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北京同心創業培訓中心(工人大學)是由北京工友之家于2009年創辦的公益性培訓機構。中國目前有近1.5億八零九零后新生代打工青年,回不去的家鄉、待不下的城市,精神思想迷茫、缺乏社會支持,這已經成為打工群體的真實寫照與現實困境。
培訓中心響應國務院的號召:加強針對新生代打工青年城市就業能力培訓,以加快新生代打工者市民化的過程;也響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振興鄉村”的國家戰略號召: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開拓社會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建設城鄉互助與生態文明的社會而努力。培訓中心調動社會各界資源,開設以城市公民教育為特色、以勞動價值觀為核心理念的培訓課程,開設勞動權益保護和鄉村建設課程,為學員搭建城鄉互助的支持網絡和平臺,為學員可以選擇“回得去的家鄉,待得下的城市”創造條件。
?做有尊嚴的勞動者,做新時代的新工人,做新時代的新農人。
?工人大學是一所勞動者的社會大學、是一所勞動者的自修大學。
主辦單位:北京工友之家文化發展中心
是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正式注冊、審批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服務機構,于2002年11月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服務新工人群體的社會、文化、教育、權益維護及其生活狀況的促進與改善;提倡尊重勞動、團結友愛、互助合作、尊嚴生活,為促進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服務。
招生對象和招生過程:
20歲以上、學歷不限、職業不限,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
有社會責任感,熱愛社會公益事業,有自主社會創業的意愿。
在2018年4月20日前提交報名表。輔導員老師將可能通過微信或者電話與報名學員進行交流。
批準入學的學員將在2018年4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之內接到錄取通知。
聯系人:呂途
聯系方式:微信lvtuspring(加微信好友的時候,請一定注明“工大報名”);
學習安排與授課內容
1
第一階段:在北京平谷工大營地舉辦為期一周的社會創業工作坊。時間為:2018年5月6日到12日
2
第二階段:網絡培訓(2018年5月14日到11月14日)
學員要通過網絡自學觀看20多個教學視頻,參加24次網絡周會。10名左右學員組成一個網絡學習小組,由固定的輔導老師進行網絡輔導,一周開一次網絡周會。
學習內容包括6個單元24節課:
課程內容
第一單元:工人文化
第二單元:團結經濟
第三單元:勞動價值
第四單元:勞動權益
第五單元:鄉村建設
第六單元:社會性別
3
第三階段:成功完成網絡學習的學員講得到邀請來北京平谷工大營地參加為期一周的研修班(2018年11月下旬)
后續階段:對于培訓合格并有創業意愿的學員給予持續支持
備注:我們也招收只參加網絡培訓的學員,也就是說,沒有時間和條件參與集中培訓的人可以報名只參加網絡培訓。我們也招收只想參與5月份社會創業培訓班的學員,也就是說,沒有時間和意愿參與網絡培訓的人也可以報名參加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
考核方式
1.看完全部視頻
2.按時參加周會
3.按時上交周記:一周上交一篇學習周記,一共上交24篇,字數在300字到3000字之間
4.撰寫畢業總結報告
合格畢業的學員將獲得同心創業培訓中心頒發的畢業證書
收費標準:免費
工大15期畢業生精彩留言
胡小海:“我四處漂泊打工已經十多年了,這是迷茫和痛苦的十多年,想改變不知道怎么改變,一次次心死如灰,心早已經如同富士康跳樓一樣,都跳了一百萬次。可還在茍且偷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想繼續茍活著,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從一個車間到另一個車間,又從一片廢墟到另一片廢墟,我們滿懷理想可得到的只有更多的絕望與蒼老。 后來了解到了工人大學,就想嘗試一下,想反思一下自己打工十多年的迷茫。通過半年的學習,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對多方面生活方式的探索都有了啟發性的思維。通過一系列的了解學習,也是感慨頗多。因為長期在車間里,都是得過且過,慢慢變得人也很懶惰。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有時覺得也有些吃力,怕不能更好的領會到所學的內容,慢慢找到了切入點也就感覺好多了。印象最深的沖擊力最強的就是新工人藝術團一路十多年為工友發聲為工友謀福利,盡力給工友營造一個有尊嚴的生存環境,這對于長期被困在工廠流水線的工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毫不夸張的說,這有第二次生命的重要性。如果大多數一線工人都能能聽到這樣的心聲,那么我相信打工的生活一定不是絕望的模樣。”
馬廣香:“成為工大學員是我最大的收獲。回故歷史,面對現實,認識到我們勞動者團結起來,明確了我們要怎么做。我們勞動者要學習,有文化的底蘊才有底氣,才能爭取到我們的權益。我要鼓勵更多家政工參加工大學習。”
宋蔚:“這半年的學習的確塑造了一個更為堅定、更為自信、更為自由的我。輔導員老師們的敬業精神,猶如黑暗中的燈塔,讓我看到不茍活的希望。在工大學習到的知識,我現在還不明確如何運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潛移默化的改變是確確實實的,它也一定會影響我今后的很多判斷和決定。現階段最明顯的運用,就是真正踏踏實實做工作,不驕不躁不抱怨。今后來日方長,工大多年來漫長的鋪墊和努力,以及我和其他學員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一定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碰撞出火花、火苗,乃至熊熊烈火!”
宋寧寧:“工大的學習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我們總在抱怨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而我們又做了什么?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都是可以改變和影響社會的一個微小的分子,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每一次社會的更替進步無不是通過底層人民斗爭的結果。南塘村、郝堂村、蒲韓、蒙德拉貢開啟我們對未來生活可能性的憧憬和向往。我們所處的現實,只有通過團結起來,才能在市場的浪潮里尋得話語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