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的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突出問題。
據經濟參考報2017年4月17日報道,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上,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李守鎮說,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達到50%,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他認為,我國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打造更多“大國工匠”已是當務之急。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基層調研發現,“技工荒”的情形普遍存在。在四川,省人社廳的調查統計顯示,全省現代制造業等領域高端領軍技能人才稀缺;在浙江,杭州市工商聯2016年針對全市建筑業、傳統制造業等上百家企業的調研顯示,有71.43%的企業反映中高級技術工人短缺,低技能勞動力過剩;在天津,據勞動力市場信息反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的供求比例已經達到1:10左右。
對于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的問題,早在2015年5月1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就在題為《問計中國制造——工匠缺乏:中國制造轉型之痛》的新聞節目中報道說,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眼下最缺乏的是熟練的、有技術的工人,強烈呼吁加強對技術工人的培養。
近幾年,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也多次強調要加強對技術工人的培養。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發〔2017〕14號文) ,其中對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升也提出了要求。為加強對技術工人的培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于2018年3月專門印發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由此可見,近幾年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對加強技術工人培養的問題是十分重視的。
可是,盡管中央對加強技術工人培養的問題三令五申,但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明顯緩解。在最近召開的一些省市“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又提出了這個問題。
例如,河北省人大代表、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工段長祁峰,近日在河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張家口代表團的討論發言中說:“說拿我現在所在的工段來說,工人的平均年齡42.5歲,30歲以下的工人就1個,沒有形成梯隊,許多普通機床操作崗位后繼無人。”他建議,除了通過多渠道給予產業工人培訓機會和各種榮譽外,“還應該進一步提高產業工人待遇,讓更多年輕人愿意從事一線工作,堅守崗位,開拓創新,讓燕趙大地涌現出更多的河北工匠。”
又如,近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總工會、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的分組討論中,市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黨委副書記張立新說,現在制造行業主要不是缺乏優秀的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而是緊缺一線技能人才、技能工人,隨著有經驗的技能工人越來越少,長此以往,會影響制造的安全和質量。他說“出現這種現象,與技能工人的社會認同感有關。試問現在哪個家長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開塔吊、軋鋼筋,操作重型機械?”他表示,提高一線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不是一家企業就能解決的,需要全社會一起重視。
上海市政協委員、一線工人出身的“藍領科學家”、寶鋼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高級技師王軍認為,如今隨著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但現在對于一線技能人才缺乏相應激勵手段和措施,就拿職業晉升來說,很多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定很困難,雖有相關政策,但缺少實施細則,“看得見、摸不著”。
為什么我國的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會如此短缺?有些人將其主要原因歸結為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工匠的培養重視不夠。我覺得,這固然是一條重要原因,但卻不是主要原因。如今中國缺少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原因雖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如今的年輕人大都不愿意當藍領工人。
我們通常所說的“工匠”,實際上就是制造業第一線技術熟練的高級技工。對于現代制造業來說,光有優秀的管理者(廠長)和科技工作者(工程師),而沒有熟練的技術工人是不行的。工廠要開發新產品和提高產品的質量,就必須有一大批具有“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技術工人和高級技工。
然而,一個年輕人要想成為一個“工匠”,就必須從普通的藍領工人開始干起,在生產第一線經歷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刻苦學習鉆研和工作實踐,最后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工匠”。而且,即便他成為了高級技工,還仍然屬于“藍領工人”的范疇。
可是在如今的中國,不僅城里的年輕人不想當藍領工人,就是農村的年輕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和就業困難,也沒有多少人真正愿意當藍領工人。那么,中國的年輕人為啥不想當藍領工人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藍領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低。藍領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藍領工人的社會地位很高,被人們稱作是“工人老大哥”。但近幾十年來,自從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后,藍領工人的社會地位就下降了,尤其是在農民工成為藍領工人的主體后,“農民工”就成了藍領工人的代名詞。現在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藍領工人的身影了。特別是藍領工人在企業中的政治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的企業都是公有制,藍領工人是工廠的主人;而現在的企業大都是私有制,藍領工人都是企業主(資本家)的雇工,誰要是敢對老板的壓榨說個“不”字,馬上就叫你滾蛋。即使是國有企業,由于引進了“現代”的管理方式,藍領工人的地位與私營企業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與藍領工人社會地位、政治地位的下降相反,民營企業家現在則成了“香餑餑”。不僅電視報刊頻頻為他們歌功頌德、樹碑立傳,許多民營企業家還當上了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的高級領導干部甚至說“民營企業家是我們省最寶貴的財富”。不要說藍領工人對此有想法,就是許多科技工作者和黨政干部心里也不平衡。
2、藍領工人的工資待遇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藍領工人的工資待遇雖然也比干部和知識分子低,但差距不是很大。而現在,除了少數緊缺專業的高級技工外,大多數藍領工人的工資待遇與白領和各級管理者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工與有城市戶口的人還存在著另一種待遇上的差距。
3、藍領工人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一般來說,與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相比,藍領工人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工作又臟又累。加上這些年大講“致富光榮”,對“勞動光榮”也很少講了,如果不是為生活所迫,有誰還愿意藍領工人呢?
4、“精英治國論”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說法,看不起體力勞動者。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藍領工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和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的改善,以及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腐朽思想觀念的批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當藍領工人在社會上被認為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當時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工人”兩字疊在一起就是一個“天”,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天下??墒墙鼛资陙恚S著藍領工人社會地位的下降以及工資待遇與白領及各級管理者差距的拉大,加上一些人極力鼓吹資本主義的“精英治國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腐朽思想觀念又死灰復燃、甚囂塵上?,F在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職業虛榮心,認為當藍領丟人,即使當藍領比做白領的工資多一倍,他也不愿意自己或讓自己的子女去當藍領。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國現的年輕人大都不想當藍領工人。近十來年,中國有一種怪現象,一方面,每年畢業的七百多萬大學生有許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工廠急需的高級技工又千金難求,即使這些年大學畢業生不斷“貶值”,高級技工不斷“升值”,可還是沒有多少人愿意當藍領工人。
這樣的結果是,年輕人從中學畢業之后,一流的青年去上大學,二流的青年去做生意,只有三流的青年才去當工人。大家好好想一想,中國的青年在中學畢業后的第一次分流中,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人都去上大學、做生意了,剩下的這些綜合素質比較低的人即使他們愿意在藍領工人的崗位上刻苦鉆研,最后又有多少人能成為真正的“大國工匠”呢?
由此可見,要想真正解決我國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的問題,就必須在切實提高藍領工人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工資待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只有讓社會上優秀的青年愿意當藍領工人了,才會有更多優秀的高級技工脫穎而出。我相信,只要到我們重新喊出“工人萬歲”的那一天,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的問題就一定會完全得到解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