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環衛總結
越秀區人大發布的這份報告很切中要點的指出現今環衛工的生存處境,不僅越秀區工人是如此,其他區的環衛工人亦面臨同樣的問題。既然問題重重,那么政府是否有動力來解決問題呢?
報告要點:
環衛工作業強度大,清掃面積明顯超過法律標準,過勞成必然。
環衛工機械化程度低,工作環境惡劣,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加班加點來完成任務,多數違反法律規定。
環衛工缺乏足夠保障:職業安全保障缺乏,面臨遭車禍工亡風險;住房保障無,超過81.1%工人人均居住面積在10平方以下。
工資水平低:平均工資約3000-4000元(含加班費及五險一金),遠低于廣州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若工人不加班,則僅有2324元/月。
一、越秀區環衛行業用工現狀
(一)隊伍基本情況
越秀區共有環衛工人4285人(其中,區城管局環衛清潔作業中心1017人、區城管局機械化作業管理中心434人、區城管局養護所397人,各街道環衛站共計2437人),人員主要集中在41-50歲這一年齡段,文化水平低,人員結構老化,招工困難,產業逐漸向低端化發展。
目前,區城管局環衛清潔作業中心負責轄區內主干道、重點區域環衛保潔工作;養護所負責全區環衛公廁管養工作;車隊負責清運全區生活垃圾。
全區共有18個街道環衛站,負責街轄區內次干道、內街巷的環衛保潔工作,現有環衛工人2437人。
(二)工資待遇情況
自2013年5月以來,全區各環衛作業單位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廣州市環衛行業用工的意見》(穗府辦〔2013〕20號)文件精神,環衛工人的工資待遇情況(指2018年7月1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前的情況)如下:
1.作業中心工人工資3985元/月(含加班費,下同),養護所工人工資2976元/月,機械化作業管理中心工人工資3298元/月至5372元/月(根據工作量定獎金,每月不固定)。
2.全區街道環衛站工人實際平均工資為3140元/月。若雙休日不加班,僅有2324元/月。大部分街道有網格化獎勵金,若雙休日不加班,又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工人整體工資不足2000元/月。
(三)作業強度
全區作業單位清掃保潔面積6779799㎡(其中環衛站3263963㎡,作業中心3515836㎡),一線清掃人員人均清掃面積4727.89㎡,白云、東山兩條街道人均清掃面積均超過8000㎡,超出市、區規定的三級道路人均清掃面積3250㎡的工作標準。養護所保潔公廁182座,保潔面積共102137㎡,人均公廁保潔面積475㎡。各街環衛站工人人均樓道保潔數量19.32棟,人均樓道保潔171.69層,垃圾處理費收費人員(兼職)人均收費戶數981.18戶。
(四)環衛站收入來源和支出情況
街道環衛站的收入來源包括:環境衛生服務收費、垃圾處理費收入、區下撥的市政道路保潔經費、生活垃圾收運點考核經費等。部分街道對環衛站給予補助經費。
環衛站支出包括:內街巷清掃保潔的費用、市政道路保潔費用、垃圾收運費用、道路清洗機械費用、垃圾分類費用、環衛站管理費用支出等。
二、越秀區環衛行業用工存在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街道環衛站體制機制不健全
全區18個街道的環衛站,均是無人員編制、無財政預算、但有法人代碼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包括站長在內,所有人員均是合同制“臨時工”。區城管局直屬環衛事業單位職工編內人員極少,編外合同制工人占比重大。
街道環衛站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收入主要來源于每月收取轄內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費”(5元)和“衛生清潔費”(10元)以及機團企事業單位的垃圾清運處理費。每季度由環衛工人挨家挨戶上門收取。由于居民群眾的認識不足,收費的法理不足,各站普遍存在收費難現象,經費得不到足額保障,難以為繼。據調查統計,今年越秀區18個街道環衛站經費缺口約3457萬元(統計到2018年9月)。由于環衛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街道劃撥給環衛站的部分補貼缺乏法理的支撐,面臨審計風險。
