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范雨素:不是一個人的網紅,而是一群人的訴說

范雨素 · 2017-04-27 · 來源:土逗公社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圖:騰訊圖片《中國人的一天》

  范雨素火了,皮村火了。范雨素是被媒體高度篩選出的“打工文學”代表,可惜文學拯救不了她和這個群體的生活困境。在群像的意義上,土逗公社特推薦幾位范雨素的“同學”,他們沒有走紅,但是一樣在以文學對抗苦難。

  仿佛一個“大隱隱于市”的文字精靈乍現人間,范雨素迅速被“圍獵”。她蹲在皮村工友之家的地上接聽電話,她面對十幾家登門的媒體、出版社而有點措手不及。

  “正午故事”的一篇題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一天之內引發朋友圈海嘯。范雨素,44歲,來自湖北農村,初中畢業,北京打工,現居北京皮村。在近萬字的長文里,她用頗具現代感的文學筆觸,波瀾不驚地講述了自己“被命運裝訂地極為拙劣的生命”。文章下方,是一片近乎蒼白的評價:寫得真好。

  類似的“驚訝”其實我們并不陌生。總有一些需要針對打工者群體做調研的同學聯系我們,希望我們介紹機構幫助他們發問卷、聯系訪談對象,也向我們打聽皮村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問題是幾乎每個人都會問的,那就是:皮村安全嗎?——我們是一群女孩子去,我們是晚上去,我們覺得好遠好偏僻不知道情況怎么樣……

  有趣的是,為什么一涉及打工者聚居地,“安全”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是去學校、寫字樓、商業街做調研,這個問題就不在考慮之列了吧?有比較過犯罪率的數據嗎?打工者?他們難道不是木樁般愚笨的人嗎,他們懂愛情嗎,他們素質低下沒文化,會寫東西嗎?……

  兩天來,有多少人是帶著這樣的震驚之情在閱讀范雨素的文章:原來一個普通打工者的文筆可以這么好,故事可以寫得這么感人!那些“寫得真好”的潛臺詞是:這可是一個打工者,一個農村婦女哇。如果閱讀止步于驚訝,對于了解這個長久以來似熟悉又陌生的群體就遠遠不夠。

  一、范雨素與皮村文學小組

  面對高高在上的書寫者,范雨素很不屑。她跟皮村文學小組的張慧瑜老師抗議:他們真的比我們高貴么?抗議之外,范雨素成為了一個具有自覺意識的創作者,而她并不是一個人。

  范雨素所居住的北京皮村還寄居著兩萬名外來務工者,2002年成立于此的公益組織——工友之家為皮村帶來了“打工春晚”、“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同心實驗學校”以及范雨素學習一年的“文學小組”。他們在務工之余寫作,他們在揮汗如雨后訴說,他們的故事曾被照顧不同口味的新興媒體挑選尋覓,他們始終在書寫自己的史詩。

  范雨素在皮村圖書館。圖:騰訊圖片《中國人的一天》

  崔永元在主持2017年打工春晚時說,這場春晚,是一群正常的人在做正常的事。而皮村文學小組和他們的作品,也只是普通打工者和服務他們的公益機構的日常生活。當媒體借著范雨素的文章再次狂歡,打工者們面對的生活境遇,并不比以往減少幾分惡劣。

  范雨素的文章這次能夠引起廣泛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舉重若輕”。在她堅強的內心與輕靈的文筆之中,苦難得到了消化和升華,被孕育成閃亮的珍珠,但這不意味著苦難不再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生活的常態,是“地里賺不出奶粉錢”,是“我做了別人家的保姆,我的孩子成了有媽的孤兒”。而媒體對她的關注,恰如之前對工人詩人群體的關注一樣,不會去探討她的苦難,更不會借此去深入整個群體的苦難。相反,關注的目光投向“文學”,投向他們的寫作,他們的才華,而實際上,寫作的時間,只是他們生活中非常短暫的部分。

  而舉重若輕的范雨素,也終究有這樣赤裸裸抒發悲愁、質問蒼天的詩句:

  我只敢在,

  深夜放聲哭泣,

  曠野無人的深夜,

  祈求大地

  我是一個農民工,

  我的孩子也是一個農民工。

  所有的苦,

  我都能夠吃掉,

  我想讓我的孩子享點福。

  大地遲遲不語

  我靜靜地等待,

  等待大地回聲。

  我繼續向仁厚,黑暗的地母祈求:

  我是個懦弱的逃避者呀!

