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對有些外來工來說,在這一天,無論是休息、游玩、娛樂、逛街……都比不上另一件事情重要,即讓社會聽到他們的呼聲。位于深圳寶安的一個外來工公益組織“小小草工友家園”昨天舉辦“勞動者的希望”發布會,將工人們樸實而真實的希望“曬”出來給大家看。
“發聲”是實現
希望的第一步
昨天,一幅超過十米寬的大幕布豎起在石巖街道宏發大世界魅力城百貨旁,幕布上排滿了上百張外來工手拿寫有自己“希望”的照片——“希望每天工作不要十幾個小時”、“希望老板不能拖欠工資”、“希望勞動部門出面幫助傷殘職工要回保險”、“希望小孩可以在深圳高考”……雖然有些錯字錯句,但親手寫下的字句道出的是工人的心聲。
“小小草”發言人蘇媛告訴記者,他們與其他城市的工友組織合作,在各地共征集了近300張工人“曬”希望的照片,并借“五一”這一天對外發布。“讓工友們將他們的訴求表達出來很重要,選擇在勞動節這一天以這種形式發聲,可以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和了解,”蘇媛說,“還原他們真實的聲音,是實現這些希望的第一步。”
發布現場還設置了四個公眾展板討論區,供工友們圍繞工資、工時、工傷和融入城市這四大焦點問題進行交流。晚上,會場舉辦了工人自己表演的文藝晚會,深圳重D音工人樂隊、深圳市牡丹花藝術團、石巖HD青工街舞團等外來工表演團隊登臺獻藝。
深圳外來工
融入社會欲望更強
“如果我們同時停下手中的工作,這個城市會怎樣?”晚會開始,荷坳一家制衣廠的女工劉艷在發言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她說,外來工是一個在此向往著美好卻又時常滿懷悲愁的群體,他們渴望被重視、被尊重、被接納,渴望擺脫城市邊緣人的身份。
記者了解到,征集活動除了在深圳進行,北京、天津、蘇州、武漢等地的工友組織也參與其中,從各地來看,工人們的訴求都差不多。不過,蘇媛說,深圳的工人們想在城市留下來的欲望表達得更加強烈,比如涉及子女的入學、異地高考、申請保障房等問題,都多次被提到。
至于其中的原因,她認為:“可能是深圳外來工歷史較長,有很多人在這里已工作多年,在這里結婚生子,趨向穩定的生活,所以更加要求與戶籍人口享有同等待遇。此外,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工人們對自身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他們的訴求已不僅限于勞動待遇。”
我希望工資包吃住3000元,物價別漲了!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隨父母工作地就近上學,而不用多交借讀費。
我希望,外來務工人員也可以享受保障性住房!
我希望簽上勞動合同,工資有保障。
我希望老板不拖欠工人工資。
我希望我們外來工在深圳能享受與深戶人同等的醫療制度。
我希望,政府應對工廠加以監督,應依法執行,加班費依法支付,辭工批準。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夠有合適的時間工作和休息,享有“勞逸結合”的方式生活。
我希望政府關心傷殘工人工作,勞動部門出面幫助傷殘職工要回保險。
我希望:1、看病不要那么貴;2、房價不要那么貴;3、找老婆不要那么難。
我希望政府執法部門能真正監督勞動法的實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