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公布。講話的首要觀點即是“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如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如何發揮互聯網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作用?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是,要讓廣大人民都能享受網絡服務。
寫到這,筆者聯想到2016年春節。今年春節,網絡搶紅包成為各朋友圈內的熱門話題。有數據顯示,除夕當日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收發總量80.8億個;春晚期間,支付寶搶紅包活動總參與3245億次,是去年春晚互動總次數的29.5倍。除夕至正月初三,筆者在鄉下老家(距離縣城約20公里的一個小山村)過節,愣是一個紅包也沒搶到。無關乎手氣,無關乎反應是否敏銳,根源在于手機網絡信號太糟糕。
通信服務不佳,影響個人過節的愉悅感是小事,因通信服務差給一地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則是舉足輕重的大事。
2月2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鄉土中國農村系列調查”之《柳家山棗事》,以呂梁山深處的山西臨縣石白頭鄉柳家山村的棗農豐產不增收為例,剖析了以經濟作物種植為主業的貧困地區因產品滯銷而造成農民無收成的原因,市場信息閉塞成為罪魁禍首之一。節目中的一個細節值得警醒和深思——“柳家山地處山區,通訊和交通都很不方便,記者看到村里不少人家的窗戶上都有個釘子,要把手機掛起來,才能有點微弱的信號,更甭提上網了。”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如筆者的家鄉及山西臨石縣柳家山村一般無法享受通信服務的地區不在少數。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此番,網信工作會議又提出“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強化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增強網民素質都是題中之義,但當務之急首要一點即是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讓優質網絡服務能遍及神州大地每一寸有人居住的土地。為此,既要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推動和支持,還需要通信企業和通信運營商增強使命感和服務意識。
各級政府要將加強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寬帶中國”建設,修好網絡高速公路。對于部分經濟欠發達和條件落后地區,中央財政要統籌資金予以支持,以公益服務的性質將主光纖、光纜安置到每一個自然塆落和城鎮小區。加強通信基站,實施4G網絡入鄉進村工程,讓4G網絡覆蓋每一個城鎮和鄉村。
通信企業和通信運營商要加強技術創新?;ヂ摼W是一場技術革命,不論在國際和國內層面,還是公共領域和公民個人,網絡安全和網絡發展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必須加強網絡技術提升,不斷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產品。要克服地形和環境的制約,真正做到有能力將優質網絡服務送達神州大地每一寸有人居住的土地。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通信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打破行業壟斷。當前我國的通信業務,基本由幾大國有企業巨頭壟斷,缺乏市場競爭,導致企業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和積極性等方面均存在難以令人民滿意的弊病。倡導引入有實力的地方企業投資通信行業,以便于及時提供便民服務,實現民眾期待已久的網絡服務“提速降價”的愿望。
(作者單位:湖北省羅田縣委宣傳部;此文為原創,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