進,成為估值千億美金之巨頭。黑科技把老板變成了富翁,把員工變成了機器。
平臺不愧是轉移和甩鍋的大師,調查文章如此清晰的梳理,也能被耍了太極。餓了么火速占領制高點,發布《你愿意多給我5分鐘嗎?》的倡議,說“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稱將推出新功能,在顧客結算付款時增加“我愿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按鈕,以便緩解騎手之壓力。
——上來就是一派胡言,誰說系統是死的?系統不都是人設計的?幾月一版,時限不斷縮短,懲罰不斷苛嚴,改規則比翻書還勤,現在你說它是死的?
這一倡議一石二鳥,居心叵測。首先,它把改善現狀的義務推給了消費者,而不是規則的制定者。其次,它也把騎手陷入高風險的道義責任推給了顧客。騎手在路上玩命是顧客逼得么?怪不得網友斥之為“又當又立”。
騎手是困在系統里,不是困在顧客手里。顧客與騎手其實都是弱勢者,只不過因為能消費買單,就被貪婪的平臺捧上了天,一個差評就予取予奪,不平衡的規則把顧客變成了魔鬼,把騎手變成了無處伸冤的厲鬼。而且升級之后的準時規則,甚至不需要顧客給差評,只要超時系統就會自動開出處罰,顧客憐憫也沒用……究竟誰是惡人?
系統并不是死的,只因為它是最強勢的,騎手無法對抗,只能向顧客尋求解決,近來頻頻要求顧客配合提前點送達等,如果顧客不同意造假,可能演變為口角糾紛,甚至肢體沖突……顧客為什么要承受這些?你執行著無人性的規則來擴大利潤,卻要求顧客展現人性,承擔責任和風險?
規則要有人性,競爭要有底線。送餐時限不應無度壓縮,必須留有合理的容錯時間。如果平臺把時間從1小時壓縮到30分鐘,卻要顧客多等5分鐘,既不合理,也不解決問題。
作為顧客,我不愿點擊“多等5分鐘”按鈕。時間合理與否不差這5分鐘,平臺預留的富余量應該遠多于5分鐘,才是符合實際的規則。而對顧客方來說,以包含余量的合理時限作為送達承諾,就不應該再打折扣。
當然此按鈕仍會有很多心善的顧客來點,但在嚴苛規則不改善的前提下,只會有副作用,騎手會首先選擇那些不愿多等的顧客送貨,會哭的孩子早吃飯,心善的姐姐就多餓會兒,好心沒好報,這是逆淘汰。
誰該多給騎手5分鐘?不是顧客,是平臺。而且騎手所缺的也遠遠不僅5分鐘,而是一整套無度壓榨為宗旨的規則體系,是為了壟斷而惡性競爭的黑暗法則。
外賣江湖已經幾乎二分天下,為何就不能長期良性競爭,就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非要滅之而后快?惡性競爭也是自殺性競爭,好比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兩大巨頭都被免費政策給拼沒了。消費者永遠不要被無底線的討好沖昏眼,否則有我們買單的時候。任何領域都要保持三家以上的主要競爭者,堅決反對壟斷的形成,讓激進者一場空,是我們最好的對策。
作者:紙上建筑
2020年9月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