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nóng)之聲

拾荒者貢獻城市卻受盡歧視,該還給他們尊嚴了!

張劼穎 · 2018-10-06 · 來源:一席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文章來源:一席

  作者︱張劼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xué)所助理研究員,《廢品生活》作者。

  食物主權(quán)按: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沒能建立完善的廢品回收體系,但中國的廢品回收率仍遠高于一些發(fā)達國家,靠的是什么?全國三至五百萬拾荒人員。他們“辛苦受累都不怕,只要能掙到錢就行”。在北京有15-30萬人回收廢品,每一位廢品回收者平均服務(wù)近100位北京居民。2017年11月北京大興區(qū)的一場大火,不僅奪走了19條生命,還引燃了全市范圍內(nèi)驅(qū)逐“Di端人口”的行動。北京日產(chǎn)垃圾2.3萬噸左右,正是這群“Di端人口”的日夜操勞,使得北京生活垃圾中近三成的可回收物免于進入填埋場或焚燒廠。這條廢品回收鏈條曾經(jīng)高效且有序。一個個廢品回收站承上啟下,千人勞作其中,上游從社區(qū)直接回收廢品,靠人力精細分類后賣到下游再生產(chǎn)企業(yè)。拾荒者雖文化不高,但各個是垃圾分類專家。他們不怕骯臟和辛苦,日夜勞作在垃圾堆上,卻從未贏得尊重和愛護。

  我們習(xí)慣給“拾荒”打上“Di端”“可悲”“骯臟”的標簽,是時候認識到他們對城市和居民的貢獻,并且像巴西組織Pimp my carroça[1] 那樣,用行動贊揚拾荒者為環(huán)保和城市清潔所付出的辛勤,并在政府和民間制定出改善措施前,致力給予他們一個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以及一份尊嚴。

  視頻:一席張劼穎跟垃圾死磕

  

  大家好,我叫張劼穎,是一個人類學(xué)研究者。我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做過一個研究,是跟垃圾有關(guān)的。這個研究的開始是因為我研究的拾荒者這群人。

  拾荒者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撿破爛的。人們會覺得這個群體很底層,很邊緣,在城市中似乎隨處可見,看到垃圾堆你就可以找到他們,想賣廢品的時候他們也會出現(xiàn)。可是不賣廢品的時候他們到哪去了?

  這個是十二年前的我,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拾荒者住的地方。第一次去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股酸臭直沖到腦門。而且味道好像是有記憶的,我就在那待了一個下午,回家后的三天都一直可以聞到那個味道。

  他們大概住在這樣的院子里,后面那一排小房子里住著五六家人。每個家庭住一個很小的屋子,外面是非常大的空地,這樣他們可以把撿回來的垃圾放在這里。

  這種地方在哪兒呢?實際上拾荒者聚居和活動的地方是不斷在變化的。這個圖來自王久良的《垃圾圍城》,這些黃色的點點就是垃圾場。我認識一個大姐,她九十年代前后就來到北京撿垃圾。她當時在北京的二環(huán)三環(huán)附近活動,也就是這個圖上的紅五角星區(qū)域。

  有一次在一個小區(qū),突然有人從窗戶里扔出一把吉他,她很高興,把吉他撿回家了。后來她有一天看電視,看到一個明星,發(fā)現(xiàn)這不是扔吉他的那個人嗎?這個故事其實說明拾荒者們當時的活動范圍還是很市中心的地方,現(xiàn)在這個大姐已經(jīng)搬到了北京的五環(huán)外。

  這還是十幾年前的我,你們可以看到拾荒者們在我旁邊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很放松了,已經(jīng)可以打牌了。這個狀態(tài)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個群體非常封閉,非常難打交道。你想去研究他們,他們其實是拒絕的。

  有一個夏天我消失了,朋友問我到底在干什么,我說:我這個夏天扎在垃圾堆里。人類學(xué)做參與觀察,是一定要介入他們的生活的,跟著他們一起生活很長時間,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

  所以我就跟他們一起撿垃圾。第一次分垃圾還是挺刺激的,他們撿垃圾不戴手套,因為這樣比較快,而且他們要用手去感覺垃圾里面的不同材料,方便分揀。所以垃圾里面有一些尖銳的東西和臟的東西他們是沒有辦法避開的。

