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次去南方打工的事情,借一句經常活躍在影視和小說中的臺詞,叫一言難盡。短短的十七天里,我從一名從未經歷過現代大工業的脫產大學生蛻變成一名普通工廠里的勞動工人,親身經歷了生產的第一線,親眼見識了工廠制度壓迫下的新工人群體,親耳聽到了工人們無奈的嘆息,所經歷的現實沖擊難以用一兩句話總結和概括出來。下面我將按時間順序對我這次經歷中的所見所聞進行總結和分析,以展示對大家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工人群體,剖析他們的苦難,傾聽他們的訴說。
我在8月5號到了深圳的一個工業區,并在當天下午去該工業園區的各個工廠找工作。但有點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我和陪我一起找工作的同學們在工業園區找了三個小時,所遇到的廠幾乎都不招工或者只招少量女工。即使有的廠貼出招工廣告標明不限性別招少量普工,但撥了廣告上面留的電話打過去,要么是沒人接,要么是人已經招滿了。而且一路找來,我們也碰到了不少和我們年紀差不多大的年青人。他們在附近找了這么久,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要么是廠里不招工;要么是廠里只招臨時工,但工資特別低;要么是只招女工。所以那天下午的找工作之行,只能草草收尾了事。
這種找不著工作的現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從各個工廠內部來分析,該工業區的很多工廠目前沒有擴大再生產的打算,或者不少工廠的工人沒有辭工現象,導致工廠里沒有多余的工作崗位可以提供。再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工廠縮減或保持當前生產規模的可能性遠遠大于進行擴大再生產的可能性,所以縮減工作崗位或不再招工這種做法對這片區域的資本家們來說,是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的“明智”做法。另外,深圳2016年的基本工資是2030元每月,位列全國第一位,因而深圳的許多工廠選擇遷移到最低工資水平較低的城市進行生產,以降低可變資本(工資)的支出,提高利潤率。所以從宏觀上來看,深圳工廠的絕對數量呈下降趨勢,所能容納的勞動力自然也呈下降趨勢。
女工為什么有就業“優勢”
另外,我在深圳找工作時發現,女性比男性好找工作,而且不少廠里女性的工資比男性高,也就是說,在工業園區里找工作和計算報酬時,女性處于比男性更有優勢的地位。看樣子主流社會中女性處于弱勢地位的狀況在工業園區里發生了反轉。那是否意味著在工業園區里女性真的受到了特殊照顧呢?恰恰相反,它僅僅說明了工廠里資本對女性的壓迫更加嚴重罷了。工廠對女性開綠燈,是基于這樣一些事實:在廠里工作時女工比男工認真細致、女工更容易進行管理、招女工時不用像正規公司那樣顧慮女工的懷孕生產問題。如果說目前的主流社會還在以女性的生產和哺乳、吃苦耐勞能力等問題對女性進行歧視,并借此打壓女性的正常權益,進而導致女權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的話,那么在工廠里,資本家們則利用占有生產資料這一巨大優勢,直接或間接辭退掉懷孕女工,并采用金錢利益收買的辦法,盡可能擴大符合他們期望的活勞動提供者(不眠不休,價格低廉,容易管理的人形生產機器,而同等條件下,女工更容易管理)數量,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滿足資本增殖的渴望。相比較之下,更容易鬧事和不服管的男工自然就受到了資本家們的歧視。所以,如果說主流社會對女性是小打小鬧的話,資本家們對女性就是大打出手了,而工廠里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優勢這一現象,僅僅說明女工所受到的資本的壓迫和剝削比男工更加嚴重和徹底罷了。
“高”工資的秘密