  我祈求,我的孩子,

  畢節的孩子們,

  農民工的孩子們,

  都有來生。

  在來生,

  所有母親的孩子,

  不叫留守兒童,

  不叫流浪兒童,

  他們都叫做,

  六十年前,

  毛爺爺起的名字,

  祖國的花朵。

  ——《一個農民工母親的自白》

  “我沒想過靠文字改變生活,我也習慣了靠苦力謀生”,但“或者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沒有對勞動的恐懼,但勞動者始終有表達的訴求。再過不久,工友之家參加“文學小組”活動的工友作品合集《皮村文學》第四輯即將付梓。

  在這其中,范雨素略顯特別。她是一個“貪婪”的閱讀者。所以最初發現她的界面新聞記者認為:“她的語言,是典型的‘閱讀者’的語言,是文學造就的。”膜拜她的讀者認為:她的文字如一股清流,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激烈言辭,甚至沒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不討好,不浮夸,就這么平靜地娓娓道來。

  二、一個群體的文學訴說

  此次,土逗公社摘錄了皮村文學小組部分成員的部分作品,希望讀者們能夠看到更多的“范雨素”,看到更多和你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人,并以此為窗口,看到更多普通打工者的日常生活。

  生產時沒有同類幫助

  也沒有人會關心

  產出小崽任其自生

  為什么

  因為它就是一只野生貓

  一只無人問津的貓

  ——《野生貓的堅強》付秋云

  ……都是為了生存,都是為了家庭。就是因為那么多人擠在一個村莊,所以導致這個村子里的環境越來越差。但是想想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擠在這個村子呢,是因為在市中心我們租不起房子,是因為在市中心消費太高,還是市中心容不下我們。是誰的原因呢,是政府的政策,還是城市里的嫌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沒有我們工人在這一磚一瓦辛勤的建設,北京現在會是什么樣子呢,低矮破舊的小房子或是以前北京老舊的四合院,還是……

  ——《皮村的印象》付秋云

  付秋云:河南周口人。14歲離家打工,在蘇州參加了蘇州工友之家的活動,并被推薦到工人大學學習,成為第2期學員。畢業后留在機構工作,主要負責組織籌備皮村社區的活動。幾年來,她從一個講話會害羞的女孩成長為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工作人員,目前是皮村文學小組的主要負責人,聯系老師講課,編輯文學作品集,從2014年9月開始舉辦文學小組活動至今,這些工作她已經駕輕就熟。她總說自己自制力不夠,逼著自己讀書、學寫文案。閑暇的時候她喜歡窩在被子里看劇,最喜歡軍旅片,還希望自己之后可以做個光榮的軍嫂。

  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化活動。

  我想知道它的愛人是誰?

  是它見證的那些有緣人,

  還是那密密麻麻的腳印?

  或許會是夜晚那一個皎潔的月亮,

  月光照著它潔白的身軀,

  顯著更加的光亮。

  ——《雪的愛人是誰》趙晨

  回望故鄉,現在的我身在異鄉,還有多久才能回到故鄉?

  家鄉的天是否已經變了,家鄉的四季是否已經變了,

  家鄉的人是否已經變了,家鄉的朋友是否還是我的朋友!

  ——《望故鄉》趙晨

  趙晨:遼寧撫順人。跟隨家人來到北京工友之家,成為工人大學7期學員,畢業后留在機構工作,主要負責組織籌備皮村社區的活動,在皮村的大家庭中日漸成長。晨晨是一個像白楊樹一樣美麗堅韌的女孩,極富文藝天賦和表現力,唱歌、跳舞、小品樣樣行,還自學瑜伽,帶著朋友們一起練習,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小魔女晨晨”。作為機構里年齡最小的一位工作人員,她工作起來毫不含糊,把春游、卡拉OK大賽等項目都辦得有聲有色,還深入皮村社區走訪工廠了解用工情況,在接連吃閉門羹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懈。

