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江西、廣西等省市紛紛發出調整最低工資水平的通知。
其中上海自4月1日起調漲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300元調升至2,420元,調升幅度約5.2%;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0元調整到21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保局表示,在考慮城鎮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費用支出、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準、企業人工成本等因素,做出這次調整的決定。
另一邊,并稱“北上廣”的廣州又如何呢?其最低工資水平由2015年5月1日調至最高1895元后,一直不變至今,差10來天就踏入第四年。此前,廣東省政府曾發布《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宣布最低工資標準由兩年一調改為原則上三年至少一調。然而,踏入四月,廣東省人社廳仍未發放相關通知,讓省內廣大勞動者不禁擔憂:最低工資會連續第四年凍結嗎?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上,李總理提出28年要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當中包括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廣東確實迫切需要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提高工人收入。因為凍結最低工資三年帶來的問題,明確反映在生活水平上。
工人活不起了!
隨著物價上升,廣東省停滯的最低工資已不能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數據顯示,過往三年(2015-2017)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5%以上。所有人都懂,2015年最低工資水平,現已不合時宜了!
根據微工薈報道,今年初民間勞工團體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廣東省工人的基本月薪普遍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必須透過加班等渠道獲得額外收入應付開支。以廣州工人為例,連同供養家庭、住屋、醫療等費用,平均每月支出為四千多元。然而由于平均基本工資只有二千多,余下的部分就要靠犧牲休息時間獲得加班費及各種補貼,在面對“綜合工時”這種制度時更無法招架,直接損失了加班工資!
事實上,早在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最低工資規定》進一步規范全國最低工資,第一條開宗明義要「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第三條指出了,最低工資是在法定工作時間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應付的最低勞動報酬。現時工人要透過大量加班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顯然是違背了當初法律訂立的原則。
別人家的工資呢?
今年四月起,不僅上海市最低工資水平由2300元調升至2420元,成為全國最高。同時,多個地區如安徽、江西、廣西省亦于本年發布有關上調最低工資的通告。人社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共有20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水平,平均增幅為11%。事實上,不單是2015至2018的三年,由最低工資在中國出現開始,至今二十余年,從未有地區的最低工資像廣東那樣連續凍結三年!
再者,隨著各地最低工資提高,廣東的工人保障相較其他地區便顯得落后。現時,連同深圳在內,全國共有六個地區的最低工資比廣東高,當中大部分都已突破2000元大關。在此下去,工人只能自己“用腳投票”。
我們要分享增長成果!
一直以來,廣東省都是國家經濟的火車頭之一。廣東省位居全國GDP之首已29年。17年廣東省GDP達8.9萬億,比第二位江蘇省高3000萬億元。在凍結最低工資的三年間,廣東省GDP提升了1.6萬億,人均GDP亦由6.75萬躍升至8.17萬。單在17年,省政府稱已幫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但工人卻沒能享受經濟發展果實。
以住屋為例,它已成為“新三座大山”之一,工人的負擔就更苦不堪言了。這幾年城中村一直都在清理,能夠住下來的,一個單間房租普遍已漲至三四百元,這還未計水電費等。讓工人過有尊嚴的生活,省政府確實責無旁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擴大消費,而我們廣大工人手中,卻一直無費可消!
今年1月,廣東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在省人社廳召開會議,商討最低工資調整方案。會議認為,最低工資標準極需盡快調整。可是現在到了四月中旬,人社廳還是未有發放任何有有關調整最低工資的消息。長久未有動靜,讓人懷疑中有沒有工人的聲音;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團結起來,表達我們的意見:最低工資該漲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