環衛行業是城市的基礎公益性行業,由于存在嚴重的認識不到位問題,環衛基層管理混亂,缺乏管理頂層制度設計,作業保潔沒有統一的規范與標準。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機械化水平低,工作方式多為人工清掃,普遍使用三輪車與掃把工作。
近年來,品質化城市建設的要求與標準逐年提高,在正常工作時間內難以完成高強度的工作任務,導致普遍存在超法定時間加班,勞動強度極大。
(二)投入不到位,環衛行業低端發展
我區街道環衛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區政府與街道的補助有限。用人成本持續增長、環衛保潔作業強度大,設備管養維護費用高,導致各街環衛站及城管局直屬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經費缺口數額較大的問題。我區的環衛體制、機制手段、發展水平仍滯留于上世紀末,投入不到位,機械化水平滯后。作業量大,在缺少經費的情況下,只能日趨低端化發展,并產生工人勞動強度大、加班多、環衛隊伍不穩定、工人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等諸多系列問題與隱患。
以區城管局環衛清潔作業中心為例。根據區政府工作部署,近年來新增12項工作任務,為此增加人員556人,年人員工資費用總計3093.39萬元。由于沒有增加保障經費,道路保潔經費缺口較大,設施、人力、經費與工作需求相差甚遠。為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新增任務,在工作量大、人員不足、經費缺少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安排人員加班加點來完成,超出相關法律規定,為勞動用工埋下隱患。
再以新增的工作之一珠島賓館為例。根據《關于珠島賓館轄區環境衛生責任備忘錄》工作要求,自2014年12月起,作業中心新增珠島賓館部分區域保潔,投入人員12人,年人員工資費用66.76萬元。以上費用尚未包含機械設施等投入及折舊費用。
街道環衛站的情況更加困難。由于保潔面積逐年增加,對保潔質量與保潔強度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衛生處理費的收費標準多年不變,居民群眾的維權意識在增強,衛生處理費缺乏法理支撐,收費難度較大。2018年街道環衛站經費缺口合計3980.5萬元。
(三)保障不到位,環衛工人生存壓力大
環衛工人基本收入低,工作時間長,崗位強度大,作業環境極差,五險一金以最低標準購買,缺乏健康體檢、住房保障及其他職工福利,家庭普遍貧困、生活沉重,生存壓力較大。今年1月至9月,全區有4名在職環衛工人病逝、1名車禍去世,年齡均為49.4歲。
目前,我區環衛工人平均工資約3000-4000元(含加班費及五險一金),遠低于廣州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2017年廣州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8612元),以及北京市、上海市環衛工人工資水平。
缺乏住房保障,租房成本高昂,遠超環衛工人工資承受能力,以致其住宿環境普遍惡劣。環衛工人大多數為非廣州市戶籍,街道能提供的集體宿舍房源有限,僅能滿足12.3%工人,79%工人自行租房居住。調查顯示,64%工人的房屋月租金低于800元,僅有51.7%工人的房屋帶有獨立廚房廁所,81.1%工人的人均居住面積在10平方以下(困難程度已經達到廣州市住房保障部門對人均居住面積低于10平方米的家庭提供廉租房、經適房的標準)。
安全生產與職業病風險高。環衛工在作業過程中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但作業安全卻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目前,環衛工人的道路清掃作業權未立法予以保障,也未對道路清掃保潔作業做出特殊保障。在處理裁定意外傷害事故時,在行車道上工作的環衛工人僅被視為一般行為,而非列入特殊作業人員。一些環衛崗位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例如,在垃圾壓縮站工作的環衛操作工,每天長時間在半密閉的空間中壓縮和清理垃圾,臭味濃度過高,微生物和細菌繁殖,污水和噪音對環衛工人的身體造成諸多潛在危害。隧道保潔環衛工人也身處惡劣的工作環境,面臨潛在的交通安全風險,晝伏夜出,工作時間為晚上十點至凌晨五點半。道路保潔工人也是長期處于噪聲、粉塵、汽車尾氣等惡劣環境中重復工作。2010年,北京市下發《關于環衛職業危害崗位補助政策的實施意見》,確定了環衛一線作業危害崗位57個,提高了危害崗位補助,高度危害崗位補助標準為每人每日15元。與北京市相比,廣州目前對環衛工人職業病防治的保障不足。