  對生命而言,

  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

  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

  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

  ——《對生命而言》張子怡

  她無法掙脫

  她想著她就快完了

  被擠壓的青春

  被擠壓的人生

  在這一刻停止

  ——《地鐵上的不歸路》張子怡

  張子怡:河北承德人,跟隨父母來到北京工友之家工作人員,工人大學7期學員,主要負責社會企業衣物捐贈的整理工作。繁瑣的工作擋不住她開朗的性格,有她的地方就有歡聲笑語。子怡喜歡唱歌,下班之后的時間里,她常常在宿舍里唱歌,發到音樂平臺上,引來諸多贊嘆。她也喜歡文學,床頭放了一摞舊書。夜里其他女孩都睡著了,她還在用手機碼字,一首首詩,一篇篇散文,大都產生夜深人靜時的手機文檔中。她是詩人,是社會企業的頂梁柱,也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姑娘。

  你干嘛不學旁邊的黃瓜

  結完果了自己枯竭

  還是和我一樣

  為了看一場雪

  寧愿把自己毀滅

  ——《傻番茄》李若

  企業里 老板們 坐在空調間里喝著愜意

  聊天 盯著電腦屏幕

  北京的大街小巷, 都充滿了愛心

  讓渺小的我 感到了沉重

  我們穿梭在北京 角角落落 大麻袋扛在肩上

  生活的疼痛 壓在我的心上

  ——《接收司機之歌》李若

  李若:本名李玉林,河南信陽人。打工十余年,做過制鞋工等多項工作,后輾轉來到皮村,目前為北京工友之家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社會企業衣物捐贈的外聯工作。李若是個高產的作者,作品曾發表于網易人間、《北京文學》和《北漂詩篇》及公眾號《鄉村建設研究》《尖椒部落》《女神讀書會》。篇篇精彩的詩文背后,是她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她時常需要跟車到市里接收衣物,在學校、企業的捐贈現場代表工友之家向好心人們頒發捐贈證明。任務繁重的時候,一場接一場跑,不能按時吃飯就成了常事,可她從來不以此為苦。家里人也希望她換個清閑的工作,她思來想去,“還是舍不得”。

  我看看身邊的野草

  它們即將枯死在未來的冬天

  我該怎么辦

  回應我的是

  哀鳴聲聲 南飛雁

  ——《迷茫》郭福來

  那一晚,妻子很忙碌。東屋進,西屋出。一會拿鞋子,一會拉提包。我的提包被塞得滿滿的,卻還有好多東西要裝。妻子把嘮叨變成牽掛,一字字,一句句,一聲聲,一陣陣,沖進我的耳朵,灌進我的心。

  ——《離家前的那一晚》

  郭福來:河北吳橋人。自幼酷愛文學,憧憬著在書山字海里遨游,卻無奈生活的壓迫。先是在莊稼地里流汗,繼而,又來到工廠里流血。百般勞累中,筆耕不輟。近年在國內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五十余篇。福來有一顆極其敏銳的心,細致與柔情本來就是粗糲的生活打磨不掉的部分。自己的經歷、朋友的故事,點點滴滴都在他筆下涓涓流淌;大到工傷,小到工棚鼠蟻,都是他記敘的對象。他待人接物寬厚溫和,被整個文學小組尊為“老大哥”。他朗誦時的聲音與表情,比得上受過專業訓練的播音員。

  皮村工友之家正在排演節目的工人們。

  你柔弱的雙手磨出了老繭

  也掐不斷這個家的窮根

  省吃儉用寄回的那點錢

  還不了家里的陳年舊賬

  倒讓我這個苦熬苦盼的牛郎

  又背上一身新債——

  一身感情的相思債

  ——《逃跑的牛郎》徐良園

  他說老地方總忘不掉

  問我是不是還住在城邊

  那間潮濕的小屋

  是不是常去那片長滿野草的荒郊

  問起腰疼得伸不直的老王頭

  是不是還在把那方子中藥苦熬

  ——《城邊的野草》徐良園

  徐良園:湖北孝感人。打工多年,目前在北京周邊做一名建筑工。熱愛文學創作,文風質樸感人。除了詩歌外,他還擅長寫相聲小品,不僅內容幽默,語言也極其講究。良園對于寫作非常認真,遣詞造句從不含糊,手稿改了又改。遇到文學小組的老師,他就請他們看他的作品,幫他修改得更好。與其他工友一樣,他不僅喜歡參加工友之家的活動,還時常過來幫忙,搬東西、搭架子,他覺得都是工人本色。工友之家有聲有色的活動,就是這樣融入了無數工人的熱情與汗水。

