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改革”不能搞私有化,“開放”不能引狼入室
私有化是一個致命的政治問題。早在20年前,斯蒂格利茨在著名的《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中就曾指出,至少有一位東歐國家政要曾經明確表示支持私有化的論斷是缺乏說服力的,之所以搞私有化是出于政治原因。有多位蘇東國家當時的政要和政策顧問也已經承認,當年之所以急于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是為了在大眾醒悟過來之前造成既成事實,防止“改革倒退”。在中國,一批著名學者一邊大力鼓吹私有化,支持“國退民進”,一邊大力鼓吹“憲政”,鼓吹西方的普世價值,甚至公開宣稱已到“圖窮匕見”的時候了,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意圖。
不難想象,如果再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如某些國際組織建言的那樣,將我國國有企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降到10%以下,那么,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將被改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改變,中國共產黨將喪失其執政的經濟基礎,中國極有可能重蹈蘇東國家的覆轍。而這恐怕是國內外某些勢力所樂見的,但對中國人民則意味著巨大的災難。最近出現的某些大型私企和外企挑戰國家有關監管機構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中國要繼續改革和發展,一個穩定的政治和社會是必要條件,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又是穩定的必要條件。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堅持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改革”就是私有化,“開放”就是引狼入室。這是三十多年無須爭辯的事實。“私有化”造成了中國權貴們的極其富有,造成了數千萬工人(包括這一次幾百萬產業工人)下崗,造成了二億三千萬農民進城尋求脫貧,造成了中國95 %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經濟拮據提心吊膽之中;“開放”讓中國把所有經濟,包括所有銀行、大多數行業對外開放,任其控制中國的經濟、人民的生活、企業的利潤。不僅如此,中國還大把大把地撒錢,特別是向美國這個宿敵撒的錢最多。
“改革”就是私有化,“改革”就是拿人民開刀。中國的專政機構,公安、檢察、法院無不是為私有化的改革保駕護航就是對付老百姓的:企業改制中的問題不得立案,不得上訪更不得越級上訪,上訪即犯法就要截訪,討薪就是“惡意”,強拆強占不得反抗否則就是警察侍候。對待資本家又如何?一句話,為“民”營企業家撐腰。
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農民和中國工人,是完全在中共領導下勞動生產的,中共根椐國民需要,讓農民工人干啥,農民工人就干啥。工農安居樂業,中共政權穩定。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后,中共把中國的農民和工人推向市場,失去領導的農民工人只好給資本家打工,拿資本家的工錢聽資本家的話受資本家的領導,工農受資本家的剝削,中共失去領導工農的權力。我認為: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全可以以道德教育的引導和賞罰分明的制度解決,失去領導工農的權力之后果十分嚴重,嚴重威脅黨的執政權力,希望中共中央要清醒地認識重視這一點。改革不能制造矛盾,更不能改旗和易幟。
改革不能制造矛盾,更不能改旗和易幟:
一、教育改革
必須徹底擺脫教育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回歸到“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上來。而絕不是“妄自菲薄、數典忘祖、去中國化、崇洋媚外”。
二、醫藥改革
必須徹底擺脫醫藥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回歸到“救死扶傷,愛國衛生,人民健康”上來。而絕不是“小病大治、重復檢查、以醫養藥、賺錢第一”。
三、住房改革
必須堅持“基本住房找政府,改善住房找市場”,徹底擺脫“一切皆市場、一切皆商品、房價漲天價”,回歸到“住房用來住”的本質上來。而絕不是“炒買炒賣房地產”,投資投機發大財。
四、養老改革
尊老愛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和傳承。計劃生育好,國家為主負責養老。而絕不是“依靠中外私人資本為主辦養老”,更不能滿足于“兜底和托底”。
五、經濟改革
必須革除那些破壞和阻礙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和生產關系。特別是阻礙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的那些體制機制和藩籬霧霾。
六、政治改革
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新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占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特別是必須將反腐敗進行到底,標本兼治,治本為主。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氣候,理直氣壯地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在黨的領導下由人民舉選官員和立法定規,實行有序的黨主民主法治。
七、社會改革
必須依《憲法》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四個全面”社會。也就是常說的建立“工人階級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綠水青山、風清氣正,安居樂業、祥和幸福”的國家社會。而絕不是制度性安排“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登峰造極,流血惡性暴恐事件頻發”的危機四伏的社會。
八、軍隊改革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央軍委主席要集權,軍區要分權,決不能裁軍區減軍人,制造矛盾自廢武功。
九、新聞改革
必須堅持為政治服務,決不能搞新聞自由,造成謠言滿天飛,實話無人信的局面。
十、一切改革
檢驗改革“真偽”的實踐和事實標準——是否“公平可及、群眾受益”。
中國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