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農業處于發展的新起點和轉折點上,農業農村農民在我國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又是短板,形勢迫使三農有個全面快速的發展進步。改革開放之初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個體家庭種植經營模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農村的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表明中央對三農的極為重視,強調了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文件全面分析了農業面臨的形勢,提出了詳盡的目標任務。越是堅決重大的任務越要強調組織領導,發展三農,為便于科學的領導管理需要機制體制的創新,筆者認為,推行或恢復集體所有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當務之急。
集體所有制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形式。翻閱歷史,集體所有制離我們并不遙遠。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農業推行集體所有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生產技術特別落后又缺少科學的管理,造成了低效率低效益,并沒有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富裕農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我國農業獲得極大發展,農產品產量極大增加,品種極大豐富。但我國農村形成兩種不同的情景。一些鄉村融入現代的特色種植經營,已有相當發展,一些鄉村則陷入消沉停滯,裹足不前,人口大量外流,農村日漸空心化,農村的建設幾乎荒廢,土地也出現閑置撂荒現象??v觀全國農村發展現狀,南方要普遍好于北方,城郊要好于邊遠。
中國的地域極其廣大,據統計,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六十萬個村莊,讓全國農村同步進入小康,讓每個農民都富裕幸福,不但是我們黨和政府的理想追求,也是現實重大緊迫的戰略任務。應該說,靠放開調動發揮人的積極性,一些村一些人是可以憑著自身的優勢條件勤勞智慧致富的,一些村(由于自然條件較差)一些人(由于自身素質較差)則要靠政府的領導和幫助才能致富。要快速有效全面地領導和幫助普遍貧困的鄉村致富,應推行集體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有三個好處,一、便于農技的推廣應用。二、便于共同致富。三、便于領導管理。事實上,集體所有制成功的范例并不是沒有(比如南街村),而是太少了,可謂鳳毛麟角。 這證明集體所有制是有優越性的。關鍵在于領導管理。當前我國相當多農村社會集體事業廢棄,群眾集體觀念淡模,缺少凝聚力。貧困的鄉村并非沒有先富者,先富者也是精明者,他們正利用優勢取得更大的利益。如果不走共同富裕之路,那一定會走向畸形的貧富分化之路。
縱觀現在,一些地方資本下鄉跑馬圈地,隨便改變土地用途,多數投資者并不致力于土地的基礎性投資,許多項目是失敗的,造成土地荒蕪。試問,把珍貴的土地資源交給少數人,不好好種植經營,無疑將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置于危險境地。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全面平衡發展共同富裕是本質要求。農業是國家的戰略產業,國家必須進行有效的領導管理,而集體所有制是實現這一目標要求的必要形式。社會主義國家從自身利益的本質要求出發,有責任組織領導推廣建立集體所有制,讓集體所有制在中華大地上迅速成長壯大。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利益前途所在。在集體所有制下能實現物質資源的充分科學利用和人力資源的組織調配。在有組織的情況下,才好實現政府對“三農"的領導管理。這樣才能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推廣農業科技,把糧食這樣的戰略物資生產抓在手上。這樣才能帶動農民共同致富,才能把農村的建設規劃和發展起來。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起碼得有幾萬個像南街村的村莊才可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此文為作者原創,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