在深圳找工作無果后,我在8月6號轉道去了惠州的一個工業園區(惠州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350元每月)。那里的不少工廠都在大量招工,給出的招工條件也相當誘人:每月工資為3000-4000元,工作時間按照各班線的生產計劃安排,包吃住,有全勤獎、生產優秀獎等等。看著條件還不錯,我就挑了一家工廠進去了。但等到真的進了廠,我才后知后覺的發現每月3000-4000的工資有點不對勁。以我所進的那個廠工時和開出的工資為例:一個月基本工資1350,每天8:00上班,每工作兩小時休息十分鐘,中午11:30午餐,有四十分鐘的午餐時間,中午12:10上班,中間休息十分鐘,晚上17:00下班,同樣四十分鐘的用餐時間,晚上17:40上班,加班到幾點以班線當天的生產計劃完成情況為準。我們在這里算一筆賬:每個月的法定勞動日為21.75天,1350除以21.75再除以每天的法定勞動時間8小時,結果是7.76,也就是說,該工廠的小時工資為7.76元。我們假定一個月里,工人每天晚上加班三小時,晚上20:40(這個時間點下班工人們已經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出去進行娛樂活動了,大多數工友是回去洗澡,吃點夜宵,躺在床上刷一兩個小時手機就睡了)下班,那么一個月里晚上加班的時間為30*3=90小時,周末每天加班8小時,那么周末加班64小時,這樣工作下來,所得工資=1350+7.76*90*1.5+7.76*64*2=3390.88,也就是說,就算工人每天都在工廠里加班3小時,周末也不休息,不顧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每天都完全將自己的私人生活時間用于像機器一樣地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上,月工資也才3400元左右。與掌握大量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們的高額利潤相比,出賣自己勞動力的工人所得的工資實在少得可憐。在主流社會的話語圈子里,掌握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們“管理生產,兢兢業業地做高端工作,從而獲得自己的合理收益”,素質低下的工人們“沒有文化,只好做底層工作以換取工廠主的布施”。但是當工人為了微薄的工資在工廠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時,外表光鮮的資本家們在干什么呢,他們真的在“兢兢業業地”從事腦力勞動?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我無法踏入所謂上流社會的圈子,也無法去羅列他們的生活細節并進行分析,但我們可以從關于當今富人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中看出一些端倪。
工友們所付出的勞動與所獲得報酬的反差和資本家們的勞動與報酬的反差形成了極致反差。
但這種徹底出賣自己勞動力以換取微薄報酬的美夢總是和現實有差距。當我身邊的工友們到領七月份工資條的時候,相當多的工友們僅僅領到了2500左右的月工資。顯然工友們在七月份并沒有機會去長時間加班,也就是說,我所在的那個工廠七月份的生產量維持在讓工友們少量加班的水平(如果有足夠的訂單,毫無疑問資本家們會強制工友們加班,因為在扣除支付給工友們的加班工資后,資本家們仍然有相當的利潤空間,資本家們十分歡迎工人加班),而且據工友們反映,這家工廠近幾個月來的工資都普遍偏低。在這家工廠做了7個月的工友和我說,他在廠里做了七個月,僅僅有三次拿到了3000塊的工資,其他的月份都是兩千多。從工廠訂單持續低迷的現象來看,當今中國經濟下行對生產的沖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廠規大于勞動法
說起工友們的工資,就不得不說工廠是如何發放工資了。我所在的那個廠工資并不是當月發放,而是會扣押二十天,也就是說,每個月的二十號領上個月的工資(這種扣押工人工資的做法非常普遍)。當然,工人們的工資本應該當月發放,但工廠為了“留住”工人,普遍采用了扣押工人20天工資的做法。要離開某個工廠有兩種方法:要么是走工廠的辭工流程來正常辭工,這樣工友可以拿到全部工資;要么自離,但是工友至少拿不到二十天的工資,因為當工友在某一月的20號拿到了上個月的工資并自離走人時,他/她就沒有辦法通過正常手段拿到這個月20天的工資。但如果想通過工廠的正常辭工手續辭工,那至少得再為工廠工作3到4個月才能夠拿到全部工資走人。廠方對這些做法的解釋是這些都是工廠的規定,辭工和工資必須按照工廠的規定來,在廠里就得遵守廠里的規定,沒有人能夠例外。但這種完全站在資方立場的解釋明顯是蒼白無力且違反法律的。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獲取大量廉價勞動力而采取的對工人的非法人身控制,是為了資本家的利潤最大化服務的。對于廠里的規定和勞動法相悖這種現象,惠州一位小資本家這樣說過:“勞動法? 我告訴你們,廠規大于勞動法,這是我給你們上的人生第一課!”