  手第一次伸進去的時候,我突然明白:哦,原來垃圾摸起來是這樣的。它是一團的,粘乎乎的,是剩菜剩飯、油污、泡軟的紙、塑料包裝、瓶瓶罐罐全部混在一起的那種觸感。

  他們都很迅速地打開一個一個垃圾袋,我也跟著打開了一個。這個袋子是普通家庭衛(wèi)生間里的廁紙袋,我看到了一個用過的衛(wèi)生巾。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跟一個陌生人的衛(wèi)生巾,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遇。

  我得到他們信任的過程其實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那時候我跟一些拾荒者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很密切了,我看到他們有些人家里有小孩子,我就送給他們一些二手書、筆記本。

  但是有一天我走進這個院子,一個小朋友的媽媽把所有的書本和文具推在我身上,我抱不下那些書,書就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她說:你以后再也不要來了,我不跟你說話,你走吧。

  后來我才知道,因為那時候是2008年,北京要開奧運會,他們聽到一些風(fēng)聲說要把他們趕走,他們其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他們非常害怕。

  其實他們之前處在一個非常脆弱的位置上。九十年代有一個比較有歷史感的制度,在座的年輕人不一定知道,叫收容遣送制度:你如果戶口不在這個地方,又沒有正式的工作,你就會被遣送回老家。

  拾荒者就是這樣的,一次一次地被丟到火車上,發(fā)一個干裂的饅頭,他們就拿著那個饅頭坐火車回家。但他們通常在下了火車后,一轉(zhuǎn)身又上了來北京的火車。

  其實撿垃圾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它是一個有門道、有學(xué)問的生意。這個群體里面至少有兩種人,一種是做廢品回收的,北京的廢品回收者十有八九是河南固始來的。還有一種是撿垃圾的,他們不是花錢買垃圾,是把所有找得到的垃圾拿回自己家,這些人基本上是四川巴州儀隴來的。

  我問四川人:你們怎么不去收垃圾,你們怎么就撿呀?他們說:嗨,河南人懶唄,我們勤快。我又去問河南人,他們就說:四川人太臟了,我們不臟。

  這個實際上是中國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老鄉(xiāng)幫帶。一個行業(yè)是一個地方的人來做的,有時候一行就是一個村子的人做的。

  撿垃圾其實也有很多門道。有一種叫包小區(qū),他承包我們一個住宅小區(qū)的垃圾。還有一種是包樓子,他承包一個大廈、寫字樓。

  這個錢是怎么掙到的呢?我們?nèi)拥衾且驗樗菦]有用沒有價值的東西,它是怎么變成有價值的東西的?首先是量要足夠大,他們做非常密集的勞動,大量的分揀工作,才可以把垃圾中非常微小和混合的東西,變成真正有用的原材料。

  所以實際上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垃圾分類,拾荒者在替我們的城市做垃圾分類,或者說是替我們在做垃圾分類。他們分揀得到的原材料,支撐了我們國家廢品回收再造這個產(chǎn)業(yè)。

  這個小朋友叫小熊,我跟他感情非常好。我和拾荒者密集接觸的幾年,是他的零到三歲。我看著他長大,心里其實挺不是滋味的。當時的想法是:怎么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育養(yǎng)兒女?

  垃圾堆里的東西都是他的玩具。還有一只小狗叫小白,是他的好朋友,他還經(jīng)常模仿小白。夏天的時候,這些垃圾會腐爛,流出來一些滲濾的液體,下過雨后地面上是泥濘的,漂著油,他就和小白在地上摸爬滾打,沾一身泥。

  我問他的媽媽:孩子有打疫苗嗎?沒有。體檢過嗎?沒有。她不知道怎么去醫(yī)院,也不知道怎么坐公共交通,她生活的區(qū)域就是附近那一片。其實十年以后我回過頭想,當時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城市,非常中產(chǎn)式的問題。

  其實這個垃圾場里,十幾二十戶人家,這么大的孩子有兩三個。他們到底為什么要在垃圾場上育養(yǎng)兒女呢?因為他們至少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不會變成留守兒童。如果是去工廠打工,或者去工地工作,孩子只能被放在老家。他們有些人以前做過這樣的工作。

  后來那個小白吃了垃圾里有毒的東西,死掉了。這個孩子的身體倒是挺好的,這三年我從來沒有看過他生病。不過他最后也被送回老家了,因為他媽媽又懷了第二個孩子,沒有辦法再照顧他。

  他爸爸是很木訥的一個人,平時就低著頭撿垃圾,不太說話。那個時候他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送孩子回老家,要離開的時候,遠遠地看到我的孩子坐在家里,他像個孤兒一樣。