三、意見與建議
(一)完善環衛管理體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1.建立統一規范的環衛管理體制,在區一級層面統籌協調,明確街道環衛站的單位性質、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對各街環衛站定編定崗,配備編制內人員負責基層環衛管理工作。
2.明確環衛事業的公益屬性,建立規范的環衛經費保障機制,將街道環衛站的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根本性改變其“自收自支”現狀,實現其公益性功能。
3.廣泛宣傳,提高全區干部職工對環衛事業的認識,嚴格執行省市規定的人均作業標準,逐年改善勞動工具,提高環衛事業的現代化水平。
(二)規范環衛行業用工管理,提高環衛工人待遇
1.規范環衛行業的用工管理,強化各級工會等群團組織的日常監督作用,檢查環衛企事業用人單位合同簽訂、社會保險、用工時長、福利待遇保障等方面內容,充分保障環衛工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注重建立和完善環衛工人利益訴求機制,消除發生威脅社會穩定的個體或群體性事件的隱患。
2.制定相對統一的工資待遇標準,盡可能消除或縮小環衛站之間工人的待遇差異。
3.以財政專項經費購置符合嚴格質量標準的日常環衛作業工具、勞動保護用具等,統一配備并及時更新,嚴守一線環衛工人的作業安全這一環衛事業運行的底線。
4.持續提高環衛工人的勞動報酬和工資水平,優化工資結構,增設工齡工資、技能崗位補貼及特殊崗位補貼,建立合理的薪酬結構。
5.提高基礎工資水平,明確環衛工人基礎工資不得低于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的120%。提高環衛津貼標準,增設節日慰問金,技能崗位補貼及特殊崗位補貼。建立工資持續長效增長機制,使環衛工人工資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匹配,并且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實解決五險一金問題,并適當解決個別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保障非常規工作時間或工作內容的勞動報酬,尤其是夜間作業、危險作業,應設立專門補貼。
(三)強化基礎性保障投入,促進環衛事業新發展
1.保障各項社會保險和各類福利待遇不折不扣落實,實現“五險一金”全覆蓋。
2.落實符合條件的環衛工人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政策。制定全區統一的生活性福利保障制度,定期發放職工工服、勞保用品、節日慰問品,組織健康體檢等,增強環衛工人的獲得感。與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尤其是銀行營業部、連鎖超市、快餐連鎖店等合作建設“愛心接力站”,為環衛工人的工間休息、喝水、熱飯提供便利。
3.以商業保險應對職業風險。梳理環衛工人群體可能發生的職業病,建立和執行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在全區層面統一為一線環衛工人購買辦理大病保險、人身意外險等商業保險的方式防范潛在風險。
4.統籌建設全區環衛工人公寓,在當前情況下利用市、區、街閑置物業改造為臨時住房,逐步解決環衛工人住宿條件惡劣,租房難的問題,整合社會資源關愛環衛工人隊伍,暢通環衛工人職業發展通道,增加環衛工人的幸福感。
相關閱讀:
關于2019年廣州環衛工新政策的”心環衛“解讀,《解讀一》講的是環衛用工規范, 讀懂了讓我們不被糊弄;《解讀二》講工資算法,不讓可惡的管理剝削我們一分一毫;《解讀三》講的是政策不足,政府很多工作還不到位,要保障我們更多的利益只能靠我們努力爭取!
《解讀一》:環衛用工規范怎樣才合理?
《解讀二》:環衛工資如何計算?
《解讀三》:諸多政策缺漏如何完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