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技校和職業學校,能保證就業,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噱頭;即便當下,技校、職業學校的蕓蕓學子,畢業實習仍是必跨門坎。
《叫停!沈陽一高校強制學生暑期赴富士康實習》報道: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安排700余名在校大二學生暑期到富士康(煙臺)科技工業園實習,由于實習工廠環境差、給付工資低、管理混亂等情況,實習未滿一周便遭到學生集體抵制。據介紹,學生工作量為每天八小時,有時需要上夜班、加班,底薪僅1850元,扣除需自費的食宿費后所剩無幾。
讀此新聞,注意到一些看似道貌岸然的評論,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竟刪掉了大學生實習加班夜班,與工資太低這兩大關鍵內容。可能評論者也清楚,當下體制外企業加班夜班,沒有帶薪休班和工資低,是個普遍得不能再普遍的普遍現象。
筆者失業多年,斷續在體制外打工。大學生實習,亦偶爾碰到過。其中一次,在臨沂一家干12小時休12小時,全月無帶薪休班的鋁合金加工企業,流水線上的工人,每月滿班通常4000多元;試用期工人,每月2600至3000元不等。實習大學生,雖然也是一人一崗,實際并無計件要求,同一般打工者比較,工作量和勞動強度,相對小些,工資呢,也自然少很多。
記得當時,曾目睹過一位實習大學生,跟老工人的對話。那個老工人,是這樣教育大學生的:什么8小時,加班給錢,掙錢的事,你不干有人干;什么星期天休班,干一天掙一天的錢,不上班沒錢。不出來干天天在家玩;什么工資少,等熬到能計件掙錢,干的多掙錢就多。
事實上,課本跟工廠,學習內容跟工廠現實,確實太不一樣。當下的體制外工廠,違法成常態。如富士康,即使出現十幾連跳十幾條人命,即使全國總工會出面干預,違法的加班、夜班仍是老常態!!!最仁慈最仁慈,每周有了一個休班。相對富干康,體制外絕大多數企業,每天工作10至12個小時以上,每月通常無帶薪休班。
以上體制外企業常態,勞動者要么餓死、要么打工。打工者為了活命,不承受也得承受,不習慣也得習慣。實習學子剛出校門,自然有很多不理解不適應。
客觀而論,富士康在體制外企業里面,待遇還是比較好的。像《南充職院被指用學分強制學生赴廣東打工,校方:系社會實踐》所報道:四川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強迫學生去遠在1500公里外廣東的利奧集團打工,有同學反映,她在流水線上同其他工人一樣工作。每天工作10個小時,僅周六休息一天。而每月的工資額僅為1380元。
2017/7/26魯南
新聞1:沈陽一高校強制學生暑期赴富士康實習被叫停
新華社沈陽7月21日電(記者王瑩)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安排700余名在校大二學生暑期到富士康(煙臺)科技工業園實習,由于實習工廠環境差、給付工資低、管理混亂等情況,實習未滿一周便遭到學生集體抵制。遼寧省教育廳20日晚11時許發布聲明,要求該校立即終止學生暑期教學實習活動。
7月15日起,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安排機械系、信息系等700余名學生到富士康(煙臺)科技工業園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學校通知暑假不能回家,不去實習扣除18個學分,而且沒有畢業證。”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大二學生張磊(化名)說。
乍到企業,食宿條件就讓學生傻了眼:八人間宿舍,僅兩個小風扇;早餐差且量少,一些學生還因為水土不服出現了嘔吐、腹瀉等問題。
有學生告訴記者,企業要求學生簽署“三方實習協議”,上面寫明“實習為本人自愿選擇”。事實上,學生是被強制要求實習的,連出廠區的自由都沒有。
據介紹,學生工作量為每天八小時,有時需要上夜班、加班,底薪僅1850元,扣除需自費的食宿費后所剩無幾。不少學生表示,回家找個兼職都比這賺得多。
學生們在工廠發現了一張宣傳單,“員工每成功推薦一名親朋好友入職,公司獎勵推薦人800元……”學生們質疑,學校用學生做廉價勞動力,從而獲得“推薦費”。
在與帶隊老師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學生組成了QQ群、微信群開展維權。
遼寧省教育廳聲明表示,立即終止學生暑期教學實習活動。組成專門工作組,赴煙臺指導學校組織學生有序返程。同時,向全省高校發出緊急通知,嚴禁在假期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實習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或社會公益活動。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也在官網首頁發布聲明,對此次教學實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深表歉意,表示將把學生從實習企業全部撤回,安排學生正常放暑假。