  拾荒者們不僅是一家人在一起,實際上是共同聚居在一起,用他們的話說是“老鄉(xiāng)連老鄉(xiāng),親戚連親戚”。他們組成了一個鄰里社區(qū),在大院里可以一起講家鄉(xiāng)話,打牌的時候甚至都不用對規(guī)則,一個地方的人共享同一套規(guī)則,而且他們還可以互相幫助。

  有一次他們賣貨,一個大卡車來收,給了其中一個人一百塊錢。那個人不知道錢是真還是假,于是所有人都圍上來幫他一起看這個錢。后來他確定那一百塊錢是真的,大家也不再說什么,各自散開,那個大卡車才開走了。由于他們處在這種很脆弱的位置,大家住在一起,就可以互相幫襯。

  人們常常理所當然地覺得拾荒者是底層,其實他們的收入并不算太低。大家可以認真注意下這個數(shù)字,因為問出這個實在太不容易了。你跟他們聊天,可以去問你老公的爺爺有幾個兄弟姐妹幾個朋友幾個女兒,他都會告訴你。但是你要是問:大哥,你賺多少錢?他們都不說。

  問到這個得發(fā)揮偵探的精神,這個人說一個數(shù)字,那個人說一個數(shù)字,互相交互印證。還有他們有時在聊天中帶出來的數(shù)字,那個無意中說出來的,一般是最準確的,我就大腦作飛速運算連接,最后得出了這個數(shù)字。

  剛?cè)胄校蛘弑容^不景氣的時候,他們每個月的收入是一千多。好一點的時候是兩三千,最高的可以達到五六千,這個數(shù)字是2008年的。

  這個行業(y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其實有技巧,需要經(jīng)驗,做得好的和不好的,收入差別很大。

  我認識一個賺得很好的大哥,他非常聰明,每個月都賺五六千塊錢,2008年的時候他就在老家縣城買了樓房。不過他回老家的時候,別人問他在哪發(fā)財,在干什么,他就說在北京給人打工。

  他絕對不會說他是做廢品回收的。他說:別以為我不知道那些人瞧不起我,那女的縮著肩膀,捂著嘴和鼻子從我身邊走過。你瞧不起我,我還瞧不起你呢。這是他面對歧視的反應(yīng),干這行雖然收入不低,但是用一定程度的尊嚴去換取的。

  還有一個大姐,剛剛?cè)ニ业臅r候我很震驚,她的垃圾實在是太整潔了,收納得井井有條。她一定是處女座,我覺得她的垃圾場比我的臥室還干凈。

  她跟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老家的姐妹們一吵架就回娘家,她跟她老公吵架的時候從來不走。她說:我為什么要走啊?這是我的家,這是我建立起來的生意,要走也是你走,你給我滾蛋。

  她是一個自尊心非常強,也非常要強的人,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垃圾都收拾得非常整潔。她的生意做得很好,一開始是底層的收垃圾的人,后來開起了廢品收購站,賺得也不少。她的孩子在老家上的是一年一萬多塊錢的學(xué)校。

  有一年大姐的孩子到北京來了。那天她用塑料瓶子堆的那個山突然塌了,瓶子全都掉下來了。她老公就讓兒子幫忙撿一下瓶子。

  這個大姐勃然大怒,她指著她老公和孩子說:你們給我記著,孩子一下也不許碰這個瓶子,太臟了。所以實際上她非常清楚,廢品回收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她是被歧視的,她的尊嚴是受到了損傷的。

  我問過很多拾荒者,為什么選擇撿垃圾。他們的回答讓我非常吃驚,很多人都說:我是為了自由。我之前提到過,有些拾荒者以前是在工廠或工地打過工的,這些人常常面臨被欠薪的問題。

  可能農(nóng)民工討薪,爬塔吊,跳樓,是一個已經(jīng)老套到不能成為新聞的事情了,但它每天都在真實且持續(xù)地發(fā)生,這些事件背后是真實的人和家庭。

  但是,他們做垃圾的生意,每天賺的錢是可以拿到自己手里的,對他們來講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感覺。我認識一個老大爺,四川人,他用非常優(yōu)哉游哉的語氣跟我說:我今天想不出門就不出門,想早去就早去,想晚去就晚去,這就是自由哇。

  但是在我跟他們密切接觸的這三年,沒見過這個大爺哪天不去干的,即使是在十二月的北京,零下十幾度刮著大風(fēng)的凌晨。其實他們就是這樣,在大城市的邊緣,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夾縫中,用尊嚴換取生計。