剩余價值的生產
我所工作的那條生產線組裝功能機,每天的產量定額為2500臺。而此條生產線上的30名工人為了完成生產計劃,每天要加班四個小時到五個小時(這條生產線為新組建的生產線,工作速度只有老生產線的一半左右,每天加班到很晚是常態)。假如此條生產線上的工人每天加班4.5個小時,那么30名工人每天的總工資為(7.76*8+7.76*4.5*1.5)*30=3433.8元。假設生產線上每臺功能機的最終售價為100元,那么此生產線一天的產品最終在市場中的總售價為250000元,而做組裝的工人的勞動報酬所占的比例為3433.8/250000=1.37%。受限于我當時在工廠里所能接觸到的信息的限制,我沒有辦法算清楚廠方在這條生產線上的利潤,所以沒有辦法計算這條生產線的剩余價值率。但是從做功能機組裝的工人的工資占整臺功能機售價的比例來看,工人群體所承受的經濟上的壓迫和剝削無疑是十分嚴重的。而且毫無疑問,工人的工作效率越高,工人所受的壓迫和剝削就越嚴重。通過提高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在一定時間內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潤,這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的“相對剩余價值”的剝削。
工資補償了工人的付出嗎
車間的工作條件十分差。機器運轉產生的噪聲、工人工作時產生的有害氣體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且工廠中沒有為工人配備相應的防護措施。整個車間里彌漫著一股焊錫產生的化學氣體味道,每次進去鼻子的反應都特別明顯;工人們想要相互交流,必須大聲說話或者相互靠近,否則就聽不清對方的聲音。但諷刺的是,車間的墻上卻張貼著好幾種有害氣體的警示標志并提醒工人需要帶防護面罩。毫無疑問,這些標志貼在這里肯定是給人看的,但至于這些標志是給誰看的,那肯定是給有需要的人看的嘛。
如果說噪聲及有害氣體是對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的話,那現代大工業的流水線無疑使工人的身體負擔成倍增加了。現代大工業中,流水線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它將原來極度依賴工人技術的勞動拆分成簡單的動作,使得工人從事的工作變得簡單零碎,卻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使得商品的大批量快速生產成為可能。但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它也使得當今社會制度下的生產關系變得對工人更加不利。流水線簡化了勞動,改變了工人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從事復雜勞動(相對于今天流水線上的工作)的局面,使得資本家們對工人工作能力的要求降低,工人成為了可以隨意更換替代的工業生產零件。工人也因此進一步喪失與資本家議價的條件,使得自己進一步受到更加眼嚴酷和徹底的剝削。至于當今生產條件下流水線帶給工人們的壓迫,我會在下面談到。
我所在的那個工廠中,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每天需要將幾個非常簡單的工作重復幾千遍才能完成當天的工作。在此期間工人們幾乎得不到休息,也很少有機會去和別人交流。當流水線上的產品送到自己面前時,工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埋頭快速重復分配給自己的那幾道工序,然后將產品交給下一個人。幾千遍這個數詞聽起來并不是很有分量,但是當自己親手去做時,才發現這樣的工作一點都不輕松。更可怕的是,流水線上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純身體層面的勞動。流水線不需要工人們的大腦,它只需要工人們的雙手。或許短時間的純體力勞動對人并沒有什么危害,但是當工人們長年累月地從事這樣勞累、枯燥、沒有出路的簡單工作時,工人群體的腦力無疑會受到極大損害,工人會喪失自我意識,最終變成資本家們所期望的沒有自我意識的生產機器。
在我所在的那個車間里,每到了那異常寶貴的十分鐘休息時間,大部分的工人都會停下手里的工作,然后抓緊時間在工作臺上打一會盹來消除疲勞。放眼望去,工人們就像是一片片被風刮倒的麥子,他們正利用這短短的這十分鐘,在這片小天地里喘一口氣。一位工友這樣說過:“這里就像是監獄一樣,我們被關在這里頭,根本出不去,每天上工累得要死要活地做同樣的事,我們這樣和犯人有什么區別呢!!!???” 因此,工人出賣的不僅僅是勞動力,還有惡劣的勞動條件、高強度的勞動對身體、對腦力的損害,但是這些損害又無法在工資中體現,因此,所謂“干一天活得一天工資”的說法不僅不科學,還無視工人受到的全方位剝削,是資產階級對工人的洗腦學說。
只有深入工廠勞動,才能體會工人的疾苦,才能理解為什么我們的政策、法律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必須深入基層才能更好地維護勞動者權益。否則,我們的工人會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入那些國外資助的NGO的懷抱里,因為在他們看來,能為他們維權的就是好的,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而言無疑具有極大的風險。而某些政府官員為了所謂的經濟增長無視工人權益、維護資本的做法顯然是短視的、極其危險的。我們大學生應該積極地深入工人,為工人的權益鼓與呼,為維護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優越性發揮自己的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