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城市與鄉村文化研究中心今天推送的是國內新工人研究者呂途老師的《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韓文版的序言。在序言文字中,呂途根據自己在韓國觀察和感受到的事情,寫下對全泰壹及他所做的工人運動的看法,呂途也訪談了韓國女工金昭延,從真實的訪談中再次回歸新工人所面臨的困境,工人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缺失的必要的保障。呂途提供了她在韓國看到的工人們通過自身互助合作自己來解決自身的問題,這樣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本文結尾,我們可以看到呂途對中國社會的思考,只有真正發揮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在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獲得優勢。
呂途,發展社會學博士,北京工友之家工作人員,著有《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國新工文化人與命運》、《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
為了追求生命的價值和尊嚴
——《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韓文版序
在中文版的前言里面,我已經詳細說明了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在這里我想說說我對韓國的點滴印象。我沒有資格談論韓國,因為我對你們美麗的國家知道得很少很少,現在,我們通過這本書相遇,雖然我們不曾謀面,但是,我非常喜歡你們,因為我非常敬佩全泰壹,我也非常喜歡我在韓國短暫停留其間遇到的韓國朋友們。
我對韓國的情感源于全泰壹。2002年,中國學者劉建洲翻譯了趙永來(Cho Young-Rae)撰寫的《星星之火:全泰壹評傳》,因為和劉建洲認識,書還沒有正式出版我就讀到了中文譯稿,我無數次被全泰壹所感動。泰壹非常善良,他很多時候步行2到3小時從廠里回家,把公交車費省下來,為那些中午沒錢買東西吃的徒工們買一些面包,并且經常這樣做、連續3到4年,直到他犧牲前為止。泰壹非常好學,他只上過2年小學和1年中學,他在日記中曾經寫到:“50分鐘的課堂好像太短了。我真的感覺到,好像時間僅僅為我而存在”,他一直非常渴求知識,自己研讀《勞動法》。泰壹很有行動力,1969年6月末,他組織成立了“愚人社”;1970年9月16日,他組織12名裁剪工成立了“三棟聯誼社”;1970年11月14日上午10點,看到組織和平市場工人示威的活動受阻,泰壹引火自焚。泰壹非常有思想,下面摘抄他的幾段日記:
“在這樣一個商品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可怕的時代,一個人奪走另一個人所有的一切。我既不會和任何不公正的事情妥協,也不會保持沉默;我將盡我的所能,去實現公平。”
“我痛恨這樣一個人們已經成為商品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一個人的個性與基本的需求,成為第二位的東西,人們的希望之樹已經被砍伐;我痛恨這樣的人,為了求得生存而貶抑自己,成為一種商品。”
“‘我’不存在: 除了自己正在做的東西,我沒有任何意識。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并不存在。睡覺的、吃飯的和工作的那個人,并非是‘我’。真正的‘我’已經消失了。只有他/她的軀殼還保留著,這個軀殼被某種莫名的東西所推動和控制。只是在當‘我’即將要完成一天的工作時,‘我自己’才慢慢復活。”