  而這個生計靠的是我們?nèi)拥舻睦C刻煸诒本┑亩h(huán)我點外賣,扔掉一個飯盒,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個飯盒就會跑到北京的五環(huán)外,跑到另外一個叫小張的年輕的拾荒者手里。

  做這個研究后有一個問題持續(xù)刺激著我:我們?yōu)槭裁从X得垃圾是臟污的,惡臭的?我們厭惡它,想把它踢到看不見的地方,由一些看不見的人去處理。垃圾到底是什么?它和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后來和我的合作者寫了一本書,是講拾荒者的。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書評,把我們的書和《北京折疊》這個科幻小說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北京折疊》的大意就是講未來是階層社會,最底層的那群人是垃圾工。其實我看到這個聯(lián)系,不能說是特別愉快,心里稍微有點五味雜陳。

  我不是說這個小說不好,而是它刺激了我去思考一件事情:當我們想去表現(xiàn)一個是最卑微、低賤,最被侮辱與損害的群體時,為什么要說他們是和垃圾打交道的?

  垃圾到底是什么?人類學(xué)有一個祖師爺叫Mary Douglas,她有一個論點:無論什么東西,都不是本質(zhì)上就干凈或者臟的,干凈和臟污是我們的社會文化所賦予的,它和我們的生活、概念認知的分類系統(tǒng)相關(guān)。臟污的東西只是因為它沒有在正確的位置上。

  這是藝術(shù)家宋冬的作品,他展示了他媽媽這一輩子收集到的所有東西。其實他媽媽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可能是有點囤積癖。她不扔?xùn)|西,所有的東西都攢著,幾十個、上百個地攢,他媽媽是比較極端的案例。

  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家庭中并不陌生。至少在我家,我和我媽就經(jīng)常有這樣的沖突。老人們就是不喜歡扔?xùn)|西,對他們來說什么都不是垃圾,什么都要留下來,可我覺得放在那好臟啊。

  這其實反映了我們社會文化一個悄悄的轉(zhuǎn)變。上一代人還在講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而我們也不是不講,但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相信的是另外一套東西。

  垃圾其實是和歷史、生活變遷有關(guān)的。在人類歷史上,垃圾有兩次大爆炸,第一次是從農(nóng)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我們從循環(huán)的生產(chǎn)變成了單向度的生產(chǎn),有大量的無機物被制造出來,比如塑料,同時還伴隨著城市化。

  第二次垃圾大爆炸就是消費社會。我們已經(jīng)非常習(xí)慣一種買買買的文化,我們習(xí)慣喜新厭舊,習(xí)慣一次性,習(xí)慣丟棄。很多時候丟棄是為了購買新東西,不是因為它壞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垃圾桶之后,垃圾去哪兒了?其實我跟拾荒者打交道之前,我是沒想過的。我后來用了好多年來追溯這個問題。

  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垃圾進入市政垃圾處理系統(tǒng),到了垃圾填埋廠。這是一個城市一個區(qū)一天的一部分垃圾,照片可能還不夠震撼。實際站在那,你感覺垃圾就像海洋一樣。這些鏟車小得像玩具,我覺得自己特別特別渺小。

  還有大量的垃圾根本就沒有進入正式的處理系統(tǒng),它們就是被隨意地扔掉了,尤其是在農(nóng)村。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農(nóng)村的消費和城市沒有太大差別,他們也會吃塑料包裝的零食,用牙膏,然后扔掉牙膏皮。但是農(nóng)村在過去的很多年,都沒有正式的垃圾處理系統(tǒng)。垃圾就被扔在河流、山川、路上、空地,或者露天焚燒。近幾年我們國家才開始給農(nóng)村建立一套垃圾處理系統(tǒng)。

  這個事情其實跟城市,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guān)系。我們國家在過去的幾年做了一個決定: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采取焚燒發(fā)電的方式來處理垃圾。

  這是一個環(huán)保組織做的圖,這些都是在建的,或者即將建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它看起來很快捷,很有效,把我們最討厭的垃圾一把火燒掉,瞬間消失。

  我很好奇,就決定去看看跟我息息相關(guān)的,處理垃圾的設(shè)施到底長什么樣。它們的顏值都特別高,看起來非常高科技,非常潔凈,完全不像是跟垃圾有關(guān)的設(shè)施,更像一個研究所。