  三十九年的血

  一滴滴地奔涌而出

  流過清朝和近代史的堤壩

  流過三百多年的阻隔

  流進曾經是一名軍人的我

  思痛的心里

  ——《李自成》王春玉

  有人說我們是乞丐,也有人說我們是寵兒,有種形象的說法,我們是免費旅游北京城的游客。寵兒也好,乞丐也罷,不論哪種稱呼,都無法真實體現我們的生活和品格。確切的說,我是來北京打工的一名普通快遞員,其中的苦與樂有誰知道?每天上班族和時間爭分奪秒,而我們與汽車賽跑,逆行,闖紅燈,把交通法則腦后拋,只一個心思早點把快件(郵件)送出去。

  ——《快遞員的心思》王春玉

  王春玉:河北張家口人,打工多年,目前為一名洗車工。他住在皮村附近的東窯村,時常來參加工友之家的活動。2017年1月,春玉參加打工春晚中文學小組的詩歌朗誦排練。下班后,來不及換下沾染了油污的軍大衣,他就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機構大院,推開房門的時候總是滿頭大汗。他話不多,朗誦時非常認真,做不好的地方,同伴提醒他,他就趕緊改正。排練完已過了晚上十點,皮村的冬夜冷得刺骨,他卻還要在寒風中步行一個多小時回到自己的家中。

  我和你在江南的雨中相遇

  你佇立在櫥窗前出神地凝望

  當這個季節的雨真正的落入到你的心底

  我知道窗外的白玉蘭也知道你所有的心事

  你喜歡這樣的小巷

  正如我喜歡小巷里有你

  ——《我們在江南的雨中相遇》

  她說曾她也渴望過浪漫的愛情

  可現在或許也較更喜歡金錢

  戴帽的在后面說 堆活了 加點兒勁 好好干

  哎 呦呦 我們的車間 這里沒有黑夜白天 只有那鐘表來回的搖擺

  哎 呦呦喲 在這大車間啊 你是哪一臺機器 又或是哪一個零件

  ——《大車間》小海

  小海:本名胡留帥,河南商丘人。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打工十五年。受海子詩歌影響,以許巍、汪峰、張楚歌曲為引子,后深受約翰·列儂、鮑勃·迪倫等搖滾樂隊影響,在車間、在荒原、在公車上以亦詩亦歌的形式寫作長短四百余篇。作品入選《北漂詩篇》,并在多個微信公號上發表。為打工春晚準備詩歌朗誦節目的那段時間,小海在市內工作,到皮村單程就要兩個多小時。排練結束后他趕不回單位,只能在機構的空床位將就一晚。擔心志愿者不習慣皮村的冬夜,他把自己的毯子借給志愿者,說自己不怕冷。

  面對范雨素的爆紅,“打工春晚”總導演孫恒在朋友圈里補充:皮村不僅只有一個范雨素。相應的,當下也不僅只有一個會書寫的勞動者,他們散布在我們周圍,只是我們選擇習慣性地視而不見。或許,媒體的關注熱議構成了跳脫作者生活實際的文學評價,卻不是同樣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感同身受。我們不能因為好看,就忽略了文章指向的個體遭遇以及社會問題,就忽略了現代社會每個人所遭遇的不自主的、異化的狀態;也不能因為范雨素個人的火,就認為整個打工群體已經獲得了足夠的關注——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這樣的“火”,在火的背后,是整個群體漫長的冬天。老師、志愿者的來了又走,媒體目光的聚焦與流散,早已體現了這鴻溝的跨越有多艱難。

  “我是范雨素”,這并不是一句怯弱的自我介紹,而是一個群體飽含反抗意味的訴說與宣告。

  范雨素與工友之家工作人員的微信對話截圖,希望遠離媒體打擾。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