部分高校就業負責人表示,實習本身也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不同高校可以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實習實訓并計入學分,但必須考慮實習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二年級學生,很多還未學習專業課,是否適合三個月這樣長時間的實習實踐有待商榷。對于實習企業的環境,建議學校以人為本,安排適合學生實習的環境,并安排專業教師跟蹤進行指導;對于學生來說,也不應該怕苦怕累,早點了解企業對將來就業也有一定幫助。
新聞2:南充職院被指用學分強制學生赴廣東打工,校方:系社會實踐
中青在線7月23日報道,“學校說,如果不去這個實習就拿不到學分,不能順利畢業。”7月20日,名為“南充西華師大校園菌”的認證微博賬號稱,四川南充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南充職院”)強迫學生去遠在1500公里外廣東的利奧集團打工,打工至9月28日,而該校9月2日就要開學,打工學生的課程將被耽擱近1個月。
南充職院外語系大一的學生馮云(化名)告訴記者,生病不去的學生要交縣級以上醫院的病例證明,其他原因不愿去的會被輔導員談話。
馮云說,此次前往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圖仕公司”)打工的學生近500人,分別來自印刷包裝系、機電工程系和外語系。除了學生,此行還有輔導員、系主任等帶隊教師,一行人于7月9日到達距離南充1500公里的廣東省鶴山市。
馮云表示,來打工之前,學院對學生不參加打工的理由審批尤為嚴格。“說與學分掛鉤,2個學分。不實習就拿不到學分。”
“學校提前給我們做了兩次思想工作,不去廣東必須寫申請。”目前正在鶴山實習的學生韓龍(化名)表示,同學之所以專程跑來廣東實習,“相當于是強迫的。”
“這個是社會實踐,不是實習。”7月21日下午,南充職院教務處工作人員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應,稱學院不存在強制分配學生到廣東進行社會實踐的情況,表示前去的學生均為自愿,并有隨隊老師進行社會實踐的指導。
韓龍則質疑,如果是自愿實習的,應該是學院登記實習學生的名字,而不是讓不愿意去的學生寫申請。
南充職院畢業生梁薇(化名)表示,自己所在年級此前也有同樣強制實習的經歷。“不是自愿去的。輔導員說,如果不去,評優評干獎助學金都沒有。”梁薇表示,此前,由于有學生不去實習,兩個班干部被撤職并取消了助學金。“每個班能不去的人數是被限定的。”
到雅圖仕公司后,學生們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做不同的流水線工作。”馮云做的是印刷流水線的涂膠工作。一臺機器轉動,她把需要涂膠的卡片放上去流水線,讓其他同學粘,每天的工作時間10個小時,中午休息1小時,周六休息一天。
馮云告訴記者,早在今年3月,外語系大一學生就被學院告知暑假會到雅圖仕公司實習,到了公司后她才發現工作內容與專業毫不相干。
對此,前述教務處工作人員解釋稱,社會實踐是為了讓學生體驗社會文化、培養工匠精神,不一定要專業對口,“這不是實習,實習才會和專業掛鉤”。至于學院跟學生是如何解釋學分的,他表示不清楚。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南充職院的學生與雅圖仕公司所簽訂的并非是實習協議,而是一份《鶴山雅圖市印刷有限公司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上規定了學生月工資額1380元。
馮云表示,合同每個學生都會簽一份,自己簽訂合同時,合同上并無甲方雅圖仕公司的公章,簽名后就被該公司的人直接收回。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玲玲表示,在校大學生并不具備簽訂這種勞動合同的主體資格,“這種勞動合同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她解釋稱,一般大學生與勞動用人單位簽署的應該是實習協議或勞務協議,而不是正式的勞動合同。因為對于在校大學生的身份,勞動法中的試用期規定、五險一金繳納等制度都不可能實現。
記者注意到,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上注明的勞動期限是從2017年7月11日到2018年1月31日,前30天是試用期,而學校在9月初就已經開學。
多名正在實習的學生說,學校早期告訴他們9月底回校上課,回學校后再利用周六日補課。前述教務處工作人員證實學生對于補課的說法,稱屆時學院會有具體補課的計劃。
據記者查詢,該校學生稱被迫實習的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系利奧紙袋有限公司子公司,隸屬于香港利奧紙品印刷集團(以下簡稱“利奧集團”)。據南充職院教務處工作人員稱,利奧集團與該校是合作辦學關系。
南充職院官網顯示,南充職院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系公辦院校,2006年經四川省政府批準,與利奧集團實行股份制合作辦學。該校還設有利奧學院,利奧集團還在該校設有獎助學金,校內有一棟樓被命名為“利奧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