  這個是臺灣木柵的垃圾焚燒廠,你們可以看到上面是它的煙囪,被刷上了長頸鹿,非常可愛。前段時間這個長頸鹿沒有了,市民還去呼吁:還我長頸鹿。

  這個是北京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也很可愛,被稱為北京的小蠻腰,那個煙囪像蘑菇一樣。但是因為沒有人想要垃圾焚燒廠建在自己家周圍,所以它被建在一個特別遠的地方。事實上當時是專門炸開了一座山,把它修在那里的。

  垃圾焚燒廠為什么要這么親民,設(shè)計得這么可愛呢?我覺得可能其中有詐,我就走進去看一下。

  進去的時候,會有一個口齒伶俐的戴著揚聲器的導(dǎo)游說:大家往這邊走,大家往這邊看。她帶著你參觀焚燒廠,里邊有沙盤,有模型,給你演示焚燒廠是怎么運作的,還有真人互動區(qū),你甚至可以直接和那些正在操作儀表鍵盤、鍋爐抓手的工人互動。

  但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個,這是在展示焚燒燒出來的爐渣。它被放在一個玻璃櫥柜里面,上面有束光打下來,還有一個金屬的名牌,旁邊還有一些更詳細的文字介紹。我覺得怎么這么眼熟,這不是歷史博物館嗎?它好像一個文物一樣。

  實際上這個技術(shù)是有爭議的,如果一個普通市民有天去參觀垃圾焚燒廠,可能會被那個導(dǎo)游小姑娘說動,她會告訴大家這個技術(shù)是多么安全。

  可是如果有一天這個焚燒廠要建在你們家旁邊,你可能就想再了解一下這個事情,這個技術(shù)有哪些爭議。你可能會知道這個垃圾焚燒其實會釋放污染物,它可能會釋放巨毒的二噁英。這個物質(zhì)對我們的健康是有風(fēng)險的。

  所以問題就在于沒有人愿意要這個垃圾焚燒廠。有人說可能是因為技術(shù)還不夠先進,有人說可能是因為管理還不夠好,可是你要怎么說服垃圾焚燒廠旁邊的居民,這個垃圾焚燒廠它一定是沒有風(fēng)險的呢?

  這個是技術(shù)升級解決不了的,也是這個垃圾焚燒廠為什么會被設(shè)計得那么親民、可愛,為什么會致力于告訴你它是沒有問題的原因。

  所以這件事好像沒有出口,很令人沮喪,沒有一個好的技術(shù)可以處理垃圾。有人說垃圾分類可能是一個出口,不管是政府還是環(huán)保者,好像沒有人認為是不好的。

  但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你們在生活中一定會不停地聽到垃圾分類這樣的宣傳和口號,但實際上你為什么不去做?你為什么沒有辦法去做?

  在全中國的大街小巷,遍布中國各地,一定會有兩個成對出現(xiàn)的垃圾桶,這個垃圾桶一邊是可回收垃圾,一邊是其它垃圾。然而這兩個垃圾桶中的垃圾一定是一樣的,沒有人做分類。

  我前年的時候去調(diào)查一個扶貧的項目,去了基本上是中國最貧困的,在甘肅高海拔的山地里,有一個藏族的村子。那個村子剛剛通水,剛剛有硬化的路面。

  作為扶貧項目的一部分,那個村子里也放上了垃圾桶,分類的,有兩個桶的那種。為什么到處都是分類垃圾桶,但是沒有人用呢?于是有一個夏天我又消失不見了。

  我去蹲在垃圾桶旁邊,跟一群環(huán)保組織的好朋友,來到一個寫字樓里,我們來看看人們?yōu)槭裁床环诸悺2皇嵌颊f人培養(yǎng)一個習(xí)慣需要二十八天嗎?那我們就用一兩個月來試試,有沒有辦法倡導(dǎo)垃圾分類。

  這個項目也不能說是完全失敗。我站在桶旁邊的時候,有一個白領(lǐng)走過來,他已經(jīng)預(yù)言了這個項目的結(jié)局。他跟我說:你今天還在這兒啊,等你哪天不來了,我就不做了。結(jié)果我確實沒有堅持下來。

  我們倡導(dǎo)垃圾分類,為什么總是失敗?你們可以看這兩個圖,這其實是環(huán)境教育里經(jīng)常會用的圖,它告訴我們這個地球現(xiàn)在有很多生物在承受嚴重的創(chuàng)傷,而這個創(chuàng)傷是人類行為帶來的。

  這是一種震撼教育,我們在寫字樓做項目的時候,一開始也是用的這種方法。我們告訴大家垃圾現(xiàn)在有多可怕,垃圾圍城、垃圾污染,大家來做分類吧。它一開始確實能調(diào)動起市民的內(nèi)疚和責任感。

