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的疫情慢慢進入穩定期,再加上官方最近公布的“高復工率和零確診”,讓人們以為一切都在好轉,然而掀開這些表面的數據,底下的爛瘡仍然觸目驚心。
雖然最近主流宣傳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國外一片哀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皆倒我不倒的氣勢確實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將炮火更猛烈地對準了一敗涂地的發達國家,但是社會矛盾并不會因為一部分人的裝睡而消失。
無論是抗疫過程中出現的投機、官僚主義等騷操作,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規模失業、減薪,還是因為隔離不得不長期聚在一起而暴露的家庭暴力和矛盾,都在短短幾個月內粉墨登場。尤其是沒有話語權而長期被邊緣化在公眾視野之外的底層,更是難以度日。
根據官方3月17日公布的復工數據,除湖北個別省份外,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經接近100%。國外的媒體也是對中國經濟一片叫好之聲,樂觀估計只有中國能恢復經濟平穩發展。
除了“高復工零確診”,官方發布的失業率也是一劑鎮靜劑。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只有5.9%,和平時穩定在4%左右的失業率相差無幾。沉浸在這樣的造勢中,似乎真的以為是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被發揮出來了。面對這么好看的數據,網上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言論也甚囂塵上,歡呼這場疫情反而凸顯了大國崛起的強大和實力!
說這種話的、相信這種話的人要么是有隔離在家也不愁吃穿的特權,要么就是還沒經歷過社會的毒打。經濟有沒有回溫,民生有沒有得到保障不能光看官方炮制出的片面的復工率和失業率,還需要走向現實。
一深究就發現,“中國式復工”不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幌子,背后的問題才是重點。一方面,復工不復產,由于國內消費萎靡,國外經濟也因為疫情停滯不前,國內工廠訂單少得可憐,復工也只能做做樣子。面對政府嚴格的復工要求,在浙江杭州設有工廠的臺商透露,雖然上報復工,但沒有復產,為了應付檢查,他不斷地催促工廠機器要發出聲音,“快快快,把燈全打開,車間的馬達轟轟轟聲音要出來!”
哪怕是大型企業,即使復工了,裁員、停招、減薪的花招也是接踵而至,將復工產生的經濟負擔悉數轉嫁到底層工人身上。3月18日,現有員工1200多人的大型玩具制造商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宣告結業;3月21日,擁有4000名員工的知名品牌Cosonic耳機制造商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廠;3月21日,東莞某大型制造企業因最大客戶美國FOSSIL全部取消訂單,不得不宣告放假三個月,前途命運堪憂。
另一方面,官方數據只是反應了全國大中型企業的復工形勢,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要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經濟的恢復情況,還不能忽略眾多小微企業以及更嚴重的廣大工人群體的生存狀況。
根據《財經》雜志的調查數據,截至3月13日,其調查的71%的小微企業中,復工水平超過一半的只有37.7%,人員到崗率不足50%的達到26.3%,35.9%的企業仍在停工,可見3月上旬,不少小微企業雖然復工了,但只是以一半以下的產能生產。
在這樣的蕭條之下,13.8%的企業表示面臨倒閉風險,41.9%的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收將同比減少50%以上,約45%企業因此削減員工工資,近三成企業裁員。在這樣的背景下復工,廣大勞動者的生活只能更加雪上加霜,不得不在生存邊緣苦苦掙扎。
光有強制復工要求,沒有兜底保障,工人們也只能“自救”,拼命在沒有安全網的自由市場中尋求一線生機,在擔心被疫情感染的風險中匍匐前進。前幾天就爆出廣州城中村制衣作坊難覓訂單,湖北工人來了又走的新聞。4月出現的湖北工人“返鄉潮”已經持續數日,夏天馬上就要來了,湖北工人們卻說,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寒冬。工廠沒有訂單,房租等開支是負擔,還要擔心境外疫情傳播的風險,“(現在)常常連續干十幾個小時,掙一兩百塊,”一名制衣工人說。
不只是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勞動者也因為越來越靈活的用工制度(比如外包員工、臨時工等)面臨著更大的負擔和壓力。澎湃思想市場在2020年的3月聯系了零工經濟下從事服務業、零售業、建筑業等不同行業的打工者共36人,她們當中有百分之41.67%受疫情影響有失業經驗,47.22%的人的收入受到過疫情的影響。只有11%的人收入沒有受到影響(這11%還全是男性受訪者)。尤其是服務業的女性非正式工,由于疫情失業2、3個月的已經屢見不鮮。
公眾號“數據吐槽中心”總結全國失業人數時分析,“我國單單規模以上工業,就有了約500萬的失業人數。至于中小型工業企業以及服務業,至今都沒能好好實現復工,失業人數當然只會更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在去年底的總就業人數約9000萬,服務業的總就業人數更是達到37000萬。按目前的復工率算,中小型工業企業還有2千萬人沒能復工;服務業的整體復工率根本談不上5成,就按五成算,也還有18500萬人沒有復工。合起來,2.05億人還沒復工。”
市場經濟下的生活本就朝不保夕,偶然爆發的疫情更是把這種危險放大到了極致。可笑的是,恢復經濟依靠的是廣大勞動者,但工人們本就脆弱的生存權利卻還要被剝奪。
前有2月中旬爆出的龍華富士康不顧工人安危,強迫留守工人和返深隔離工人同住“隔離房”,大大提高了工人們聚集感染的風險,后又有3月下旬中央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的臨時會議,宣布“抓緊取消外地人員返崗不合理限制,除對來自極少數仍為高風險和中風險地區的人員外,對其他人員不實施上崗前隔離。”在這樣的政策下,上行下效,“每天幾千感染忽然就沒感染了”,復工的勞動者們成了裝點門面的數字,沒人關心他們背后的生死存亡。
最臭名昭著的莫過于3月下旬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筑工被拖欠隔離補貼一事,到現在仍沒有下文,以及武漢環衛工人每日500的補貼到手只剩150的“奇聞”。看來即便是在危機爆發之際,貪污腐敗仍然活躍著,蠶食勞動者所剩不多的油水。連在武漢這樣的疫情敏感區工作權益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全國千百萬其他奮戰在前線的勞動者了。
看看這些無處不在的問題和矛盾,還能因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抗疫成果不如自己而心安理得嗎?在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各國之間只不過是“百孔”和“千瘡”的區別,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罷了。
粉飾的數據并沒有讓大多數人恢復正常的生活,比爛也沒能讓大多數人過得更好,為了自我吹噓而掩蓋真實的苦痛也阻止不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比起狂熱的擁護所謂的抗疫功績,也該好好冷靜下來看看周圍,看看這個沒有了虛飾的真實世界,有著怎樣龐大的、被社會裹挾而寸步難行的勞動者群體。這才是最應該被看到的真實,最應該被反思的現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