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心環衛”發布一篇關于廣東高溫補貼的文章,《高溫補貼全國誰第一?廣東11年未漲》,很多環衛工工友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吐槽:
@小于:11年前150元高溫費還能買點藥材自己煲點涼茶喝,現在拿150元錢高溫費只能買桶裝水節約點喝了。
@小蒼:是不是當官的制定制度的在辦公室有空調,出門坐小車有空調,回家客廳臥室有空調他們不覺得高溫啊!
@小流:是該往上調了。
@小顧:這高溫費就像觀音菩薩一樣,年年十歲哦!
工友們的吐槽合情合理。高溫補貼原本是國家為保護勞動者健康設立的崗位津貼,如果12年都不漲,還只是區區150塊,那么對于高溫下勞動作業的工人來說,尤其是環衛工,就成了一個可笑的擺設,是對高溫作業的工人的極度不尊重。要知道,環衛工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在戶外曝曬,一個月150塊錢的高溫補貼簡直是杯水車薪。
廣東高溫補貼12年未漲,全國倒數
廣東高溫補貼150塊少得可憐,那全國其他省市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和這些省市相比,廣東差了不止一大截。我們來看看2019年全國各地高溫補貼的情況:
全國各地制定的高溫補貼標準額度和發放方式都不同,發放方式主要有按日發放和按月發放。為了方便對比,我們統一換算為按月發放,并對全國主要省市的高溫補貼進行了排序。就以2019年的情況為例,天津、陜西、河北、安徽四個省市月均高溫補貼排名前四,而廣東月均150元的高溫補貼則幾乎名列全國倒數第一,與排名第一的天津市相差了整整550元,全國大部分省市也都已經有300元左右了。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么廣東人社廳會設定如此低的高溫補貼呢?這可能是一個永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事實上,2007年廣東環衛工人就已經在拿150元每月的高溫補貼了,而現在12年過去了,廣東省人社廳都沒有做任何調整。
很多省市都會定期調整高溫補貼額度。以排名第一的天津為例,高溫費按照全市職工日均工資12%計算,今年約為32元/日,每年基本漲幅為10%;河北省亦每隔兩年都會提高高溫費;排名前10的省市在過去4年內都在一定程度提高了高溫補貼的標準。今年開始,福建從200元/月漲到260元/月,上海也從200元/月大幅度漲至300元/月,與全國大部分城市看齊。
那么,廣東省的相關部門怎么好意思無動于衷,堅持保持150元的高溫補貼費呢?
高溫費不漲不合理,要求至少漲至300元
廣東省多年不提高高溫補貼,實際上違反了國家安監總局發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該條例第十七條規定,高溫津貼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廣東省的經濟水平遠超其他省市,連續30年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一;然而高溫補貼,相比其他省市卻顯得“吝嗇寒酸”。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勞動者的貢獻,廣東的經濟鵬飛正是眾多的勞動者共同成就的。單單高溫津貼一項,便顯示出政府對提高勞動者福利待遇的“怠慢”。難道GDP排名第一的廣東的高溫補貼不應該向“下游”的的天津、陜西、河北看齊么?!
環衛工人工作一上午,衣服濕透
另一方面,2007年至今,廣東省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增長了,人均收入水平增長了,當然物價也大幅度上漲了,難道高溫補貼不應該隨之提高么?經濟增長的背后也是工人犧牲的血汗筑就!用環衛工工友的話來說就是,“2007年150元還可以買點藥材煲下涼茶”,現在2019年150元的津貼,估計買點水都有點夠嗆的!
我們可以看到,12年來,廣東省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翻了三番:以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例,從2007年的2454元/月,到2018年的7486元/月,增幅達205%。依照這樣的幅度,合理的高溫補貼調整應該至少也是457.5元/月,而不是少得可憐的150元。就算街道偶爾的那丁點“送清涼”,也不能掩蓋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高溫補貼水平已經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更是虧待了為這座城市留下汗水的工人們!
無論是按照GDP排位,還是人均月平均工資,廣東省的高溫補貼都理應做出合理的調整。工人們不要求高溫補貼一定按照天津日均32元來算,也不要求一定漲幅至457.5元,很多政策調整都是一步一步的,但是政府必須正視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比較目前全國高溫補貼的總體水平,廣東省一定要跟上步伐,學學那些GDP比我們還低的省市,上海、浙江、江蘇、江西多地都已經紛紛調整至300元。12年了, 廣東省不能夠再原地踏步,也不能再虧待工人們!既要給工人在酷暑下送上清涼,更要將高溫補貼至少調整到300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