全泰壹為了工人、為了抗爭、為了尊嚴,獻出了自己22歲的生命。情感、正義是超越語言、跨越國界的,知道有全泰壹這樣美好的生命曾經存在過,我感到不再孤單,我也相信全泰壹的精神永存。2015年11月,應首爾圣公會大學的邀請,我到韓國參加會議和進行訪問,雖然一直敬仰韓國工人的戰斗精神,但是,當初接受邀請的動機是:想去拜訪全泰壹犧牲的地方,想去看看和平市場。2015年12月2日,我來到和平市場,泰壹曾經在那里做學徒和裁縫,我“見到了”泰壹!(大家應該明白,是泰壹的雕像)。全泰壹橋上寫滿各種心聲:“勞動價值尊重”、“全泰壹是我們的希望”等等!今天的和平市場,外觀很漂亮,儼然一座現代商場,走進去,里面是來自中國血汗工廠的衣服和紡織品,在首爾餐廳里吃一碗、兩碗牛肉湯的錢就可以買一件廉價的衣服,5千到1萬韓幣!在這里根本沒有看到所謂產業轉移后韓國的本質變化。過去紡織廠的女工現在也許在賓館擦著樓梯和電梯。
45年過去了,我高興地看到,全泰壹的精神還活著。2015年12月1日,我拜訪了全泰壹勞動者大學,見到了全泰壹勞動運動研究所的金主任。金先生說,他是全泰壹時代的標本,他和全泰壹有著命運的連接。全泰壹勞動者大學成立于2000年,是金先生在韓國工人運動陷入低潮后創立的,主要通過網絡進行教學,也有幾處面授教學點。以前每期大概500學員,最近的一期250名學員,學制3年。金先生給我講了他的人生經歷,他是首爾大學的學生,當初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學運。全泰壹自焚的那一天,他和其他20名同學一起發誓:要用一生繼承全泰壹的精神,永遠不追逐名利。我覺得不虛韓國之行的就是,親耳聽到了金先生對全泰壹精神的理解:“現在很多運動是以追求經濟平等為目標,但是經濟其實只是手段。瑞典經濟上很有錢,但是人非常不幸福。全泰壹認識到,人的對立面是物質,他追求的是人的生命價值。而只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只追求物質富裕不是追求社會主義,全泰壹拒絕追求物質,而是追求人的解放。”全泰壹的精神永遠活在追求生命價值的人們的心中。
無論走到哪里,如果我不能和工人直接接觸,就會感到很不踏實。非常高興的是,11月29日下午3點到7點半,我訪談了韓國女工金昭延。她從1993年開始參加工作,她工作的20多年,也是她抗爭的20多年。她在2012年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了總統競選,當年一共有7位總統候選人,她得票數為17000票。她現在處于失業狀態,正在籌資、希望創辦一個非正規就業者之家。金昭延是一位堅毅、勇敢、不屈不撓的女工,看著她非常不樂觀的斗爭史,我在思考工人斗爭的未來。工人憑什么讓老板讓步?只有老板需要工人的時候才會向工人讓步,現在,韓國的老板不那么需要韓國的工人,工人面臨的是失業,那么工人談判和抗爭的砝碼在哪里?是什么?同樣的問題也擺在中國工人面前。
社會在發生變化,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工人辛辛苦苦掙錢把孩子們養大,給孩子們比自己強得多的教育條件,我聽說在韓國,高中升大學的升學率為80%。但是,大學生畢業之后又如何哪? 11月30日上午,我去“首爾創新園”參觀。2013年樸元淳當選首爾市長,這位年輕時候支持過工人運動,后來作為律師也曾幫助工人維權的市長,開始大力推進公民運動和社區建設。“首爾創新園”就是他推進的項目之一。這里非常有意思,1960年代建成的健康中心幾年前搬走了,留下32座廢棄的舊樓,一個生機勃勃的創新園就在這里孕育了,進駐了各種機構:社會企業、青年活動室、共享廚房、共享圖書館、開放空間、共享育兒空間、二手商店、演說中心等等,都是關注社會議題的機構。看到那些藝術化的共享空間,我真的很喜歡。但是,深入一想,這些如同太空艙一樣的美妙藝術空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服務市民呢?提供的更多的是想象還是真實的出路呢?接待我的是一位9月份剛碩士畢業的工作人員,一個非常聰明和愛思考的女孩子。當我問她這個問題的時候,她非常誠實地說:“我不知道,來這里工作的時候,我本以為我終于接觸到現實了,但是你這么一問,我意識到問題了,我們到底在干什么?還有,其實我雖然每天做著全日制的工作,但是我沒有固定工作合同。”也就是說,我雖然非常欣賞這種形式,但是從本質和內容上看,這樣新鮮新潮的所謂創新,也許只是給“新窮人”( 《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提出了“新工人”的問題,新工人指的在城市打工、戶籍在農村的勞動者。汪暉老師隨后又提出了中國的“新窮人”的問題,新窮人指的是大學畢業生,他/她們的工資、待遇、住房也許比新工人略好,但是也好不了太多)提供了一個想象和暫時逃避的空間。當然,是不是:有這樣的空間總比沒有強?
