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家企業的債務危機引起人們的關注——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只不過這次,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不是某個老板跳樓,而是工人們奮起維權。
據了解,從今年三月份起,沃特瑪公司員工的工資就已經停發。不僅如此,沃特瑪企業債務危機還導致了大規模的停工、放假、裁員、欠薪,許多員工迫于生活的壓力,紛紛到工廠門口拉起橫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拖欠工人工資的事情今天還在上演,我們忍不住要問,這沃特瑪公司到底何許來歷?
從外表上看,沃特瑪是一家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
2017年10月,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2017年1-9月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的最新數據,沃特瑪位列全球第四,國內第二。
但是美好的數字背后卻往往隱藏著太多的虛假和泡沫。
沃特瑪公司在2016年之前業績平平,但在2016年被堅瑞沃能公司收購以后,卻開啟了業績暴增模式。堅瑞沃能2016年年報顯示:
盡管當時收購沃特瑪,僅僅合并報表4個月,其2016年度營收同比增668.45%;凈利潤同比增1100.42%。
短短四個月時間,盈利增加了11倍,這種盈利擴張速度不管放在哪里都令人咋舌,同時也不由得令人深究,這種業績暴增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去年6月,網易「清流」工作室曾獨家報道,沃特瑪為堅瑞沃能營造業績神話背后的“反向定制”模式:一家名為“新沃運力”的物流車租賃公司,在向東風特汽、湖北新楚風、中通客車等整車廠采購新能源物流車時,合同規定必須使用沃特瑪電池,以此為沃特瑪帶來巨額電池訂單。
報道里提到的「反向定制」簡單說就是自賣自買,“新沃運力”實際作用就是沃特瑪的一家子公司,負責拉動沃特瑪的電池銷量。這種自己倒手賣給自己的把戲雖然看起來可笑,但卻能帶動沃特瑪的營銷量,營銷量上來了,盈利自然增加。只不過這種業績神話,跟虛假GDP繁榮并無二致,只是一堆數字而已。
但通過這種手段,沃特瑪制造出了公司盈利能力很強的假象,由此帶動股市上揚,吸引大量股市資金,等到合適時機,大股東們高位就可以減持套現,來賺取大量股民的血汗。的確,事實也是這樣發展的:
2017年8月,上市公司實控人的郭鴻寶郭老板、股東童建明童老板以及長園盈佳投資公司等在內的多個大股東從頻繁減持:
郭鴻寶(上市公司實控人)累計減持1500萬股,套現超1.4億元;
童建明(十大股東)減持超過1700萬股,套現近2億元;
長園盈佳投資公司(十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近3000萬股,套現近3億元。
……
不僅股市上有貓膩,政府給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同樣被鉆了空子。“新沃運力”購買的新能源車,絕大部分并沒有出租出去(很大程度上是車的質量問題),而是集中閑置,靠空跑攢夠一定里程來賺取國家補貼。
去年12月,一則“山西省臨汾當地上百輛車身印有沃特瑪新能源聯盟的大巴車在固定路段來回行駛,車內除了司機并無乘客”的新聞被曝光。
隨后,深圳網友爆料沃特瑪聯盟正在招聘深圳B2牌照司機的消息也被挖出來,稱沃特瑪正在招聘司機空駛新能源貨車,每天需跑夠260公里,并且不允許司機接私活。
就這樣,通過反向定制,完成了電池銷量不足到新能源車產能過剩的轉移,而過剩的能源車能夠空跑騙取國家的資金注入,完成資本的周轉,從而維持業績的持續跑高,炒熱股市。
但2017年,政府為了防范這種騙補助的情況,規范了政策,提高了獲取補助的門檻,并且延長了國家補助資金的到位時間,于是這種泡沫開始破裂了。在資金鏈維持困難的情況下,企業的債務情況被挖了出來:
截至2018年3月,堅瑞沃能公司及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即“沃特瑪”)應付票據賬面余額為100.09億元,其中應付票據逾期15.58億元;沃特瑪已到期應付賬款金額為21.79億元。
股市也開始震動:
4月9日早間,堅瑞沃能披露關于應付債務重組的公告,涉及金額18.48億元。當天,堅瑞沃能盤中再度跌停,收盤跌幅8.47%。復牌僅4個交易日,堅瑞沃能的累計跌幅達到33.33%,市場悲觀情緒蔓延。
繁榮過后是落寞,真相浮出水面,帶來的結果就是公司全面停產,留下一堆債務和拖欠的工資,公司股票市值大跌。
而大股東們早已將自己的股權拋售,留給跟風上船的股民們一地雞毛;
至于整個企業當中辛苦勞動創造現實產品的工人呢?不僅沒有分到泡沫當中的一絲利益,更是連工資都被拖欠著沒發。
對供應商,沃特瑪董事長李瑤表態:“對沃特瑪所欠下的債務,我李瑤砸鍋賣鐵也會負責到底,決不食言。”
對于被拖欠工資的工人呢?卻是停薪放假,是變相裁員,是拖欠工資,最后是還在拉著的滿街橫幅!
對于供應商,沃特瑪拿出了企業間的誠信義務,而對于為公司辛勤付出的工人卻沒有半點社會責任。
但其實社會責任在資本面前只是一個手段,目的也還是賺錢。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
“……歸根到底就意味著形成一批超過資本在經營上的平均需要的、待雇的雇傭勞動者,一支真正的產業后備軍,這支后備軍在工業開足馬力工作的時期可以隨意使用,而由于必然隨著這個時期到來的崩潰又被拋到街頭,這支后備軍任何時候都是工人階級在自己對資本進行生存斗爭中的絆腳石,是把工資抑制在合乎資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調節器。”
用機器還是人工是手段,雇傭的人多還是人少是手段,工資給的是高還是低是手段,放假不放假也還是手段……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手段,但目的卻只有一個。
工人的身體保護不是目的,工人的生活質量不是目的,企業的社會責任也不是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即資本的自我增殖。
所以我們看到當企業生產繁榮的時候,超長加班,增加雇員,而當企業遭遇危機的時候就經常放假,變相裁員。就沃特瑪而言,一篇文章細數了其對待員工的「八宗罪」:
第一,底薪低,待遇不全;
第二,工資延遲發放;
第三,工作環境危害健康,安全防護差;
第四,管理混亂,發展機會渺茫;
第五,“企業文化”洗腦;
第六,放假無計劃,放假不帶薪;
第七,超長加班;
第八,考勤嚴格,肆意處罰。
這些本質上都是為了壓低勞動力成本。而當企業不景氣的時候,就停薪放假,變相裁員……看得出,在資本眼里,工人與機器并沒有什么區別。
當明白一切都是為了錢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不難理解了,沃特瑪企業危機之所以爆發也是資本希望通過投機增值的結果。當公司靠做實體,下功夫促進生產很難獲利的時候,投機就是唯一的選擇。股市的一通運作,帶來的就是上億的收入,遠比踏踏實實的投資更有吸引力。
但我們看到,資本的這種投機帶來了股民的血本無歸,帶來了工人的衣食無著,帶來了供應商的資金鏈斷裂(供應商背后又是無數的工人),總之,無數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一部分人從中獲利的時候必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損,這就是資本邏輯的表現,一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
“自從來到人間,資本的每一個毛孔都是骯臟的和血淋淋的,隨時都要向外擴張。”
現代資本雖沒有殖民時代般茹毛飲血,卻干著如同那時一樣的下流勾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