  但問題是,在這個內(nèi)疚和責任感之后呢?你會發(fā)現(xiàn)讓一個普通人在家里去做垃圾分類真的很難,因為他被卡在兩個巨大的系統(tǒng)里,他的行為似乎不可以完全按照他想象的樣子去行動。

  第一個系統(tǒng)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系統(tǒng),包括生產(chǎn)和消費系統(tǒng)。我們被提供這樣的商品,我們被供給這樣的生存方式,真的很難改變,減少垃圾的行為是很難做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可愛的環(huán)保者,她有一天說:我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我以后不用衛(wèi)生巾了。對,我又跟衛(wèi)生巾干上了。她找到了一種非一次性的衛(wèi)生巾。

  你買衛(wèi)生巾的同時,還會拿到一套藥,每一片用完后就放到一個鍋里,倒藥進去洗,再煮一下。

  我是一個新媽媽,我的孩子每天都要用很多尿不濕,我自己是很內(nèi)疚的,因為我是研究這個的。尿不濕里又有吸水材料,又有塑料材料,而且一大包一大包的扔出去,我非常愧疚。

  所以如果有可以反復(fù)使用的尿不濕也不錯,可是試了兩天我就放棄了,實在是太累了。我要工作還要帶孩子,精疲力竭,根本沒有精力去洗,我就想用一次性的。

  我想很多像我一樣沒有時間的人,是沒有辦法每天去踐行環(huán)保者所倡導(dǎo)的,每天洗衛(wèi)生巾的行動。

  我們還會被一個系統(tǒng)卡住。我問過很多城市的市民:你為什么不做垃圾分類?得到的答案都驚人地相似。他們說:我分完了以后,一轉(zhuǎn)眼清潔工又混到一起拉走了,這騙誰呢?我干嗎要做呢?

  所以第二個卡住消費者的系統(tǒng),是城市的垃圾分運和處理系統(tǒng),如果在后端根本沒有這樣的分類處理方式,讓消費者這么做不是欺騙他們嗎?

  我不是說每個人面對環(huán)保是沒有責任的,或者我們是完全無能為力的。只是環(huán)保教育先觸動我們的內(nèi)疚,再激發(fā)我們的責任感,等回到日常生活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很難做到,最后只能擺爛:算了算了,大不了大家一起死,以后跟地球一起爆炸吧。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有信心,微小的行動是能給環(huán)境帶來改變的,我們是有能動性的。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要知道,如果系統(tǒng)不跟著變,把垃圾分類的責任全部推給市民,推給消費者,注定是無效的。

  最后給大家看兩張圖,左邊是黑水虻,右邊是蚯蚓,是很可愛的兩種蟲子。有一些科學(xué)家和民間企業(yè)家,想開發(fā)這種蟲子處理廚余垃圾。蟲子可以把廚余垃圾吃掉,然后它們就是蛋白質(zhì),還可以做魚飼料,這樣還不錯。

  自然界如此,其實城市也是如此,城市是一個有機體。我們自己、垃圾、拾荒者,都是這個有機體里的一部分,我們是連在一起的。

  了解了拾荒者的故事,了解了垃圾的故事,我會去重新想象垃圾。再次看到垃圾的時候,我不會只覺得它是骯臟的、惡臭的,或是想很快地把它踢得越遠越好。我們是不得不跟它共存的。

  我跟拾荒者再次交錯而過的時候,我知道在我想象的人類和垃圾共存的圖景里,有他們的位置,他們的貢獻。

  我能做的,我希望的,是他們可以享受更有實質(zhì)意義的自由,可以更有尊嚴地勞動。

  謝謝大家。

  責編︱Ripple

  排版︱童話

  注釋:[1]巴西組織Pimp my carroça利用城市空間引起民眾關(guān)注社會問題,向民眾說明拾荒者也是城市貢獻者。他們?yōu)橥栖嚾耸刻峁┖芏喔@獒t(yī)療服務(wù)和手推車維修服務(wù),他們亦有多個城市干預(yù)(URBAN INTERVENTION)活動,以民間力量改善城市現(xiàn)狀。

  原標題:我和拾荒者密集接觸的幾年,是他的零到三歲,我當時想怎么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育養(yǎng)兒女呢?| 張劼穎 一席第619位講者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xué)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fēng)”,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fēng)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guān)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fēng)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区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免费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四区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每日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