西爾弗[1]的著作《勞工的力量》通過詳實的信息回顧了資本主義發展和勞工運動之間的共生和斗爭。資本主義發展制造了勞工群體,而資本主義通過剝削勞工而追求更高利潤的本質又會引起勞工對資本的反抗。這對矛盾是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內容。
表:世界汽車產業資本和勞工斗爭的角逐圖譜:
注1:這張表的最后兩列是我從網上搜集的數據,其余的是《勞工的力量》中的描述。
注2:這張表中的經濟總量是名義上的,沒有經過購買力指數的校對,所以不是經濟體的真正經濟實力,但是用來說明趨勢性的問題是可以的。
看看上面表格中我們人類在資本的控制下走過的道路,我們會覺得窒息和絕望,好像根本無法和資本抗爭,因為你一抗爭,資本就可以逃離。這樣的思路是因為我們陷入了資本的邏輯。我們有沒有可能不跟著資本的邏輯走?而是建立另外一套邏輯?無論如何,在這所有的過程中,一個個的人的生命道路的選擇、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道路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些思考,中國新工人三部曲的后兩部(《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將有所涉及。
12月2日晚上,和首爾研究勞動問題的各方神圣聚會,是以晚宴的形式進行座談,餐廳的名字是“野草”。經過幾位學識淵博的老師的指點,我對韓國民眾運動、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市民運動的脈絡清晰了起來。幾位老師也談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最后我說:(1)縱觀世界5000年,人類社會應該是進步的,我們的祖先們生活在皇權王權之下,動不動就滿門抄斬;(2)縱觀世界200年,人類社會也取得了很多進步,尤其是科技的進步,而我特別感謝女性地位的進步,否則,我此時不會在韓國,而是在家里伺候男人;(3)人類社會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我們看到了社會進步的歷史和科學性,中國因為有了毛澤東的領導,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實驗,我們有成功的經驗,有失敗的教訓,現在,中國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基礎還沒有完全被瓦解,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還在,這使得中國不同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在和資本主義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也許有點兒優勢;(4)現在,資本主義窮兇極惡,對人性和環境進行著不顧后果的破壞,資本主義制造的生態危機、種子危機、環境危機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如果不斗爭,人類如何延續和是否可以延續都成了問題。
短暫的韓國之行豐富多彩、讓我留戀。每到一個地方,吸引我的永遠不是風景、而是我接觸到的可愛的人們。白元淡老師是那樣的豪爽、有活力、有組織能力;張映碩老師是那樣經歷豐富、博學而謙遜、淡雅而熱忱;陳光錫是那么干練和有學識。在韓國期間,一直是鄭圭植幫助我安排行程和做翻譯,我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度,處于不同的環境,但是,相同的價值觀讓我們在短短的幾天就建立了濃厚的戰友情誼。還要感謝在韓國期間見到的所有的學者、學生、各界人士和朋友。
12月3日,一大早,圭植他們送我去機場,首爾下起了大雪,我心里一直想著全泰壹,有很多不舍。望著漫天飛雪,我對圭植說:“也許是泰壹在挽留我,和我道別。”我邊說邊望著陰暗的天空。突然,我頭頂正上方的黑云好似被手撕開一樣,一層層被扯去,現出一小片藍天,一縷陽光照射到我臉上。
注釋:
[1] 貝弗里 J 西爾弗(Beverly J. Silver)著,張璐譯,張璐 劉建洲 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List of countries by population, wikipedia (維基英文版),見表格,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population,訪問日期:2013年7月15日
[3]2012年國際國幣基金組織對世界各國經濟總量(GDP-nominal)的排名表,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 Wikipedia (維基百科英文版), 表格部分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28nominal%29,訪問日期:2013年7月15日
[4] 這個數字和本列其他數字的來源不同,所以做了專門的說明。另外,《勞工的力量》書中的西歐和現在的歐盟不同,但是這里的人口是現在歐盟國家的總人口。
European Union, Wikipedia(維基百科英文版) , 第五段,
載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Union
[5] 這個數字是現在歐盟國家的經濟總量,這和《勞工的力量》中記述的西歐國家不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